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这个宪法修正案的确给了总统极大的权力,其权力超过西方国家的总统,但是和当时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相比,却很相似。叶利钦获得如此大的权力,是依仗1993年他主导通过的宪法。在叶利钦推动这个扩大总统权力的宪法时,西方没有对他怒斥,甚至还有各种叫好声。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俄罗斯议会里的反西方政党很强大(其中包括当时依然颇有实力的俄共),这些政党要阻挠叶利钦实行亲西方意识形态的政策。因此,西方很高兴看到亲西方的总统权力扩大、反西方的议会权力削弱。 这个宪法修正案经过公投获得了通过,但是美国和欧盟否认这次公投的合法性,西方媒体对宪法修正案一片骂声,怒斥卢卡申科使白俄罗斯复辟为专制独裁的国家。 卢卡申科是1994年当选为总统的,对于那次大选,西方媒体倒是没有说“舞弊”,而承认是“民主选举”。卢卡申科在那次选举中获得了80.1%的选票,他能够获得如此的高票,是因为他的“反腐”政绩。那时他是议会中一个反腐委员会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尹伊文】

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被西方媒体称为“欧洲最后的独裁者”,白俄罗斯被描述为“专制国家”。我去过白俄罗斯,观察了这个独特的“专制国家”,它的特色值得思考。

西方媒体为什么称他“欧洲最后的独裁者”

卢卡申科得到“欧洲最后的独裁者”的称号,并不仅仅因为去年的大选和最近的瑞安航空公司的飞机迫降。他被视为独裁者是早在1990年代的中期,因为他当选总统之后,在白俄罗斯阻止了当时席卷前苏联和东欧的“民主自由转型”,实行了“复辟”。

卢卡申科是1994年当选为总统的,对于那次大选,西方媒体倒是没有说“舞弊”,而承认是“民主选举”。卢卡申科在那次选举中获得了80.1%的选票,他能够获得如此的高票,是因为他的“反腐”政绩。那时他是议会中一个反腐委员会的主席(他1993年担任此职),他指控了几十个高官要人,很得民心。

但他当选总统之后,做了一系列很不得西方媒体之心的事情。譬如,他叫停了国企私有化。那时候,大规模的国企私有化正在俄罗斯、乌克兰和一些东欧国家如火如荼地展开,大批寡头涌现出来。1991年苏联解体时独立的白俄罗斯也刮起了这样的狂风。但是,由于卢卡申科及时叫停了私有化,白俄罗斯没有出现寡头,这成为白俄罗斯有别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它很多苏东国家的一个“特色”。

更让西方媒体愤怒的是,卢卡申科在1996年修改宪法,大大削弱了议会的权力,大大增加了总统的权力,譬如总统可以在很多情况下解散议会两院,可以召集新的议会选举,另外还拥有其它很多权力。

这个宪法修正案经过公投获得了通过,但是美国和欧盟否认这次公投的合法性,西方媒体对宪法修正案一片骂声,怒斥卢卡申科使白俄罗斯复辟为专制独裁的国家。

这个宪法修正案的确给了总统极大的权力,其权力超过西方国家的总统,但是和当时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相比,却很相似。叶利钦获得如此大的权力,是依仗1993年他主导通过的宪法。在叶利钦推动这个扩大总统权力的宪法时,西方没有对他怒斥,甚至还有各种叫好声。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俄罗斯议会里的反西方政党很强大(其中包括当时依然颇有实力的俄共),这些政党要阻挠叶利钦实行亲西方意识形态的政策。因此,西方很高兴看到亲西方的总统权力扩大、反西方的议会权力削弱。

白俄罗斯总统与议会的“反西方”“亲西方”情况和俄罗斯恰恰相反。卢卡申科是反西方意识形态的,而白俄罗斯议会中有亲西方的党派。虽然这些亲西方党派在议会中数量不多,不像俄罗斯议会中的反西方党派那样强大,但他们是有实力帮助西方打压卢卡申科。

