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长期接触铅怎么注意身体(生活中如何预防铅接触)

长期接触铅怎么注意身体(生活中如何预防铅接触)如果血铅≥700微克/升,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头痛、惊厥、昏迷甚至死亡。当血铅上升到500~699微克/升时,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运动失调、视力和听力下降、不明原因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中国铅中毒防治网相关资料指出:当血铅水平在100~199微克/升时,人体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这就是铅丹发挥镇静作用的主要机制);当血铅处于200~499微克/升时,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会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

长期接触铅怎么注意身体(生活中如何预防铅接触)(1)

不久前,有位女士因为频繁出现“梦魇”症状在网上求助,结果遇到了一位“道医”,不仅为杨女士画了一道“&%&%¥&¥八卦护身符”,还为杨女士开出药方。

方中有一味很久以前就基本退出口服中药名单的药材——铅丹,并且剂量极大,已经到达外用剂量极限的两倍。在女士提出质疑后,这位“道医”果断地表示,铅丹这点量是不会引起肾衰竭的。

结果,女士在服用该药一段时间后,因为身体严重不适住进医院,检查结果:铅中毒,肝损伤,血铅619.1微克/升

长期接触铅怎么注意身体(生活中如何预防铅接触)(2)

什么是铅丹

铅丹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主要成分是由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的四氧化三铅(PB3O4)。传统中医认为人如果出现情志精神不正常的症状,多是由于“痰”的原因,铅丹可以坠痰去怯、解热拔毒,所以多用于治疗热象较明显的情志精神疾病中。

铅中毒有多可怕

中国铅中毒防治网相关资料指出:

当血铅水平在100~199微克/升时,人体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这就是铅丹发挥镇静作用的主要机制)

当血铅处于200~499微克/升时,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会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

当血铅上升到500~699微克/升时,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运动失调、视力和听力下降、不明原因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如果血铅≥700微克/升,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头痛、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

铅是一种累积性毒物,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特别对幼童具有危害。

身体中的铅分布在大脑、肝脏、肾脏和骨骼。它在牙齿和骨骼中储存下来,随着时间不断累积。(指望人体把铅代谢出去是很难的)

骨骼中的铅可在怀孕期间释放到血液里,对发育中的胎儿形成接触来源。(简言之,女性过去发生过铅中毒,以后再怀孕也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没有已知的被认为安全的铅接触水平。(尽可能少接触铅)

长期接触铅怎么注意身体(生活中如何预防铅接触)(3)

铅中毒对儿童的影响尤为严重

生活中如何减少铅接触

开头案例中因服用铅丹而导致铅中毒的女士似乎是个列,其实,人们在生活中接触铅的风险很高,这是因为铅广泛存在于生活各个场景中,油漆、陶瓷、锡制品、电子设备、玩具、管道材料……都有可能含铅,曾经有新闻报道一家三口因为炒菜时使用盛在锡壶里的料酒,结果摄入过量由锡壶析出的铅而集体铅中毒。

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减少与铅的接触,特别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将铅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水平。

勤洗手

文章开头的配图是铅笔,但其实铅笔芯的成分是石墨,并不含铅,但铅笔表面的油漆中可能含有铅,有些玩具表面的油漆也含有铅,印刷书本的油墨也含铅,因此孩子在读书、写字或玩有油漆涂面的玩具后应立即洗手,特别要注意进食前洗手。肥皂可以洗掉铅,一次洗手可清除90~95%附着在手上的铅。指甲缝隙特别容易藏匿铅尘,要勤剪指甲。注意训练孩子不吸吮手指,不将玩具、文具等物品放入口中。

勤打扫

定期扫除,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擦洗玩具和文具。打扫卫生要用湿布、拖把擦拭,不要掸,以免扬尘。使用燃煤的,要注意开窗通风。家庭装修从简,尽量不用含铅油漆和材料装修居室。

避开铅环境

灰尘中含有铅成分,所以不要带孩子到灰尘较大的场所,比如马路边散步或长期停留,避免吸入铅尘,特别不要带孩子到高污染区玩耍。外出或下班回家后应更换家居服。特别是职业接触铅或在铅污染较严重环境中工作的人员,上班时应穿好防护服,下班后应洗澡更衣后再回家,以免将铅尘带到家中。

避免铅从口入

每天早晨自来水龙头流出的最初3~5分钟的水不要食用。食用蔬菜水果前要洗净去皮。放置食物和餐具等要加防尘罩。防止食品袋上印的字画商标与食品直接接触。避免用锡器、陶器或内部绘有花纹的瓷器盛装食品。


最后,提醒大家,无论是经典名方还是偏方,一定要在用药前向专业医药人士咨询,以免给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想了解更多的养生保健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社

【评点传统医药,介绍时尚疗法,弘扬科学理念,养护健康人生】

版权说明:图片来自网络,转载只为分享,若涉及侵权可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想了解本文开头事件全过程,可关注公众号“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