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禅意的山水诗句(一水一山得诗趣)
最有禅意的山水诗句(一水一山得诗趣)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这首诗很通俗,但僧人用其来表达禅意,显示了一种“身心寂灭”的境界,即春晓是不知不觉地到来的,鸟声在不知不觉中传入,风向外的着意努力,而是在于顺其自然,回归自己的本心。或雨、落花也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的。参禅的最佳境界不是靠许孟浩然之意不在谈禅,但却达到了禅的空灵境界。【秋 怀】欧阳修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很通俗,但僧人用其来表达禅意,显示了一种“身心寂灭”的境界,即春晓是不知不觉地到来的,鸟声在不知不觉中传入,风向外的着意努力,而是在于顺其自然,回归自己的本心。或雨、落花也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的。参禅的最佳境界不是靠许孟浩然之意不在谈禅,但却达到了禅的空灵境界。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身悲双鬓,报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
宋代禅,儒越来越趋于融合,佛理对于士大夫来说正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哲学和思想修养,作为一代文豪的欧阳修最终也不能脱身于其外。时而“食万钱”,时而“遭贬谪”,这种无常使得他发出希望驾鹿车回归自然的感慨。鹿车,正是佛家之语,使人只想回到颖东区国躬耕隐居的生活,这正是一幅活脱脱禅门居士的潇洒形象。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禅的意境。高山、大道、江面都在白雪覆盖之中,白茫茫一篇,大地真干净,世界仿佛停止了流动,垂钓的画面优势一种凝固静止的形象,再现了禅家的万物归寂心的意境。
【花非花,雾非雾】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时多?去似朝云无觅处。
眼中的花,并非实实在在的花;雾,也并非实实在在的雾。只是“本心”外射的花与雾的“幻化”而已。这些东西,“夜半来,天明去”,瞬间即逝,无影无踪。来的时候就像那“来如春梦几时多”,突如其来,毫无知觉。去的时候,“去似朝云无觅处”,不可追寻,不可捉摸,无影无踪,全归于“空无”。
【无 题】
白居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空是虚空,空也是一种觉悟。能认识到四大皆空,绝无到人生的无常,心性就能够由此而提高。对悟者而言,梦如同生活的一面镜子,告诉你所有的执著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梦里的一切不能永远挂在你的心上,现实中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如此?能在心中常驻的,不过十佛性而已。
【世事纷纷】
罗洪生
世事纷纷入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
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功夫论是非。
佛陀告诉我们,命在呼吸间,一口气已经可以使天人永隔。平时我们总爱说“活在当下”,但是当我们自己闲论是非不知不觉间虚掷光阴的时候,一方面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扰乱了我们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出 游】
皎然
少时不见山,便觉无奇趣。
狂发从乱歌,情来任闲步。
此心谁共证,小看风吹树。
打破人类文明长期形成的各种禁忌和理性的束缚,让心理完全放松,回归自然状态,即使时间短暂,也是最难得的享受。不但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大彻大悟的最高精神境界。这对一般人来收,难以想象,也难以理解。所以最后两句诗“此心谁共证,笑看风吹树”这样的至高境界和快乐,无人识得,只能意会,不能言说,如同树叶在风中的哗哗笑语,不需人识,自得其乐。
【别 山 僧】
李白
何处名僧道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来无所从来,此诗一开篇便写出山僧飘忽的行踪。更兼气清绝超拔的气度。他泛舟晚上水中之月,夜晚露宿于泾溪,平明又飞杖于云外山颠。他的精神境界,即使在以大鹏自喻的李白看来,也高不可追;大千世界,天地之间,仿佛只容其腾身之外;绵绵群山,巍巍挺拔,仿佛不堪其道履。至于他去往何处,亦给人留下不尽的悬念。他笑傲放浪,他风流潇洒,他自由洒脱,对于这样高标于世的山僧,尽管是李白,也只能倾心仰慕了。
【题大禹寺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终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禅宗的禅寂是指通过坐禅达到心冥空无,其观照也就是“寂照”,由静到寂也就达到解脱。义公选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清静的佛,怀有纤尘不染的禅心。在这首诗中,诗人从赞美山水的幽雅到赞美禅僧义公的清高、虔诚,从中也表露了诗人自己的隐逸禅趣。
【次韵子瞻金山宝觉大师】
秦观
云峰一变隔炎凉,犹喜重来饭积香。
宿鸟水干迎晓闹,乱帆天际受风忙。
青鞋踏雨寻幽径,朱火笼纱语上方。
珍重古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茫茫。
少游毕竟是一代婉约词宗,禅诗也写得这样美,玄妙隐晦之中仍不失婉约的音韵之美,其中 “宿鸟水干迎晓闹,乱帆天际受风忙”真让人叫绝,而末联则颇富深意,耐人寻味。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是对刹那生灭观想的极品,芙蓉花曾“红萼”灿发,诗人却在瞬间从其“开”写到“落”。时间在王维这首诗中似乎已不分朝夕春秋,仿佛只以刹那,这些草木却已然瞬息万变,历刹那千劫。诗中的一草一木,都寄寓着诗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
【江中诵经】
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只有“悬挂”种种知见,排除心中一切尘念,使之虚而名,才能当下悟入,归于实相。“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写出了诗人体悟到实相后的境界。澄清的江水,明朗的月色,在这样的体认中,私人顿觉全部身心与澄江明月已融为一体,也是即空即色,迥然出尘了。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有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本诗塑造了一个逍遥自在的作者的自身形象。他徜徉于山水烟霞之间,独来独往,真是自在到了极点。作者使全诗构成的意境中浸透着禅宗的生活理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纵情追赏自然风光的过程中,一切任其自然,漫无目的,随遇而安,非常巧妙地表现了禅宗说宣扬的“任性逍遥,随缘狂放”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