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研究报告指出,在5010次潜水记录中,一共检测到3425件人为碎片物品,其中塑料是最常见的类别,占据所有碎片的33%。其次是金属、橡胶、渔具、玻璃以及其他人为垃圾碎片。而在这些塑料中,有89%是一次性塑料。亲自下海拍摄塑料日用品此次发现来自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联合国环境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数据,他们公开了过去三十年里,潜水器收集的海底垃圾图像数据,主要研究对象是深海6000米的白色垃圾分布区域的变化。该项目研究结果主要来自1983年~2014年日本载人潜水器所拍摄的图像及视频的分析。潜水地点主要位于北太平洋西部、日本群岛周围,并向南延伸至马里亚纳海沟和帕劳海沟。

下潜深海万米并在此发现垃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本不该在海底出现的塑料却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1)

塑料垃圾

这让人有一种人类无处不在的感觉,塑料作为一种日用品,制造历史不长却充斥如今的每一个角落,真是很牛了。

原本应该是人烟罕至的深海,现如今也在遭受侵害。为什么这类垃圾几乎无处不在?塑料的破坏性有多强?深海底下发现的塑料意味着什么,而人类还能做些什么?让我们带着疑问跟随科学家们的脚步去看看,塑料在如今有多猖狂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2)

塑料日用品

深海探测下的塑料垃圾堆积

此次发现来自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联合国环境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数据,他们公开了过去三十年里,潜水器收集的海底垃圾图像数据,主要研究对象是深海6000米的白色垃圾分布区域的变化

该项目研究结果主要来自1983年~2014年日本载人潜水器所拍摄的图像及视频的分析。潜水地点主要位于北太平洋西部、日本群岛周围,并向南延伸至马里亚纳海沟和帕劳海沟。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3)

亲自下海拍摄

研究报告指出,在5010次潜水记录中,一共检测到3425件人为碎片物品,其中塑料是最常见的类别,占据所有碎片的33%。其次是金属、橡胶、渔具、玻璃以及其他人为垃圾碎片。而在这些塑料中,有89%是一次性塑料

北太平洋东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塑料垃圾存在最多的地方,一次性塑料垃圾占据整个塑料碎片的100%。进入6000米以上的深海区域后,塑料碎片的比例增加到50%,一次性塑料垃圾为92%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4)

一次性塑料餐具

即便是太平洋最深底部的马里亚纳海沟,这里深度超出一万米,同样也有着来自人类的塑料垃圾。

这是人类首次在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底发现塑料垃圾,而且越靠近底部,这种塑料垃圾的完整度越高,越不碎片化。此次研究还揭示了塑料垃圾的整体分布变化,从报告的数据来看,潜水越深,塑料密度分布越低。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5)

马里亚纳海沟

另外以日本群岛为例,高密度的塑料碎片并没有随着海洋深度变化而减少。这些塑料垃圾由于具有高浮力的特点,特别容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它们可以通过洋流运动或者其他物理机制流动,最后沉积在深海底部

而来自欧美国家的报告显示,人口数量庞大的沿海城市,海底垃圾数量比其他地区更多,它们很容易堆积在海洋底谷和低洼海域。该研究还表明,海洋表面的塑料容易聚集在特定的海域,并随着海水循环沉入深海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6)

沿海城市

研究人员在随后的分析中还发现,这些塑料会进一步分解为微米级别的颗粒残留在水中。包括化妆品微粒、塑料微粒、化纤微粒等等。如果想要对深海进行垃圾回收相当困难,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成本方面来讲都难以实现。

除此之外,最近两年由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些深海垃圾有增无减。澳洲研究人员在对澳大利亚周边地区的海域进行潜水采集时统计出的数据表明,塑料微粒比以前的深海研究记录高出25倍。数据统计的结果指出,全球深海约有1400万吨的污染物,深海塑料污染远比海洋表面更严重。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7)

深海得污染超出我们得想象

为什么塑料垃圾难以被自然界分解?它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方面的影响呢?

