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所有的昆明犬后腿有狼爪吗(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公布吉祥物)

所有的昆明犬后腿有狼爪吗(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公布吉祥物)不到一岁的“虎子”聪明活泼,是盘龙城工作人员的“团宠”:研究部小哥专门给它做了窝,取名“小虎子之家”;保安大叔怕它冻着,晚上把它抱进保安室,早上再抱出来。它也特别喜欢与人亲近,最爱咬裤脚、啃鞋带,武汉大学考古专家张昌平每次来,准会被它咬住裤脚不放。“尨尨”原型是博物院内的看门狗之一“虎子”。 “尨尨”形象设计者阿三,曾出版漫画集《考古入坑指南》,她表示,接到设计任务后,见到院内的“虎子”就“灵光一现、几笔而成”,修改数月后便有了如今的“尨尨”。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是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武汉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4.22平方公里,预计在今年正式开放,将最大限度呈现盘龙城考古发掘的成果,让市民充分感受到灿烂深厚的中华历史文明。 据介绍,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选择狗作为吉祥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盘龙城遗址

原标题: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公布吉祥物

所有的昆明犬后腿有狼爪吗(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公布吉祥物)(1)

图为身着庄重的商代服饰却调皮眨眼的尨尨(máng)

身着庄重的商代服饰却调皮眨眼,日前,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公布了官方吉祥物“尨尨”。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这只寓意着“守护”与“传承”的萌狗,原型为博物院内看门守院的小狗“虎子”。

狗在商代人生活中很重要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是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武汉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4.22平方公里,预计在今年正式开放,将最大限度呈现盘龙城考古发掘的成果,让市民充分感受到灿烂深厚的中华历史文明。

据介绍,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选择狗作为吉祥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城址,狗在商代人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商朝人认为狗有守卫墓主、正方位、通神灵之用,墓葬中常见殉狗现象;二是狗代表着“守护”精神,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文化守护队伍;三是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将在今年正式开放,适逢狗年,有纪念意义。

“尨尨”原型是只“好学”萌狗

“尨尨”原型是博物院内的看门狗之一“虎子”。 “尨尨”形象设计者阿三,曾出版漫画集《考古入坑指南》,她表示,接到设计任务后,见到院内的“虎子”就“灵光一现、几笔而成”,修改数月后便有了如今的“尨尨”。

不到一岁的“虎子”聪明活泼,是盘龙城工作人员的“团宠”:研究部小哥专门给它做了窝,取名“小虎子之家”;保安大叔怕它冻着,晚上把它抱进保安室,早上再抱出来。它也特别喜欢与人亲近,最爱咬裤脚、啃鞋带,武汉大学考古专家张昌平每次来,准会被它咬住裤脚不放。

“虎子”还是一只“好学”狗狗,每次院里开会,不论是博物馆展陈、遗址保护,还是考古发掘会议,它都积极到场。而到了夜间,它与“小灰”“小黑”“大黄”等共同组成盘龙城安防狗队,协助保安警惕地守护这一方天地。

“尨尨”十余个造型都有讲究

据了解,目前“尨尨”已经推出了十余个造型。其中,基础款的“尨尨”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商代狗,它身着简易版商代贵族服饰,整体造型源自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玉人,黄色的衣装象征着黄河以及中原地区商文化,蓝色衣衽和腰带象征长江和武汉地区商文化,反映了盘龙城遗址既有中原文化因素,又有长江流域文化因素;衣服上的纹饰是回纹,来自在盘龙城出土的“粗腰镂空青铜觚”;腰前悬挂的红色蔽膝上的纹饰,则来自盘龙城出土的“兽面饰”。

“尨尨”还有一套升级版贵族服饰,它头上戴着“兽面饰”,衣领上的纹饰来自“铜雕花钺形刀”的龙纹,腰带上的饕餮纹则出自“锥足大圆鼎”,腰前蔽膝上画着的是玉蝉上的蝉纹,而背后的纹饰则是对“金片绿松石兽面”的大胆复原。

此外,“尨尨”还有可爱的饮酒造型、盛水造型、安全员造型、博士造型、大玉戈造型、青铜钺造型等。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吉祥物周边产品也将逐步推出,目前已有“尨尨”徽章,以后还将推出纪念币、文具、公仔等。

