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大海战之前的兵力(最后的终结哈尔西与莱特湾大海战)
莱特湾大海战之前的兵力(最后的终结哈尔西与莱特湾大海战)“不,这没有错,你没得其他选择”“我还是认为日本舰队就在我的炮口之下时弃之回撤是个错误”————小泽治三郎(联合舰队机动部队司令官)“那一战我犯了错误”“你不必再和我说了,你所做的事都通过了”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258篇原创文章,作者Kilo(海军史爱好者和研究者),全文共8039字,配图14幅,阅读需要16分钟。
“战争是双方精神和物质力量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作为诱饵,我们都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当我目睹属下的航空母舰和其他军舰,在敌人的鱼雷、炸弹攻击下一艘艘沉入大海时,还是不禁自问:号称世界最强大的日本海军难道就是这样的下场吗?”
————小泽治三郎(联合舰队机动部队司令官)
“那一战我犯了错误”
“你不必再和我说了,你所做的事都通过了”
“我还是认为日本舰队就在我的炮口之下时弃之回撤是个错误”
“不,这没有错,你没得其他选择”
————1945年1月哈尔西向欧内斯特金单独汇报时的对话
图-1 莱特湾大海战示意图
莱特湾,这个位于莱特岛东部和萨马岛南面,南接苏里高海峡的一个菲律宾东部的海湾,时至今日都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是,在1944年10月20日至26日,在以这里为中心,南北1500海里、东西1000海里的辽阔海空域内,发生了一场迄今为止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
在短短的6昼夜时间里,美日双方共投入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作战飞机,总吨位超过200万吨(其中美海军133万吨,日海军73万吨),最终美海军损失3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总吨位37000吨,损失作战飞机162架,伤亡3000余人;日海军损失1艘舰队航空母舰、3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7艘潜艇,总吨位306000吨,损失作战飞机288架,伤亡10000余人。
日本海相米内光政曾这样评价——“这就是终结”。是的!此时的日本海军已经彻底丧失了机动作战能力,剩下的只有那种有去无回的“神风”、“菊水”特攻了。
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喜欢将围绕同一个作战目标的同一个作战计划中的作战行动成为同一场海战,例如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而按照美国人化繁为简的习惯,将这场大海战分解为锡布延海战、苏里高海战、恩加诺海战和萨马岛海战,不管双方对莱特湾大海战的习惯称谓、阶段划分存在什么样的差异,这场庞大的海战都彻底决定了太平洋上美日双方命运,同时也留下了一系列难以解开的历史谜团,让这场海战中美日双方的当事人“蛮牛”哈尔西和“避战派提督”栗田健男饱受诟病,并卷入到了旷日持久的争议漩涡当中。
1.“集体特攻”
图-2 ”神风特攻“的始作俑者大西泷治郎
一提到“特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神风特攻”战术和“菊水特攻”行动,前者是日本海军“骨灰级”航空战术专家、时任一航舰司令官的大西泷治郎,为挽救日暮西山的日本海军而“发明”的一种以零式战斗机(携带250千克的炸药或航弹)为主编成敢死攻击部队,俯冲撞击敌航母的战术;后者是1945年4月7日,联合舰队的“大和”号战列舰(仅携带单程油料)、“矢矧”号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海上特攻队,企图于次日拂晓突入冲绳以西海域,歼灭美军登陆编队的“自杀性”攻击行动。
不管怎么说,这些“特攻”也只是一种战术或战术级行动,而以庞大的舰队去干那种“有去无回”、“砸明火”的买卖,即使在今天说起来都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可就在那时,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却真实地下达了“捷一号”作战命令,并直接导致了莱特湾大海战的爆发。