难搞定的PE材料

一般来讲,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是通过PE材料制作得来。PE材料全称叫做聚乙烯,这是一种化学聚合物。它的主要原材料是石油,石油里面提取出乙烯单体,然后通过聚合反应将乙烯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分子链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8)

聚乙烯颗粒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材料配比,聚乙烯的详细加工方式多种多样。

由于聚乙烯良好的热塑性和热固性,聚乙烯塑料被广泛应用在商品的外包装上面,包括塑料袋、塑料薄膜、瓶子等等。

另外,聚乙烯由非极性、饱和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组成。因此在化学结构上接近石蜡,但其对称的分子结构使大部分整体聚乙烯部分结晶化。而较高的结晶度会给聚乙烯增加机械和化学的稳定性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9)

石蜡

通过工业制作出来的PE产品具有出色的耐化学性,强酸和强碱对PE的侵蚀作用不大,而且它们还能够抵抗较为温和的氧化剂以及还原剂。但高温可以让PE材料溶解在芳烃或者氯化溶剂中。

一般来讲要解决这类塑料的回收问题通常是通过填埋或者压缩处理,但是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能够对PE材料进行分解的细菌或者微生物。而它们凭借稳定的化学结构,即便在被分解后还是会残留塑料微粒的单体分子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10)

塑料一定要合理的回收

当PE暴露在太阳辐射下时,这种材料还会产生甲烷和乙烯这两种温室气体。低密度聚乙烯材料(LDPE)更容易遭受这种分解作用,使得更大表面积的气体扩散。PE材料以上这些特性和化学性质使得它们对自然界的危害十分大,加上自然分解短期内基本无望,同时还会长期持续地污染环境

截止2017年,PE材料每年年产量都超过了1亿吨,在塑料市场上占比34%。而这类塑料带来的垃圾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一次性的物件中,人们通常在使用完后就丢弃了这种PE材料制作的塑料品。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11)

购物的塑料袋

另外由于市场监管不力,很多地方没有相应PE材料处理地点,使得PE塑料大量堆积在自然界中

根据欧洲的研究调查表明,每年都会有3亿吨至9.2亿吨的垃圾顺着欧洲的河流飘进海洋,这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透明的塑料袋很容易被海龟误认为是水母造成误吞,没有消化能力的它们很可能最后被活活饿死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12)

海龟误食塑料袋

不少PE材料制作的中高密度塑料,比如渔网、鱼线、编织袋等等更是不少海洋生物杀手。被这些垃圾缠绕在身上的海洋生物通常会发育畸形,或者受困其中最后死亡。同样在深海底下,有不少生物把塑料袋当成了家,寄居在这里面生存,塑料微粒同样会对它们造成有害堆积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13)

被渔网缠住的海龟

此次在深海底下发现的塑料垃圾值得让人深思,因为这在未来关系全人类的发展

深海区域不是垃圾填埋场

深海的特殊环境是研究独特物种进化的最好场所,科学家可以在这些海洋生物身上寻找人类未知的遗传基因资源,包括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而深海垃圾却对它们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危机的种子

同时由于深海观测的机会十分有限,作业难度要求高,人类目前很难估计出这些垃圾在未来的物理影响

人类能下潜到最深的海底吗(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14)

深海垃圾必须重视

好在目前人们都在逐渐意识到这种塑料给生活带来的极大影响,不少人也开始拒绝PE材料制作出来的一次性塑料。而在国际上,不少国家都开始合作共同治理海洋污染。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整体趋势还是很明朗的。

可降解塑料的开发,环保材料的应用,包括可食用PE材料的细菌研究都是当下热门的研究话题。我们都明白人类现今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还有机会保护蓝天和蓝海。总之,在全球参与的行动下,这种海洋污染问题是能够通过积极努力去解决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