网友质疑“尨”字太生僻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一些文字不应该消失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吉祥物为何取名“尨尨”?它究竟该怎么读?记者看到,不少网友点评“尨尨”的形象“好萌、可爱”,“名字有底蕴、有新意”,也有人质疑“尨尨”之名太晦涩难懂、不利于推广宣传。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尨”这个对大众而言显得生僻的字,是他们在数次头脑风暴后,从十余个名字里选中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多音多义:读作“máng”,泛指狗的意思,而吉祥物正是一只萌萌的中华田园犬;读作“méng”,指蓬乱的样子,道出了吉祥物尨茸可爱的样子;读作“lóng” 和“龙”同义,与盘龙城的“龙”相呼应;读作“páng” 通“庞”,是庞大的意思,寓指盘龙城商文化乃至中华文明之蕴广含深。最终,经过比对,他们从4个读音中选择了比较朗朗上口的“máng”。

记者看到,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官微上,网友“阿帕奇”留言认为吉祥物的起名应该参考国内其他博物馆的先例,应该通俗易懂,过度追求文化内涵可能丧失了其作为吉祥物的本质。比如北京故宫吉祥物“龙壮壮”和“凤美美”,其形象原型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凤;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吉祥物“西西”,是龙的九子之一赑屃,“西西”取的是“屃”的谐音;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吉祥物,是以唐三彩女立俑为原型的“唐美丽”以及以汉代儒家学子为原型的“汉英俊”。

“第一反应是和‘龙’的读音有关,但事实又是另一种读音,实在是难为大众了。”网友“阿帕奇”写道。

对此,博物院工作人员回应称,选择“尨”字,一方面是它寓意的确丰富、符合需要,另一方面,不应该因为有的字对大众而言显得生僻就放弃,一些文字不应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就如现在人们到博物馆参观,看的也是已消失在现实生活中的古人之物。相信通过介绍推广,大家能理解接受。 (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尨尨”设计者阿三:

考古圈还有很多“二次元”

吉祥物“尨尨”的创作者阿三,曾经以一本《考古入坑指南》漫画集,在考古圈掀起一股热潮。16日,阿三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考古专业学生,她希望让公众真正了解什么是考古;对用画画推广考古,她认为,对比那些用公众号、广播剧、文创、诗集来普及考古的同龄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5岁的阿三本名李子一,河南人,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考古系,硕士就读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考古系,自称是一个地地道道在考古工地摸爬滚打过的“女汉子”。2014年起,她在微博上用漫画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却意外收获了诸多粉丝。去年,这些漫画集结成《考古入坑指南》出版,被考古圈内人赞“画面既有充实的情节,也有真实的细节;既有写实的风格,也有浪漫的情怀”,让小众冷僻的知识变得温暖、平实又贴近大众。

而阿三却称自己只是“随便画”,只在小学时上过美术培训班的她,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所画的也是自己真实的学习、生活。这次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设计吉祥物,她看到可爱的小狗“虎子”就马上来了灵感。去年她和同学共同设计的微信表情包《疯狂的甲骨文》,也是基于“好玩”,推出之后大受欢迎,下载量超过12万,发送量超过100万。

用漫画推广考古,阿三最初的想法是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考古。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公众对考古事业了解太少、误解太多,“一提考古,人们就想到盗墓、鉴宝”。阿三老家在河南,每次一回家,就有乡亲来问,“我家有个东西,你帮我鉴别下值多少钱”,或是“哪里有个墓地,啥时一起去挖一下”?甚至一些文物爱好者,文物保护知识也相当缺乏。阿三举例,今年5月,一个名为“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的文物爱好者组织在陕西私自搬运、移动唐德宗崇陵石刻残件,“这是非常缺乏常识,甚至涉及违法的行为”。

对于普及考古知识,阿三认为自己与同龄人中的“大神”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北大考古系学生奚牧凉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挖啥呢”普及考古知识,并获得了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众考古奖提名奖;社科院考古所学生孙晓彤成立北山小分队,瞄准手机终端和车载广播,自制广播剧《殷墟》;首师大考古系学生申珅自己设计了考古小课程,“圈粉”了很多中学生;还有将考古主题写入诗集并出版、创作考古文创产品的同学……阿三一一数来。

未来有很多可能,阿三表示,不一定继续画画,但普及考古会一直做下去。(记者冯爱华)

(责编:关喜艳、周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