在马里亚纳海战结束后,美海军第三舰队已抵近菲律宾中部沿海,正准备按原计划在棉兰老岛、帕劳群岛、雅浦岛方向发起登陆。但是此时,“蛮牛”哈尔西(第三舰队司令官)敏锐地发现,日军在这一地区基本已经没有成规模的军事力量,“就连可以攻击的运输船都几乎没有了”。面对这种形势,美军高层做出了直接进军莱特岛,大大加快解放菲律宾进程的决策,并于10月20日开始了旨在夺占莱特岛的登陆作战行动。
图-3 “大和”号战列舰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在后来解释这个作战计划时说得很清楚,如果菲律宾落入敌手,则意味着南方资源地带和日本本土的彻底隔离,这时候栗田健男指挥第二舰队如果回到油库已经见底的柱岛锚地来的话,就将会变为一堆废铁,而继续待在荷属东印度附近的话,因为无法得到本土的弹药补充,还是一堆废铁。不管号称世界上最大战列舰的“大和”、“武藏”有多么威武,在沦为废铁之后,就已经没有什么可惜不可惜的了。
其实,丰田副武还有一句没说出来,但是大家都已心领神会的话,那就是:战争已经快结束了,日本已经失败了,就要亡国了。亡国之军还能有军舰吗?以前战败过的俄国没有,法国没有,德国也没有,即将战败的日本也不会有。一句话:国破军舰不能在!所以,一定要在还没有彻底玩完之前,为这些凝聚了伊东祐亨、东乡平八郎等几代“军神”们心血和梦想的军舰,尤其是战列舰寻找一个“适合下葬”的风水之地。
莱特湾大海战,根本不像联合舰队发出的“作战要领”上所写到的那样“与陆军协同,在决战海面邀击来攻之敌,确立不败之战略态势”,而是一次联合舰队的“集体特攻行动”。简单说,就是把联合舰队(或者说整个日本海军)到现在还残存的全部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全部出动,在小泽治三郎那4艘已基本没有飞机的航空母舰佯动掩护下,到莱特湾对着正在登陆的美国海军运输船团一通狂轰,能打沉多少算多少,“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
这不是正规海军的战法,换句话说,如果仗打到这样“破罐子破摔”的份上,估计离彻底灭亡也不远了。事实上,日本海军或者说整个“大日本帝国”确实已经到了行将覆灭的“读秒”阶段了。
2.各怀心腹事
图-4 “蛮牛”哈尔西
在1944年8月至10月间,美日双方面临的战场形势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也因此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计划部署。
从9月至10月,在“蛮牛”哈尔西的指挥下,第三舰队出动了近6000架次舰载机,对马尼拉湾周边,以及琉球、台湾的日军机场进行了全方位轰炸,击毁日军作战飞机800余架,在消灭了一切被发现的海上、空中、地面目标后,日军司令官寺冈谨平甚至在自己的日记里悲叹“九月是苦月”(在日语里 “九”和“哭”读音完全相同)。
最后,在对可能影响到莱特岛作战的敌海空力量进行大幅度削弱,对敌方作战意志进行最大限度压制之后,实在是“百无聊赖”的“蛮牛”甚至想出了将受损的“堪培拉”、“休斯顿”号巡洋舰作为诱饵的招术,来诱使敌人上钩,期间出现了“第三舰队受损舰艇已经得到救援,正在高速朝敌人撤退”这样海战史上著名的电文。罗斯福总统在发给“蛮牛”的私人电报中这样写道 “你的舰队深入敌方海域作战横扫一切,国家为你们骄傲。除了你的飞行员英勇作战之外,我们还对你的舰队所表现出的坚韧品格和超一流的航海技艺极为欣赏”。
图-5 麦克阿瑟及其参谋人员登陆莱特岛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麦克阿瑟指挥的登陆部队,凭借着奥尔登多夫指挥的第七舰队火力支援分舰队战列舰的强力支援,于10月20日在几乎没有遭到大规模抵抗的情况下,顺利登陆莱特岛。为了保持“蛮牛”支援掩护莱特岛登陆作战的“专注性”,尼米兹还专门指示:“没有太平洋舰队的命令,(第三)舰队主力不得擅自借道苏里高海峡和圣贝纳迪诺海峡”(彻底断了“蛮牛”主动出击巡歼日军舰队的“念想”)。
同时,随着长时间的连续作战,“蛮牛”的第三舰队疲惫了,从1944年1月离开珍珠港开始,还没有上岸歇过一次脚。按照第38特混舰队指挥官米切尔的话说:“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支部队像这样如此长时间地连续作战,中间没有休息和修整”、“这种连续作战的精神是值得褒扬的,但是部队的反应速度已经在下降,其结果是面对袭击将不能再那么完全在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哈尔西计划让部队轮流前往乌利西环礁进行物资补给、装备维修和人员休整,其中第38.1航母特混大队(指挥官麦凯恩,即刚刚去世的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的父亲)先行于10月22日出发。