这些反卢卡申科的党派和人士得到了西方的大力支持,自从1996年之后,白俄罗斯举行过五次总统选举,卢卡申科得票率都是80%左右,每次反对派都说选举作弊,西方媒体也都发出同样的声音。

2020年大选后的反卢卡申科活动规模最大,反对派在首都明斯克举行了很多次游行示威,西方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给反对派打气助威。反对派人士季哈诺夫斯卡娅自称自己在大选中获得了至少60%的选票,有时甚至说是70%,她坚称卢卡申科是作弊。后来她离开白俄罗斯流亡到立陶宛,在西方国家活动,得到西方国家的厚待支持,西方要帮助她来终结“欧洲最后的独裁者”。

卢卡申科还做了一些事情,使西方从1994年起就对他极为反感。他经常无视西方的“政治正确”,按照自己的“正确观”自行其是。譬如,他居然明目张胆地保留了很多苏维埃、共产党的“遗迹”,从象征性的遗迹,到实质性的机构。

最惹西方反感的是他保留了苏联时代的克格勃,而且仍然使用“克格勃”这个名称。在俄罗斯和其它很多前苏联共和国中,即使克格勃的机构要继续负担国家安全的一些职责,机构的名称也改了,不再叫“克格勃”。因为,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克格勃”是专制、恶魔、残暴的同义词,太难听了。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

白俄罗斯克格勃的人员,常被描述为带着大沿帽、穿着军装制服,在明斯克可以看到这样的人(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卢卡申科却“肆无忌惮”,不仅保留了克格勃的名称,而且还保留了对克格勃历史上的一些“伟大人物”的崇敬,这些人物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是恶魔头子。

譬如捷尔仁斯基,他是“克格勃”的鼻祖,1917年列宁任命他组建保卫国家安全的机构,当时他组建的机构被称为“契卡”(“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的俄语缩写),是“克格勃”的前身。在前苏联时代,捷尔仁斯基是国家英雄,俄罗斯有很多他的塑像,“克格勃”主楼前面就有他的铜像。苏联解体后在叶利钦时代,这些塑像被拆除、打烂了,在普京时代有些被修复。但是在白俄罗斯,捷尔仁斯基塑像始终没有被拆除打烂过,始终矗立在“克格勃”大厦对面。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2)

白俄罗斯的克格勃大厦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3)

克格勃大厦对面的捷尔仁斯基像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4)

白俄罗斯的政府大楼,前面矗立着列宁像

白俄罗斯转型道路上的特色

我2007年去过白俄罗斯,那时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不同,尤其是和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大不相同。不仅是那些塑像,还有很多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事情。

我一到白俄罗斯,立刻被要求向白俄罗斯政府的医疗福利系统缴费,因为白俄罗斯实行社会主义的医疗福利,外国人在白俄罗斯也享受同样的医疗福利,所以必须缴费,我记得是每天要交一美元。

在1990年代向资本主义激进转型的巨变中,白俄罗斯的很多社会主义福利受到冲击,人们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白俄罗斯人的预期寿命在1990年代大幅度下降,1989年的预期寿命是71岁,后来跌到68岁。卢卡申科恢复了不少社会主义福利,预期寿命逐渐止跌,又渐渐上升,2019年白俄罗斯人的预期寿命是74岁。

在2007年的明斯克大街上,从很多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东西上,我看到了白俄罗斯转型中的复杂色彩,有的闪现着新降临的“资本主义”色彩,也有的透露着久远的“社会主义”色彩。譬如日常购物的商店,有的像是资本主义的西式购物中心,也有的像是北京以前的“百货大楼”。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5)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6)

明斯克的现代购物中心

那些西式购物中心的建筑都很现代,里面有很多新颖小巧的商店,但购物的人不很多。那个“百货大楼”是苏联时代的老建筑,给人庞大笨重的感觉,里面购物的人却很多。那里的装修很老式,不过很有气派,显示着社会主义全盛时代的特点。它的楼梯是大理石的,洁白大理石的楼梯扶手上雕刻着金色的花纹,草穗似的花环中有一颗五角星,让人想起苏维埃。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7)

