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虎式坦克最厉害的型号(德国虎式坦克-)
德国虎式坦克最厉害的型号(德国虎式坦克-)另外,虎式还因为本身体重过重导致难以过桥,所以设计人员将车体设计成完全防水,还通过潜水试验,不过实战中有没有真正派上用场过就不知道了...怎么处置呢?? 简单,在先开上运输平台之前,先把履带换成宽度比较窄的形式就好啦,然后开下火车的运输平台后,在车站前把原先宽度较宽的履带再换回来就好。( 维修人员:简单个屁!! )大多的虎式后期型式分发给战后期的重坦克营,其中包括米歇尔‧魏特曼所属的SS第101重坦克营。虎式坦克的一些优缺点: 虎式由于体重过重( 重达57吨左右),因此为了分散接地压力,履带的设计宽度颇大。这样的设计虽然令虎式在多数的地形上仍可移动,但也让它在需要使用火车来进行运输时,两侧的履带会直接跑出来( 因为坦克宽度比火车的运输平台还宽)。
生产背景:
虎式坦克于1942年出现后,凭借着其优异的性能,带给同盟国军队极大的震撼。但在其「无敌」称号的背后,是经验丰富的乘组员以及优秀的维修人员,在背后所支撑着。虎式虽然在战场上几近无敌,但由于其车内技术过于精密,使得故障率比起以往车辆高出许多。
虎式坦克也不是维持同一种样子,在送往前线后,常会发现某些装备的实用性并不高,以及因为构造过于复杂,而出现维修上的困难,所以在之后生产时,做了一些的修改,依照生产出来的样式,主要可分为初期型、中期型、后期型三个时期。
其中后期型指的是在1944年2月之后生产的虎式,其最大的改变是将过去的三层路轮改为两层,并取消了路轮最外侧的橡胶圈,改成可和虎Ⅱ式通用的钢制路轮,这使得维修以及运输上更为便利。此外,在1944年3月之后生产的虎式,其顶部装甲也从原本的25mm增加为40mm,并增设了可由车内发射榴弹的小型发射器,以抵御近距离的威胁。在主炮瞄准具方面有些后期型会从双眼变为单眼。
大多的虎式后期型式分发给战后期的重坦克营,其中包括米歇尔‧魏特曼所属的SS第101重坦克营。
虎式坦克的一些优缺点:
1. 与火车宽度不合的肥胖履带虎式由于体重过重( 重达57吨左右),因此为了分散接地压力,履带的设计宽度颇大。这样的设计虽然令虎式在多数的地形上仍可移动,但也让它在需要使用火车来进行运输时,两侧的履带会直接跑出来( 因为坦克宽度比火车的运输平台还宽)。
怎么处置呢?? 简单,在先开上运输平台之前,先把履带换成宽度比较窄的形式就好啦,然后开下火车的运输平台后,在车站前把原先宽度较宽的履带再换回来就好。( 维修人员:简单个屁!! )
另外,虎式还因为本身体重过重导致难以过桥,所以设计人员将车体设计成完全防水,还通过潜水试验,不过实战中有没有真正派上用场过就不知道了...
2.笨重的履带上面提到,虎式只要需要火车运输,就要忙着换履。不过很烦人的地方在于,虎式战斗用履带整条是由97块组成,而每一块「重达30公斤」,德国战车兵大多以2人一组、一次搬3块的方式来搬运,要费极大功夫。
3. 同样笨重的发动机舱盖虎式爱抛锚是经常可见之事,既然故障了,那么多数时候都要掀开引擎舱盖来维修。很遗憾地,虎式的发动机舱盖厚度约2.5公分,重量不是一般的重。
4. 还是笨重的炮塔逃生舱门虎式炮塔后方的圆形逃生舱门,其厚度达8公分,若不小心打开的话,要费很大功夫才能关起来。在车体倾斜的情况下,还会因为太重而打不开。
5. 简单好上手的操纵虎式采用动力方向盘来进行操纵,所以驾驶员只要有两根手指头就可以胜任。不过开得太猛就会马上让车子抛锚
6. 超级麻烦的承载轮设计虎式的承载轮采用交错相叠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支撑其重达57吨的重量,每颗承载轮又大又重,万一最里面的某颗承载轮坏了,还得把外侧的其他承载轮先拆下来,既耗时又费工,且因为轮子太多,维修人员经常分不清哪颗是哪颗,再加上交错式的设计相当容易卡入大量泥巴,所以饱受当时维修人员的批评。
7. 东拼西凑的早期型号早期虎式基本上是直接从现有的重战车上,撷取各种零件拼凑而来。例如早期型号的炮塔是保时捷公司的制品、车体是将VK 36.01的车体放大改制而成,以及其他车体内部的许多零件也是如此。有趣的是,早期型号尽管是这样东拼西凑的赶工制品,却有着颇诡异的优良车体平衡性。
8. 愈改愈简化的内装虎式于后期的型号,其内部物品的陈设与数量愈发简化( 这现象在4号战车的型号演变上更明显),一者是因为后期物资缺乏,能省什么就省什么。二者是因为中弹时极易使物品掉落,为了避免砸伤人员而简化。不过为了防止落入敌军之手而装置的自爆用炸药倒是没省过....
10. 观察窗设有防弹玻璃看过抢救雷恩大兵的,应该对于最后的城镇战其中一幕有印象,就是汤姆汉克把冲锋枪塞进观察窗,赏了里面的虎式乘员一顿粗饱的子弹大餐。
这当然是导演安排的。 二战大部分的战车观察窗都有安装防弹玻璃,虎式的观察窗也是如此,战况危急的话,观察窗外部还有一层可动式装甲护盖可以盖上,不过盖上之后就看不到外面了。
13. 评价其实没那么好如上述数点,许多驾驶过虎式的老兵回忆,虎式后勤问题多多,有很大一部分的虎式实际上是因为机械故障且战况激烈而被遗弃无法回收。再加上战争中期开始,盟军已开始装备能够击破虎式装甲的车辆( 例如击破魏特曼座车的萤火虫、苏联IS系列战车等),虎式已经明显开始感到吃力。
相反地,不少驾驶过豹式及虎式的德国老兵反而给予豹式较高的评价,虽然豹式也有后勤维修不易的问题,但是相较于虎式已经优良许多。
辨别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正面模型照片。
虎式坦克正面模型照片。
虎式侧面。
虎式侧面。
虎式侧面。在这里可以看到虎式后期型的路轮只有两层,而在炮塔右后侧则有一个逃生门,依照其位置来判断应该是给炮手使用。
虎式顶部
虎式顶部。可以看到突出的车掌瞭望塔,一般来说战车顶部都还会配备一挺机枪。
虎式背面
虎式背面。两只硕大的排气管是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