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电影在整体上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用多年后小马与信治的街头偶遇作为开始,而那对说相声的人上台的场景展现,放在电影最开始,可能会让观众多少有点不明所以,但是,当在电影结尾,再次看到这对说相声的人时,忽然就会明白,其实,北野武让整部电影在首位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对于电影故事来说是结尾了,对于荧幕外的观众来说,这才刚刚开始。于是,我明白了,成长并不是表面化的稳重,更多的是人格上的独立。走过弯路,才能明白成人世界的邪恶,受过苦难,才会知道坚强与坚持的意义。当从孤独与迷茫中一路走来,在生活的反复淬炼中,慢慢地找回了重新出发的勇气与自信。在慌慌张张的成长中,他们一只脚被学校牵绊,另一只脚却又对于现实的诱惑蠢蠢欲动,在试图找寻合适的生存方式的同时,表现着不知所措的困惑。所以,在北野武的这部电影里,青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葬礼,但并不是关于生存与毁灭的命题,而是关于成长与回归的讨论。《坏孩子的天空》并不像《阳光灿

当主流媒体把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这部电影,从同类题材中,单独归类成一个单元时,我知道,这一次北野武又胜利了。明显带着半自传形式的故事架构,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进去,拥有了参与者和旁观者双重身份的同时,将对于生活最真切的感悟统统晾晒出来。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本就存在矛盾与对立,可是,北野武偏偏要将尚未形成独立人格的孩子,提前丢入到社会中反复历练。观众表面看到的是现实的残酷,实际上,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部电影的本质,是关于人生成长的一次总结与回顾,是对于自我的重新定位与回归。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1)

蓝色作为主色调,营造着偏冷的氛围,然后,以小马和信治作为主线,间接地分出与他们同龄孩子的诸多支线,在整体克制且沉稳的叙事推动中,所有人的成长,都在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在这里,北野武并没有把过多的笔墨,浪费在对于每个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因为,青春时期的人们,都存在着一样的困境,那就是迷茫和孤独,这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因此,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一出群戏

在慌慌张张的成长中,他们一只脚被学校牵绊,另一只脚却又对于现实的诱惑蠢蠢欲动,在试图找寻合适的生存方式的同时,表现着不知所措的困惑。所以,在北野武的这部电影里,青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葬礼,但并不是关于生存与毁灭的命题,而是关于成长与回归的讨论。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2)

《坏孩子的天空》并不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用朦胧的美好掩盖现实的残酷,也没有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样,满是绝望与哀愁的气息。

当观众沿着小马和信治的成长轨迹,从校园进入到社会,然后再从社会回归到校园时,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变化,可在每个人的心里却早已物是人非。莽撞趋于冷静,迷茫有了坚定,正如坐在信治后座的小马说的那样,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于是,我明白了,成长并不是表面化的稳重,更多的是人格上的独立。走过弯路,才能明白成人世界的邪恶,受过苦难,才会知道坚强与坚持的意义。当从孤独与迷茫中一路走来,在生活的反复淬炼中,慢慢地找回了重新出发的勇气与自信。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3)

1

电影在整体上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用多年后小马与信治的街头偶遇作为开始,而那对说相声的人上台的场景展现,放在电影最开始,可能会让观众多少有点不明所以,但是,当在电影结尾,再次看到这对说相声的人时,忽然就会明白,其实,北野武让整部电影在首位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对于电影故事来说是结尾了,对于荧幕外的观众来说,这才刚刚开始。

丢掉青春的莽撞,剩下的便是拼命的挣扎,生活的苦难教会所有人成长,而成长的代价,大概就是明白现实的残酷却依旧做着倔强的努力。

信治载着小马,伴随着久石让激昂的点奏音乐,自行车在街头穿梭的同时,故事线也从现在拉回到了过去。那时候,无所事事的小马经常带着信治游荡在校园操场,学习从来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也变成老师口中坏学生。校园里横冲直撞的他们,是教室里渴望自由学生的羡慕对象,而他们,却也在憧憬着成人世界带来的自由。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4)

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坏学生?电影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好坏全来自世俗的眼光。于是,北野武选择所谓的坏学生作为切入点,跳出世俗规矩的束缚,将原本温室的花朵提前放在风雨中接受捶打。

电影中,北野武刻意隐去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没有让小马和信治的家人出现在画面里,甚至,对于学校教育的提及,也是少之又少。他只专注于个人内部的蜕变,就像正在破茧的蝴蝶一样,去除外界的帮助,剩下便是自救这种自救,意味着在迷失中找寻方向,在痛苦中领悟成长,然后,在现实中回归自我。

