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卡盐湖 冷湖 石油小镇(冷湖石油小镇西北小香港)
茶卡盐湖 冷湖 石油小镇(冷湖石油小镇西北小香港)小镇居民为何要匆匆撤离?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繁华堪比大城市人口一度达到十几万却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荒凉的空城
这是戈壁滩上的小香港
人人都想来这里寻宝
称得上遍地黄金
公共设施应有尽有
繁华堪比大城市
人口一度达到十几万
却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荒凉的空城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小镇居民为何要匆匆撤离?
其中又有何隐情?
我国西北部
主要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到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地区,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西北地区荒漠广布,植被覆盖率小,大片地区都被视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无人区,但很少有人能想到荒芜的戈壁沙漠之下却蕴藏了无数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冷湖石油小镇就位于我国西北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区青海省茫崖市西北部,这里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寒冷多风,荒漠广布,多年的风吹日晒,飞沙走石让这里形成了独特的雅丹地貌地质,原本是荒无人烟野兽频出的无人区。
直到1955年,中国地质勘探队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淡水湖,因湖水很凉,就称其为冷湖。之后中国1219石油钻井队于1958年9月13日在冷湖五号构造地中四井650米深处钻出了石油,该处当时发生了剧烈井喷,日喷原油800多吨,油井周边变成了一片汪洋油海,从此中国第四大油田——冷湖油田宣布诞生,一时间,举国欢腾,普天同庆,冷湖石油小镇也就此兴起。
冷湖油田
1959年,冷湖油田年产原油30多万吨,跻身于全国四大油田之首,给我国现代工业的崛起和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然这个成绩离不开第一批开采冷湖石油的工人和家属辛劳贡献,他们不仅开发了冷湖油田,也建设了繁华的冷湖石油小镇。辉煌时,居住了有十几万人,该小镇有小学、医院、饭店、电影院、招待所等完备的公共设施,也被当时西北的人们称为戈壁滩上的“小香港”,在西北人的眼中,冷湖石油小镇就是自己的掘金地,无数人对于石油小镇趋之若鹜。那么这样一个让西北人狂热信仰的小镇为什么会走上没落之路呢?
这和小镇的产业结构脱不开关系,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石油发展战略的东移和油田原油产量逐年减少,冷湖油田也慢慢进入低谷时期。不可再生资源支撑起来的小镇,最终也会随着产能的降低而走向消亡。1977年西部尕斯库勒油田被勘察发现,80年代敦煌七里镇青海石油基地建成,冷湖石油小镇的数万名石油职工家属在国家的号召下,相继东迁西移,撤离了冷湖石油小镇,没有人口支撑,曾经繁华的冷湖石油小镇走向沉寂,只留下一片如同楼兰古国一样的冷湖石油小镇遗址。
冷湖石油小镇
从现在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原先的冷湖石油小镇遗址整体呈规则的长方形,房屋排列有序,道路整齐划一,小镇面积十分庞大,不少墙面还保留着50年代独有的毛泽东语录和宣传标语,大部分房屋屋顶都已经风化缺失,部分墙壁上还有后来的游人们涂上的各种搞怪的涂鸦,让荒凉的戈壁滩上增加一丝玩世不恭的氛围。因我国西北部地区石油矿产的丰富,仅在我国青藏线附近就有很多因开采石油而兴起的小镇,这些小镇在石油资源丰富的时候,就会异常兴旺。人们欢声笑语地生活在这里,享受这里独有的自然资源,但当自然资源耗尽之时,就只留下残垣断壁,曾经的繁华都褪色成苍白的回忆。每一座石油小镇的兴起后,若没有其他可再生产业的发展,当地下石油矿物资源枯竭时,小镇也会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倒塌的房屋和残缺的墙壁也让我们不禁思索,石油小镇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没有必要,但事实上,每一个石油小镇都残存着众多先辈的遗愿。在今天的青海省北部阿尔金山南麓的戈壁滩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冷湖四号公墓里有着400多座坟墓以及和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高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为发展柴达木石油工业而光荣牺牲的同志永垂不朽”的字样。这里安葬着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先后因公因病去世的油田领导和职工、家属。现在每年清明,都会有当地政府组织公祭,他们把当年开采冷湖油田石油工人的精神称为冷湖柴达木精神,希望通过公祭的方式让后来的人们将这份精神传递下去。也许这份精神,比曾经的冷湖小镇更让人想要迫切地保留下来。
从冷湖石油小镇基地遗址沿着215国道走11公里就能到达现在的冷湖镇,现在这里常住人口不足一万人,镇里人们主要就分为油田工作和做生意的两种,越来越清冷的冷湖镇迫切面临着产业转型。当地政府准备利用冷湖地区特有的雅丹地貌,申报冷湖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在遗留的冷湖油田基地遗址上,打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个火星小镇,也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爱好探险的游客们前来探险体验。
这种对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依赖转为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变革,何尝不是曾经满怀热情投入冷湖石油小镇建设的石油工人奋力拼搏的精神呢?相信无论多久以后再前往冷湖油田基地遗址游览参观的人们,都能在断壁颓垣的荒凉中感受到曾经50年代的有志青年们为建设更加繁荣的祖国义无反顾选择奔向大西北的坚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