朋友分组可见(我对你分组可见了)
朋友分组可见(我对你分组可见了)家长看得到我的图书馆和教室,老师看得到我记笔记、背单词。那些有趣又滑稽的事,就留给同学点赞评论吧。学乖了以后,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有了自己的可见分组。初入大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用这个五寸大小的屏幕去观察世界,顺便秀一秀自己。觉得到处都是新奇的味道,连随便一顿食堂吃的饭都要发一张千筛万选的美颜相片。时间长了长辈侧面敲打我:“你这孩子,整天吃玩。大学不就是给你们学习的吗?”哦,原来大学就是用来学习的。
每一个朋友圈里都藏着一个秘密,我不说你不懂。
01
某人类学家可能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有三大娱乐:吃饭、睡觉、朋友圈。”
真实性我没考究过。但忙里偷闲在地铁上对着手机笑的那个就是我没错。我的微信好友没有很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朋友圈里面,美食、风景、投票、鸡汤、倒是样样不少。抱着手机也就成了每一天的日常运动。
初入大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用这个五寸大小的屏幕去观察世界,顺便秀一秀自己。
觉得到处都是新奇的味道,连随便一顿食堂吃的饭都要发一张千筛万选的美颜相片。时间长了长辈侧面敲打我:“你这孩子,整天吃玩。大学不就是给你们学习的吗?”
哦,原来大学就是用来学习的。
学乖了以后,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有了自己的可见分组。
家长看得到我的图书馆和教室,老师看得到我记笔记、背单词。那些有趣又滑稽的事,就留给同学点赞评论吧。
我们不能让大家喜欢我们全部的样子,不如就展示给他们想要的样子。
02
高中死党阿振,与我一起度过了不怎么努力的高三时光后,奔赴南方。
我们也经常不远万里的视频聊天。听着电脑屏那边传来的消息:和室友喋喋不休的争吵、共享单车在厦门的悲惨遭遇,以及台风。
我笑他真丧真悲观,建议自杀哈哈哈哈。
他说:有些话是只能和兄弟说的,是不能告诉所有人的。
我只会和父母说我参加了“大学生挑战杯”取得了好成绩;却永远不会告诉妈妈,那段日子我是吃着一块五的泡面和食堂的馒头度过的。
我们一直在不断长大,慢慢懂事。在爱自己的人面前收起那些丧气戾气,藏起那些难过心酸。少带给父母担忧是一种孝。大家都不喜欢露出自己的玻璃心、又总想要去宣泄。所以那些深夜发的感人肺腑的文字,很有可能太阳升起来就无影无踪。
分组可见,大概是我有害怕你知道的一面。
03
我真的是“敬业服”好朋友阿娇的秀恩爱。
文艺的风景照里面会有她们俩的poss;查看全文的朋友圈也会被她们套路。花式恩爱的套路大概够在“知乎”上出一个完整攻略了。
咖啡馆里我们对坐着闲聊:
“你看你秀恩爱秀多了,都没几个人给你点赞。”
“不会啊,秀恩爱的朋友圈也就那么几个人看得见。我怕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我有个女朋友。”
其实我是知道的,很多人会称呼阿娇的恋爱为“百合”。我不喜欢他们这么叫,就好像这份感情是多么奇怪多么另类一样。传统社会下的中国,许多的人依旧思想保守,把同性恋当做疾病的也不在少数。
得知阿娇秀恩爱的可见分组只有6个人的时候我不禁鼻子一酸。能够理解她的人,却只有这么6个。她全然不在意的告诉我:“没关系,不是所有人都懂我。大家都对我很友善,如果他们不喜欢我同性恋的身份,我就以一个朋友,女孩子,阳光少年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就好了。”
你如果有不理解我的地方,我就藏起来当做我的秘密。我不说,你也不必知道。
每一个人身上都要有标签,学生、90后、东北人、千奇百怪各种各样,如何一边撕掉错误的标签一边让自己活的快乐,是值得我们一直思考的事情。
04
其实,有很多的朋友圈可见分组里,只有我自己。
社团里遇见哪个漂亮姑娘,把自己想要微信号的冲动写下来;在哪里遇见讨厌的人或事,噼里啪啦的敲出来发泄不快,连着脏话方言和尖酸刻薄并且夹杂大量语病的吐槽写给自己看。
把这些负面情绪的内容积攒出来慢慢翻阅,也许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很丧,很颓靡。但这些负面的深层是我们为了自己的小九九不甘心放弃的执着。
我经常在只有自己可以看见的朋友圈里讲别人和我的矛盾,后来我就不说了。那些仓促的语句过了一年后简直像个非主流小青年写给初恋的情书——稚嫩又可笑。
某一个晚上我把自己的朋友圈从头翻道尾,幡然醒悟。那些设立分组可见的朋友圈里,藏着我们成长的轨迹。
躺在床上看着自己的手机,我在想:“也许某年某月某一天我会取消分组可见,就算微信依旧会有这样的功能。但当我的生活足够充实,丰富到我只有空在现实生活里秀自己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就算真的长大了吧。”
我的朋友圈里有你不知道的秘密。或许你不懂,或许不想让你懂;又可能我喜欢你,怕你知道;陪着我走过千山万水的年年月月后,来和我问好吧。
我讲给你听我朋友圈里的那些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