与“从容不迫”的美国海军相比,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日子可谓是“窘困之极”(马里亚纳海战之后,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损失惨重)。在加紧组织“捷一号”作战的主力——栗田健男的第二舰队训练的同时,抓紧时间“调兵遣将”(实际上不仅参战舰艇“老弱病残”,就连油料都“捉襟见肘”)。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8月10日在马尼拉召开了由军令部、联合舰队、第二舰队等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虽然丰田副武在前面的话中把联合舰队的思想表述的相当清楚,但是这次作战会议却开得“极为失败”,不仅没有把栗田健男(第二舰队)、志摩清英(第五舰队)、西村祥治(第二战队)、小泽治三郎(第三舰队暨机动部队)几家参战部队“凑齐”,而且后来对第二舰队的作战说明会议的参加人员级别太低,把第二舰队的参谋长小柳富次弄得云里雾里,在向栗田健男汇报后,这位后来被称为“避战派提督”的指挥官双手抱头,瘫坐在椅子上半天之后,才低声说道:“联合舰队这是帮第二舰队找坟场啊,但我可真想死得更加堂堂正正些。”
图-6 号称“避战派提督”的第二舰队司令官栗田健男
按照“捷一号”作战计划,栗田健男指挥第二舰队(含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与西村祥治的第二战队(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组成“第一游击部队”从文莱出发,通过不同的航线从南北方向夹击莱特湾;志摩清英的第五舰队(3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为“第二游击部队”,从台湾的马公出发,待与西村祥治的第二战队汇合后,从北面进攻莱特湾;小泽治三郎的第三舰队从濑户内海出发,从北面进行佯动作战,以吸引美军舰队驰援,掩护其他部队的作战行动。
这一作战计划沿袭了日本海军的一贯“优点”:分散、复杂、混乱。其实,丰田副武也是没有办法,制空权不在手中,航母和舰载机严重不足,就连“镇宅之宝”“大和”、“武藏”都不惜血本押上了“赌桌”,就连“山城”、“扶桑”这样的“爷爷辈的老古董”也拿出来充数,最要命的是没油了,不得不出动了整个日本海军仅有的8艘油轮来实施中途燃油补给(没错,这么大的帝国海军就剩下8艘加油船了,其余的都被美国人送到了海底)。就是在这样的“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下,勉强拼凑出了联合舰队“最后的特攻”(也真够难为丰田副武的了)。
3.死亡之旅
图-7 航行中的第二舰队(右起:长门,武藏,大和)
10月22日8时,在“抱定必死决心”之后,栗田健男率领着第二舰队从文莱出发,准备以18节的速度沿巴拉望水道北上。此时,舰队尚处于美军战机作战半径之外,最主要的威胁就是已经让日本人吃过大亏的美军潜艇。因此,全舰队无数双眼睛都死死盯着海面,同时不断进行“之字形”防潜机动。入夜后,舰队进入了狭窄的巴拉望水道,此时一旦出现敌潜艇,这些大型舰艇将无法进行规避鱼雷机动,成为一个个“移动的靶标”。
倒霉的不是什么“一旦”,还就是事实!两艘担负战役侦察和区域游猎任务的美海军潜艇就在附近。“海鲫”号潜艇在发现敌舰后,持续跟踪,并于23日拂晓时分发报,详细报告了敌舰队的数量(至少11艘)、编成(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运动要素(16-18节,航向东北)。
图-8 栗田健男第二舰队队形图(10月23日)
23日6时32分至56分,在巴拉望水道狭窄的海域,“海鲫”号和“鲦鱼”号潜艇对第二舰队密集的编队展开了攻击,从此揭开了莱特湾大海战的序幕。其中,“鲦鱼”号在两次齐射中发射了10枚鱼雷,击沉了“爱宕”(栗田健男的旗舰)号,重创了“高雄”号重巡洋舰(后在2艘驱逐舰的护卫下返回文莱),而“海鲫”号齐射6枚鱼雷,一举将重巡洋舰“磨耶”号送入了海底。
这次成功的偷袭,一下子就让第二舰队减员了3艘重巡和2艘驱逐舰,虽然这一损失没有让整个舰队“伤筋动骨”,但是却让身患登革热的舰队指挥官“下水游了一会泳”,并更换了旗舰(栗田健男改换“大和”号战列舰为旗舰),也为后来的最终决策失误埋下了伏笔(主要是通信问题导致了栗田没有收到小泽那封“北上诱敌成功”的电报)。
