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哪首诗和安史之乱有关(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
杜甫的哪首诗和安史之乱有关(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之前解读过这首诗的最后一联,“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战乱年代,离别经年,音信全无,生死未卜,终于归家,恍如梦寐。伟大的作品就是这样,每一句都包含着最忱挚、最浓烈的情感,你得细细去品读,或许你在读到的当下并未理解其中况味,却在若干年后的某日,突然就理解了,于是你再把这首诗找出来认真读一读,才发现居然写出了你自己的人生。所以,有时候你必须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才能感知到这些伟大的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精神上的力量,这些精神力量也能反哺到我们的人生中,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强大。今天我们就对这整首诗作一详细解读。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羌村三首(其一)
唐代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之前解读过这首诗的最后一联,“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战乱年代,离别经年,音信全无,生死未卜,终于归家,恍如梦寐。伟大的作品就是这样,每一句都包含着最忱挚、最浓烈的情感,你得细细去品读,或许你在读到的当下并未理解其中况味,却在若干年后的某日,突然就理解了,于是你再把这首诗找出来认真读一读,才发现居然写出了你自己的人生。所以,有时候你必须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才能感知到这些伟大的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精神上的力量,这些精神力量也能反哺到我们的人生中,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强大。今天我们就对这整首诗作一详细解读。
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闰八月。杜甫在前一年(756)六月由鄜州(今陕西富县)奔赴肃宗行在时被乱军所获,囚至长安,做了十个月的敌俘。至德二载(757)四月,由长安金水门逃出,奔窜至凤翔行在。皇上念其忠诚,赐其左拾遗官职,旋即因事触怒皇帝而被贬黜,杜甫只好返回鄜州。这一年间,杜甫九死一生,经历了被叛军俘虏,又冒死逃出,继而得到官职,又旋即被黜,人生的大起大落何其快也。八月份,他便冒着战火烽烟的危险千里归家,此时他已经一年多没有家里的消息了,他与家人均不知彼此是生是死,这一日他突然回到家中,看到乡里境况,家门萧条,有感而作此三首诗,名曰《羌村》,今天解读其中第一首。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貌,李白《蜀道难》中有“剑阁峥嵘而崔嵬”。日脚,古人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走,于是形容太阳落山为日脚下平地。这两句形容杜甫从凤翔肃宗行在奔赴鄜州家中,傍晚时分快到乡里时的景象。杜甫另有诗《北征》描述这一路上回来的情况,“靡靡逾阡陌,人烟渺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意思是说,我拖着沉重而迟缓的步伐,走在荒凉萧条的路上,偶尔遇到的人,也大都带着伤残,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呻吟哀嚎的样子惨不忍睹。走过一道道山岭,一路上看到许多地上掘出的土坑,这些土坑是用来给军马饮水用的,看来这一带刚刚有部队驻扎。夜深了经过新近的战场,秋夜的月光映照着白骨。这便是杜甫归家路途中的所见,真是九死一生,够峥嵘的了吧。太阳快下山了,我也远远地看到了家。有过长期离别经验的人都明白,在外漂泊多年,想回家看看,但是不同的时间回到家中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最好能早上到家,这样便有一个大白天的时间来缓解心中的百感交集;而傍晚到家最不好,最苦涩,尤其是回到家时看到门前萧条零落,屋内昏暗,四壁无光,家中无人(经年未见,提前未通音信,所以家中无人知晓游子将要回来),那种心情最糟糕,心中顿生被全世界抛弃的悲凉之感。多年在外的游子,最需要亲人的温暖,他是带着最重的期待回来的,最沉重的期待,却看到最萧条凄清的光景,一高一低,便可判断归人此时的心理状况。