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文章说,“富”和“章”都故意写了“错字”,接着解释了为何“写错”的理由,是“富贵无头,文章通天”。文中说:“山东曲阜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中,‘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文中说到的“史上四大著名错字”,果然都是“错字”吗?非也。先看第一例。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1)

头条上面,《阅读时代》官方账号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史上四大著名错字,错得理直气壮!》

这篇文章,文后注有“来源: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字样,大约是其“转载”。

不过,即便是“转载”,仍有与其商榷之必要。因为,《阅读时代》的自我介绍是“中国全民阅读第一刊”——如此高的“定位”,相应的,对其立论准确、举证严谨、少出纰漏的要求也就必然更高了。

显然,上述“转载”文章,是很难说达到了这一标准的。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2)

文中说到的“史上四大著名错字”,果然都是“错字”吗?

非也。

先看第一例。

文中说:“山东曲阜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中,‘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文章说,“富”和“章”都故意写了“错字”,接着解释了为何“写错”的理由,是“富贵无头,文章通天”。

书者纪晓岚,是否真如文章所说这样想,不得而知。但“富”和“章”的这种写法,不属于“错字”是肯定的。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3)

古文“富”;魏碑“富”;隶书“富”

“富”,小篆之前的古文,即写为“冨”。“隶变”之后,包括魏碑中,仍可写为“冨”。

“章”,唐代虞世南所撰“孔子庙堂碑”,即如纪晓岚写法。北魏《李璧墓志》亦此写法。再往前的汉《曹全碑》,也是如此。这个写法,应来源于《颂敦》金文。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4)

金文“章”;曹全碑“章”;虞世南“章”

看第二例。

上文说:大明寺平山堂之“‘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流”和“在”都写错了,意为“少点风流,多点实在”。

这个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5)

“流”,上面无点,王羲之和王献之就如此写。北魏《魏灵藏造像记》亦是。唐代褚遂良、欧阳询、房玄龄也是。

“在”,多一个点,因为“土”字确实可以有“点”。唐太宗的《晋祠铭》便是如此。欧阳询所书魏征奉敕撰《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土”,都多一“点”。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6)

第三例。

上文还说:“‘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其解释说:“在清代把‘明’写成‘眀’的现象很多。清代文字狱很厉害,当时文人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明’,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 把‘日’易为‘目’。”

这个说法属于妄自揣度了。

小篆的“明”字写为“朙”。“隶变”后,简化为“眀”或“明”,三种写法长期共存,与清朝文字狱无关。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7)

汉字,是世界上的唯一同源文字。几千年来,汉字结构发生了不小变化,确实是“去繁从简”,以便于记忆书写。

始于秦成于汉的“隶变”,是一个“分界点”。自隶书之后,隶楷书写总体规范。

但是,很多字,都曾有不同的写法,或繁或简,不尽相同。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俗书”。这些“俗体字”,后来不少成了近代以来的“简体字”模板。

问题在于,不能以现在通行的“简体字”,作为某个汉字是否属于“错字”的标准。

古人的错字(请慎言古人写错)(8)

比如,网上很多人讨论,说康熙所书“避暑山庄”是“天下第一错字”。殊不知,简化之前的“避”的“辛”就是“三横”,凡临摹过《九成宫醴泉铭》的都可知道。

汉字研究,是专门的学问。对一般人来说,学用简体字实际上就够了。然而讲到汉字知识,还是按照汉字本身的发展规律,一五一十地讲述才好,万不可轻下断语。

所以,请慎言古人写错了字,尤其是有影响的“账号”,不仅会误导他人,也会闹笑话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