图-9 麦克阿瑟登陆莱特岛
此时的菲律宾海和小小的莱特湾,俨然已经成为整个太平洋上的焦点。在第三、第七两个庞大舰队的护卫下,麦克阿瑟率领着20万人的登陆部队,正在大举登陆莱特岛,并在滩头阵地上发表了有名的讲话:“菲律宾人民,我已经回来了!仰仗着万能的上帝的慈悲,我们的军队又一次站在菲律宾的土地上了。”而此时,受到尼米兹“强力约束”的“蛮牛”哈尔西多少有些“百无聊赖”,3个拥有着11艘航母的特混大队(第38.1航母特混大队正在赴乌利西环礁途中),正散布在从吕宋岛到莱特岛沿海南北宽达250千米的海面上游弋着。
图-10“武藏“”号战列舰遭到攻击
在接到“海鲫”号的报告后,哈尔西据此判定了这就是早先报告出现在文莱-新加坡海域的同一批舰船,目标很可能是前往马尼拉湾,伺机前往莱特岛执行“东京快车”任务(打了就跑)。他立即取消了麦凯恩第38.1航母特混大队赴乌利西环礁休整的命令,同时指示其余3个航母特混大队(第38.2、38.3、38.4)在补充燃料后向菲律宾海靠近。
24日8时,“无畏”号航母(隶属于第38.2航母特混大队)上起飞的一架侦察机发现了“中路舰队”(美军根据栗田健男第二舰队所处位置的称谓),在召唤友机后查明并报告:包括战列舰、重巡洋舰在内的不少于27艘舰只,正在通过民都洛岛南端,准备进入锡布延海。这一情报对于哈尔西来说,是具有戏剧性的。
这次可是前不久已遭受重创的日军舰队主动找上门来,还要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前往莱特湾。他立即指示舍曼(第38.3航母特混大队指挥官)和戴维森(第38.4航母特混大队指挥官)的部队向博根(第38.2航母特混大队指挥官)部队所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外海靠拢。具体作战命令就一个词:“打击!”此时,哈尔西手中握有11艘航母(5艘舰队航母,6艘轻型航母)、近600架舰载机,他将用这些“王牌”给予栗田舰队以迎头痛击。
图-11“大和“号战列舰前甲板被航弹命中
10时刚过,栗田健男第二舰队的雷达和对空警戒哨同时报告:敌机来袭!10时26分,包括“大和”、“武藏”18英寸主炮在内的所有防空火力全开,构成了一片“庞大绚烂”的防空弹幕。火力不可谓不强,炮弹不可谓不多,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统一的火力控制,通俗地说,就是“各打各的”、空挡太多,给美军飞机提供了不少可乘之机。
第一轮空袭过后,“武藏”号射控系统被毁,“妙高”号重巡被重创。又经过了四轮空袭,“武藏”号超级战列舰中了11枚鱼雷、挨了10颗炸弹,已濒临沉没;“大和”、“长门”号战列舰,“利根”号重巡等舰艇中弹受损。在这样的“惨重”损失下,栗田健男的“脆弱神经”扛不住了,在向联合舰队司令部报告了“暂时退出敌机空袭圈”以后,下达了“一齐回头”的命令,向西脱离了战场。
在向西航行了一个半小时以后,栗田健男“奇怪地”发现,美军飞机不见了!于是,又调转船头向东,以18节的速度直奔圣杯纳迪诺海峡而去。
4.西村舰队的覆灭
图-12 苏里高海峡之战双方航迹图
24日9时,第38.4航母特混大队的一架侦察机发现了苏禄海上向苏里高海峡方向航行的西村祥治的第二战队,以及志摩清英后续跟进的第五舰队,获悉这一情报后,“蛮牛”立即意识到“南路舰队”(美海军根据发现方位对西村舰队和志摩舰队的简称)的企图也是对莱特湾的美军部队实施夹击或包抄,只不过与“中路舰队”有所不同的是,选择了航经苏里高海峡前往莱特湾。
此时,第38.4航母特混大队已根据哈尔西的命令向圣贝纳迪诺海峡外海靠拢,与“南路舰队”的距离已超出了舰载机的打击半径,哈尔西当机立断将其用于对“中路舰队”的打击,而将“南路舰队”留给了金凯德的第七舰队(隶属于麦克阿瑟指挥)。
事实上,金凯德也已命令指挥第七舰队火力支援编队的奥尔登多夫做好夜战准备,给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预备了:6艘老式战列舰(都是从珍珠港捞起来的)、4艘重巡、4艘轻巡、26艘驱逐舰和39艘鱼雷艇(够日本人喝一壶的了)。
按照常理,既然西村与志摩两支舰队要合兵一处突入莱特湾“砸明火”,就需要在作战行动上互相协调配合,即使在强调无线电静默保持隐蔽的情况下,也得有一个起码的沟通吧。但是,这两位指挥官却如同陌路之人一般,各走各的、各管各的,如果可能的话甚至愿意“直至战死不相往来”。
这一有悖战争常理的现象还得从日本海军内部畸形的人际关系说起。按照在文莱商定的战前预案,西村与志摩两支舰队要在汇合以后一起展开攻击,但是问题来了:究竟谁指挥?按照海军大学的年级和晋升将官的时间来衡量,都是志摩清英在先,西村要受志摩的指挥。