杜甫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一定要细细琢磨,才能读出其中细微而真挚的情感,以及诗中的艺术力道。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这两句初读不知其好,只知诗人从战乱地带千里归家仅此而已。但是细想,其中悲情便喷涌而出,《金圣叹点评杜诗》中说:“最怕人者,家中未见人归,归人先见家中,一也;未知家中何如,先睹门前如此,二也”。意思是说,归客千里回来,心里最怕的,是家里没有人,此其一;还没进家门,先看到家门前萧条破败,此其二。于是诗中这两句便“写尽归客神理”。游子在外奔波飘零,时间既久,也无所成,最想念亲人。他踏上回乡的路,一路上都在期盼,想象着家中的样子。真的回来时却看到家中一片萧条冷清,其与亲人不通音信或通不着音信久矣,父母不知其要归家,或许在田里干活,或许在邻家帮忙,亦或者去邻村的亲戚家料理事情,最可怕的是,家中已无亲人。而眼前,破败的光景直直逼入游子的眼帘,想逃都无法逃,这才是最悲凉的吧。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妻孥,即妻子儿女。这个“怪”字是作惊讶的意思,但我们可以对这个字进行对立面式的解读,即妻孥对什么“不怪”呢。于是便理解其中所包含的人生意味,妻孥的“怪我在”恰恰显示出她们的“不怪不我在”,妻子和儿女已经习惯我不在了,更难过的一层是,她们或许已经(被迫)从心里接受了我可能再也回不来的现实了。她们必定会在许多个日日夜夜里想到,诗人可能已经在战乱中死于异乡,妻子久未得到他的消息,兵荒马乱,九死一生,一天天的期盼与失望,使妻子在心里默默地做了最坏的打算。于是杜甫千里归家,妻孥惊讶,妻子还在干着活儿,她看到杜甫回来,怔住了,过了几秒她才反应过来他是真的回来了,就丢下手中的活计奔过来与爱人拥抱,这乱糟糟的世道,还能活着,真是太不容易了。妻子拥抱着爱人,突然情感上就崩溃了,或许是嚎啕大哭,或许是咬着牙细声哭泣,她在家里一个人操持是真不容易,她已经在这个乱世中练就了坚忍的心,她可以默默承受这不太平的世道,为了这个家,她独自撑着,她什么都可以承受,爱人久久没有消息,她早已习惯了一个人承受。突然这一天,那个能让她依靠的人回来了,本来坚强的一个人就突然崩溃大哭,太不容易了。这句“惊定还拭泪”便与杜甫在此前的另一首诗《月夜》里的最后一句对上了,“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前一年杜甫在乱军控制的长安城中秋夜望月,想念远在鄜州的妻儿,想着他们也定当在想自己,两处相思,各有泪痕,于是他在诗中最后一句作未来之想望:何时我们才能同倚帷帐,那时候,就能让这月光擦干我们俩人的泪痕。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时值战乱,流亡逃难,还想着能为国家做点什么,于是他逃窜于战争核心地带,这样还能活着回来,这也太“偶然”了吧。那些乡里一同出去的人,或许多半死伤凋零在了战场之上,甚至饿死于遥远的他乡,在这样的时代,这好像才是必然。如果你不理解一千多年前的战乱,以及杜甫带着家人流亡的样子,你可以回想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战岁月,想想那些离别的车站,想想那些南渡流亡的知识分子们,你或许便更能理解乱世中那些小小的个人命运,那一个个小家庭的悲剧,你也便更能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需要我们一起来守护她。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xū xī)”,我活着回来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了,乡亲们都过来瞧,家院的墙头很快就围满了村民。他们有的感慨,有的惊讶,还有的,是难过,他们是看到我回来而想起了自己已在外面死去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让我想起了七八年前的一部电影,范冰冰演的《麦田》,讲的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赵国某一地区的男人都被拉去打仗了,结果四十万赵国人被坑杀,这个村子里只剩下妇孺。有一天有个男的回到这个村子,所有的相亲,当然,全都是女的,都跑出来看,看看是谁家的男人回来了。这就是古代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消灭生命,这些出征的士卒,是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他们战死他乡,等到战争结束的消息传到村子里,乡亲们每家每户应该都在等待吧,等待着自己的儿子、爱人、父亲回来,没有回来,他们已经战死了,永远也见不到了。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夜深了,我拿起微弱的烛火照着你的样子,这一切,都好像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