明斯克的“百货大楼”,大理石楼梯很有气派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8)

楼梯扶手上雕刻的花环中有一颗五角星,让人想起苏维埃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9)

“百货大楼”卖毛巾的柜台

这里的很多商品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北京百货大楼,尤其是在它卖毛巾和搪瓷用品的部门,让我仿佛回到昔日的北京。它的服装部门,则让我有一种特别的感慨,那里的衣架上挂着各种皮大衣,从数千美金的华贵皮大衣,到一百美元左右的廉价低质皮衣,都紧紧地挂在一起。在美国的商店里,华贵皮大衣是不和廉价皮衣挂在一起的,它们挂在闪闪生辉的地方,让人感到高贵奢华。

白俄罗斯“百货大楼”的试衣设施,也和美国不一样,在卖衣服的地方有一个试衣镜,要试衣服的人都挤在镜子前面,试数千美元皮大衣的人,试几美元廉价布衣服的人,都“平等地”挤在一起。美国的昂贵皮大衣往往在专卖皮大衣的商店出售,那里有舒适的试衣室,还有人殷勤服务,他们希望顾客试得方便,试得舒服,试得开心,以便顾客可以尽快买下昂贵的大衣,让商店赚到高利润。

明斯克“百货大楼”卖皮大衣的作法,显然不利于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会产生什么长期影响,我难以预测。在白俄罗斯我还遇到另一件不利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事情,但那却是可以预测未来影响的。我遇到几个在白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我问他们对白俄罗斯大学教育的印象,他们说最好的印象是“小班制”,很多班只有十个左右的学生,这大大帮助了他们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质量。

“小班制”是经济效益不高的,如果一个班有二十个学生,那么学校只需要雇佣一个老师来教二十个人;如果一个班只有十个学生,那么学校就需要雇佣两个老师来教二十个人,这是影响学校的经济效益的。不过,虽然学校的经济效益低了,小班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比大班制的质量高,他们毕业后能够为社会做出质量更高的贡献,所以长期的社会效益很可能是更高的。

纽约“个体自由解构”vs.明斯克“个体服从整体”

我在白俄罗斯没有遇到很多英语流利的人,没有机会和很多人进行深谈。但是有幸遇到一位搞建筑专业的人,他的英语很好,使我有机会从城市建筑的角度来理解白俄罗斯。

他告诉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明斯克受到极其残酷的战火摧残,几乎不剩一间完好的房子。战后,斯大林想把明斯克建成理想的苏维埃城市模型,因为明斯克地处苏联的西端,可以成为向西方展示的橱窗。那时斯大林调动了全苏联的资源来重建明斯克,不少苏联的著名建筑师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杰作。

他说,苏联的建筑流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苏维埃(新)古典主义派,一个是现代派。苏维埃古典主义和西欧古典主义的风格类似,带着巴洛克建筑的味道,不过苏联把一些布尔乔亚色彩的装饰换成了苏维埃色彩,譬如巴洛克建筑上的布尔乔亚人物换成了工农兵、奇花异草的浮雕中加了些镰刀锤子,这就有了社会主义特色。我想起了北京动物园旁边的北京展览馆,那是1950年代苏联援建的,其风格大概就是苏维埃古典主义。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0)

明斯克的古典风格建筑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1)

苏维埃古典主义建筑物上的镰刀锤子浮雕

在讲到现代派的时候,他露出了很不屑的神情。他问我:“你看到国家图书馆了吗?看到体育宫了吗?那都是现代派,真是丑恶,尤其是那个图书馆。”

我当时还没有去看过这两个建筑,听了他的评论,好奇心起,特别去看了看。当我看到这两个建筑之后,我完全没有“丑恶”的感觉,而是感到一种现代派特有的“几何美”。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2)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3)