信治把小马当做自己的引路人,小马逃课,信治也跟着逃课,小马勒索钱财,信治也跟着勒索,只有跟着小马,信治才能拥有自信。可是,小马何尝不是因为信治的陪伴才能够自信的,所以,两个人在成长初期,基本都是从对方身上找寻生活方向的。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5)

当他们慢慢进入到成人世界的时候,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也逐渐被撕裂着,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彼此了,而是因为面对社会诱惑的他们,陷入到了更大程度的迷茫。

最终,一个选择了去成为帮派成员,一个选择了去成为拳王,只是,这两种被动的选择,全然没有真正成为他们想要依靠的生存方式,而在这两个不同的圈子里,小马和信治遭受到了同样的打击。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北野武的镜头表达方式,小马被黑帮狠揍和信治被对手狠揍的画面交叉重叠出现,配合着久石让激昂的音乐,仿佛像是对于现实无力的呐喊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6)

拼命的想要证明自己,却不知不觉掉入了充满虚情假意与利益纠葛的世俗圈套,最终,遍体鳞伤后的重逢,倒是少了几分伤感,多了些许淡然。

电影中提到了六个人物,都是所谓“坏孩子”的代表,而他们当中,或许只有那对说相声的坚持到了最后。在舞台上几近夸张的用理想作为笑点,想方设法逗乐台下观众时,不免让荧幕外的我们唏嘘不已。

这不是对于理想的讽刺,而是善意的忠告,因为,有时候理想并不是一定要实现的东西,它的出现,大概就是让我们在追逐的过程中,更能够看清自己,找回自己。

重回校园的小马依旧坐在信治自行车后座上,信治问:“我们完蛋了吗?”小马答:“混蛋,一切还没开始呢!”

的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经历了生活挫折之后的重生,并不是意味着妥协,而是认清楚生活真面目之后,依旧顽强的努力。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7)

2

北野武将大众自认为美好的青春,冷冷地放在现实的土壤中,用一种近乎残酷且压抑的故事情节,编织出每个人略显悲惨的结局。我想,这并不是冷血无情,相反,北野武是最懂青春的一个导演,因为,每个人在年少轻狂时,或多或少的树立过宏大的理想目标,可是,在时间的流逝中,能够继续在理想面前摇旗呐喊的寥寥无几。

电影此时已然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嘲讽挖苦层面,而是深入的自我认知层面,因为,学会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学会认识自己。

具有拳击天赋的信治,本来距离拳王很近了,可是,在同门嫉妒与陷害中,信治倒在了拳台上,这是方向迷失与轻信他人付出的代价;黑帮混的风生水起,却因为性格飞扬跋扈以及利益冲突中,小马被老大砍伤手臂,这是世俗虚假与自甘堕落付出的代价;而那位爱情得意事业失意的小弟,则在疲劳驾驶的工作中,丢掉了性命,这是性格怯懦与缺乏主张付出的代价。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8)

虽然,电影近乎直白地展示出了一种现实摧残中遍体鳞伤的场景,但好在,我们仍旧可以在那对说相声成功的人身上,看到些许的希望。这就是北野武的写实风格,直面残酷并不是放弃抵抗,而是建立在现实之上的自我回归,人生虽有曲折,我们也曾遭受过打击,当挥手告别青春时,其实,人生才刚刚开始。

电影里,北野武对于每个角色都赋予了孤独的情绪,无论是咖啡店里工作的小妹,还是饭馆吃饭的社团老大,总有那么一刹那,在情绪上传递着淡淡的伤感。

这个长得有点痞坏的北野武,终于还是流露出了他柔情的一面,然后,利用这种柔情,告诉我们,无论功成名就还是平凡一生,个体终究是个体,他救终究不如自救,摆脱孤独与迷茫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提高对于自我的认知。

我们都曾受过伤如何复原(我们都曾是坏孩子)(9)

《坏孩子的天空》这部电影,始终没有对社会、家庭或是学校进行声讨,而它的立足点在于探讨个体的自我回归。即便成人世界残酷无比,即便人生始终曲折不断,但向前的步伐不能停止,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种全新的开始,对于小马和信治如此,对于荧幕外的观众也是如此。

我们都曾是小马和信治那样的“坏孩子”,“坏”不是指的成绩差,而是精神的匮乏,所以,即便被现实打的遍体鳞伤,还是必须咬着牙继续走着,因为,成人的世界不应该有放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