可是,西村对于志摩这个一直在海军中枢转来转去、缺乏海上作战经验的通讯专家的指挥能力根本不信任,因此西村在航路上对志摩一声不吭,只顾闷头向前跑,而且跑的特别快,原本第二战队应该以13节的航速向苏里高海峡前进,但是西村因为不愿交出指挥权,为了躲开志摩,愣是跑出了18节的“高速”,直接“找死撞到了美军的枪口上”(如果西村舰队以13节航速的话,应该在美海军侦察机活动半径60海里外,同时周边海域也无美海军潜艇活动)。
图-13 奥尔登多夫
就这样,西村与志摩这两支缺乏起码协调配合的舰队一前一后跑到了苏里高海峡,奥尔登多夫已经给“南路舰队”在海峡的入口预备了鱼雷艇、驱逐舰,在海峡的出口预备了巡洋舰、战列舰,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了39年前的“对马海战”,想起了秋山真之的“七段战法”,想起了疲于奔命的罗杰斯特文斯基,一切都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倒霉的配角”变成了日本人自己,正应了那句“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苏里高海峡南北长约40海里,最宽处16海里,以西村舰队的航速最少也要2个小时(主要是“扶桑”、“山城”这两艘老式战列舰太慢),同时海峡内岛礁密布,更何况美海军严阵以待,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通道”。面对着漆黑的“死亡通道”,“已无欲无求”的西村(他唯一成人的儿子已于两年前阵亡在菲律宾)略微看了一下罗盘,就命令以单纵队的队形驶入了“漆黑的绝路”。
刚进入漆黑的海峡,第二战队就“毫无悬念”地遭遇了美海军舰艇,本来“夜战”是日本海军的拿手好戏,两年前三川军一在萨沃岛海战中那“神话”般战绩仍旧历历在目,但是两年多战火的考验,也将美海军的驱逐舰锻炼成了超出日本人估计的“老鸟”。
在一分钟的时间里,美海军驱逐舰在7000米的距离上向第二战队发射了27枚鱼雷,发射完毕后立即施放烟幕,干净利索地脱离了战场。转瞬间,“扶桑”号战列舰被4枚鱼雷击中迅速沉没,沉没速度快到没有被西村祥治察觉,他在向栗田健男报告的电文中甚至还说“我驱逐舰受到鱼雷攻击,‘山城’也被命中,不影响战斗航进”。
但是美海军驱逐舰第二波攻击所发射的20枚鱼雷使他马上察觉到灾难的降临,1艘驱逐舰被击沉,2艘被重创,再加上刚刚沉没的“扶桑”,转瞬间整个第二战队就剩下“山城”、“最上”和“时雨”3艘船了。
图-14 遭到美海军战列舰猛烈炮击的西村舰队(照片从”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拍摄)
25日凌晨4时,西村好不容易带着“两大一小”向北走到了苏里高海峡的出口,刚一露头就遭到了6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的一顿狂轰,在30分钟的时间里,美海军战列舰群向3艘日舰发射了300发炮弹,巡洋舰群则打出了4300发炮弹,与此同时驱逐舰还发射了几十枚鱼雷。在美舰恐怖的火力之下,“山城”号被迅速击沉,西村祥治以下1400名官兵中仅有10人生还;“最上”号舰桥被直接命中,全体指挥军官悉数阵亡,舵机失灵,最后在炮术长的指挥下转人工操舵,艰难地向南撤退。
半小时后,志摩舰队也赶到了苏里高海峡,望着熊熊燃烧的“最上”,志摩清英还算冷静,没有像西村那样直奔黄泉,而是选择“理智的退却”,可是在转向调头时,“那智”号重巡一头撞上了微速移动的“最上”,将这艘两年前在中途岛因为撞船就该沉没的重巡彻底留在了苏里高海峡(1942年中途岛海战结束撤收时,“最上”与“三隈”号相撞,在遭受重创后成功返航,而这次在劫难逃的“最上”号因受伤严重,最终被“曙”号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后来美国人对志摩清英的评价是:“他把第五舰队带进了苏里高海峡,又把第五舰队带出了苏里高海峡,只不过进口出口是同一个”。
就这样,进攻莱特湾的第一支部队还没有穿过苏里高海峡就已经完蛋了。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致胜之道——换个视角看战争》丛书之《百战归来——名将与成名战》一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论坛在线,2017年转战公众号和自媒体平台。本站力求依据翔实准确,点评角度独到,不吹不黑不喷,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岛7篇、巨兽之亡12篇、制胜神器3篇等,欢迎新老朋友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