白俄罗斯的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是2002年才开始建造的,2006年完工。它的主楼是个六边形的球体建筑,周围陪衬着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这些几何形体有着想象力丰富的线条,把空间切割成各种形状,从不同的角度看,给人不同的几何印象。大门口的两侧是金字塔形的两翼,上面有世界上的很多文字铭刻的句子,其中包括中文,那句话是:“上帝之子方可尽善尽美”。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4)

体育宫是苏联时期的1960年代建的,坐落在河边。它的屋顶形成了一道修长的弧线,从远处望去,那弧线似乎从水中掠起,翘首天际,河面上映着它的倒影。在阳光下,水面上的建筑和水面下的倒影合在一起,两条弧线合构成一条硕长的鱼,矫健缤纷,好像正从水中跃出。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5)

明斯克的体育宫

明斯克的现代派建筑和古典派建筑之间的整体联系是很有特色的。在纽约,现代派建筑和古典派建筑之间的联系往往是非常生硬的,譬如现代派的玻璃钢摩天大楼,紧挨着古典派的哥特式教堂,单独看每个建筑都有美感,但把两个建筑放到整体环境中去看,就会觉得很别扭,很不协调。

一位美国朋友向我解释,应该如何从这种“不协调”中体验现代派精神。他说,现代派讲究解构,讲究要冲破传统环境的结构约束,实现个性的自由,这种不协调,恰恰表现了解构的现代精神。

明斯克的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之间,就没有这种解构,没有这种不协调。它的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在城市规划中被协调了,被协调构建成一个整体。在体育宫附近,是现代建筑群,成片成片的。在克格勃大厦附近,是古典建筑群,也是成片成片的。在这两大片不同风格的建筑群之间,有一片开阔地,那里有一座教堂,风格很奇特,既有现代风格,又融合着古典味道。这就使得这两大片不同风格建筑群的连结很协调,而且很别致。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6)

明斯克现代建筑群和古典建筑群之间的开阔地上,有一座兼有现代和古典风格的教堂

从这个角度看,明斯克表现的是“整体规划”“个体服从整体”的苏维埃精神,而不是纽约的“个性自由解构”的精神。

苏共一大之后的百年坎坷

在那个融合现代和古典味道的教堂旁边,我看到很多花圈;在教堂周围的开阔地中,我看到几个雕塑和纪念碑,好像是纪念苏联在二战中英勇牺牲的人物。

明斯克有很多纪念碑,都和苏维埃历史相关。它还有一处遗址,是苏维埃共产党的重要里程碑,那是苏共一大会址。这是一座深绿色的木头房子,周围有密密层层的树木。1898年,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这里举行(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是苏联共产党的前身)。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7)

苏共一大会址

共产党的革命从这里出发,十九年后,苏共在1917年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九十二年后,苏共中央在1990年做出决议,主动放弃“权力垄断”,让所有的加盟共和国都举行自由选举,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

一百年后呢?在苏共百年诞辰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呢?在1998年,俄罗斯因为“休克疗法”发生了卢布崩溃的大危机,经济一落千丈。曾经是发达的超级大国的苏联/俄罗斯,从发达国家沦为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1999年俄罗斯的人均GDP比中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均值要低百分之二十多。

除了明斯克的一大会址,靠近波兰边境的布列斯特要塞是白俄罗斯的另一处重要的苏维埃遗址。有两个决定苏联命运的重大事件在布列斯特要塞发生。

第一个,1918年的“布列斯特和约”在要塞里签订,那是列宁为了尽快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和德意志等国签订的和约,当时托洛茨基作为苏维埃的外交人民委员在这里和同盟国进行谈判。2007年我去布列斯特要塞的时候,曾经想去看看那里的谈判签约遗迹,但是那个遗迹却已经被要塞经历的第二个大事件所毁灭。

这第二个大事件是发生在1941年6月的布列斯特保卫战。那时德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希特勒的中路大军首先要占领布列斯特要塞,然后一路向东挺进,直攻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

布列斯特要塞是个中世纪留下来的城堡,当时苏联拿它作军营,里面住了几千个军人,还有一些家属和小孩。由于苏联和德国签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布列斯特要塞当时防御德国入侵的备战工作做得不充分。希特勒突然毁约进攻,地处最前沿的布列斯特要塞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是空前的。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8)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19)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20)

布列斯特要塞在二战中被炸成一片废墟

德军本以为攻下布列斯特要塞不用费什么力气,因为德军在人数、武器、给养方面有压倒性优势。但是当第一声枪响后,布列斯特要塞的殊死抵抗震惊了德国人。城堡里的人宁死不屈,连妇女和小孩都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德军强攻了许多天都攻不进城堡里,他们只好调来了重型大炮,向城堡发射成吨成吨的重型炮弹。德军还派来了工兵部队,把炸药包从屋顶吊下、塞进窗户。当炸药被引爆的时候,德国兵听见了堡里的惨叫和呻吟,但是仍然没有人投降,战斗仍然继续。

德军把布列斯特要塞一块一块炸毁炸平,要塞里的士兵们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坚守着、抵抗着。当整个城堡被炸毁炸平之后,仍然会有冷枪从地下室的残骸中意想不到地发射出来。

战争结束之后,布列斯特要塞没有修复,而是把整片废墟构建成一个纪念馆。我去参观了,非常的震撼。

纪念馆的入口,是弹痕累累的城墙中的一个门洞。我刚刚跨进门洞,就听到一阵轰炸的声音,好像飞机在头顶上呼啸而过。接着,是炸弹落在身边爆炸发出的巨响,还有高射炮在不远处的轰鸣……警报嘶嚎起来……我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怔怔地看着身边砖墙上的弹痕,好像闻到轰炸的硝烟气息……

电台开始广播,我不懂俄语,但直觉那是1941年6月22日的广播,是报告德国发动了突然袭击,德军入侵了……后来,一首深沉的军歌响起来,悲壮地回响,歌声中仿佛可以听见士兵们带着血淋淋重伤的喘息……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21)

在废墟中,可以看到一些战士像,他们牺牲在这里

我穿过门洞,看到了一片狂轰滥炸的巨大废墟,是活生生的1941年……废墟中有两个人物的雕塑,一个是一名士兵的全身塑像,不是站立的士兵,而是趴在地上的士兵,他艰难地匍匐前进,弹尽粮绝,脸上伤痕累累,上身赤裸,左手伸向前方,抓着一个被炮弹打得变了形的头盔;右手握着一支枪,深深地插在土地里。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22)

在地上匍匐爬行的士兵塑像

另一个是巨大的头像,被称为“勇士纪念碑”,那勇士的头不是高高昂起,而是深沉地低下,他的下颌肌肉绷紧,支撑在地上,眼睛深深地凝望着大地……

欧洲列强的历史(一瞥西方所称的)(23)

在勇士纪念碑前,有人在拍结婚照,表达他们对勇士们的崇敬

布列斯特要塞勇士们的殊死血战,在军事上没有能够阻止德军向莫斯科进攻,但在精神上极大鼓舞了苏军和苏联人民,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各自独立了,在纪念二战胜利的时候,俄罗斯还时常会到布列斯特要塞来搞活动,普京参加过这样的活动。

苏共一大、布列斯特和约、二战勇士的血战、明斯克重建的苏维埃特色、苏联的解体、解体后剧烈的转型、转型后各国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在白俄罗斯可以看到的特殊历史场景。目前,白俄罗斯正在历史场景中继续走着它独特的道路。

苏东巨变之后,前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各种不同的转型道路,即使在巨变之前,各国在走“社会主义道路”时也有相当的不同,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苏联……彼此有很大的差异(关于这些国家以前的差异和转型的不同,笔者在《优主治国》一书中有详细介绍)。观察这些不同,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得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白俄罗斯现在正走着它独特的道路,这道路会把它引向何方呢?值得观察和思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