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城威尼斯现状(威尼斯黑暗时代里耀眼的财富之城)
世界水城威尼斯现状(威尼斯黑暗时代里耀眼的财富之城)情急之下这群人登上塔楼,看见了大海,便直奔海边而去。这群人中有个人似乎听见了上帝召唤:让登上前方塔楼,哪里是海就往哪跑。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到了最后关头。蛮族、匈奴人一波接着一波打过来,尤其是匈奴王上帝之鞭阿提拉从北方呼啸而来,吓得罗马人纷纷逃窜。其中有波人身体孱弱,实在跑不动了,走投无路之下,只能跪在地上求上帝指条活路。
这是「城市的温度」系列
第 6 篇文章
我是李源,为你解读
古今中西,城市的魅力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到了最后关头。
蛮族、匈奴人一波接着一波打过来,尤其是匈奴王上帝之鞭阿提拉从北方呼啸而来,吓得罗马人纷纷逃窜。
其中有波人身体孱弱,实在跑不动了,走投无路之下,只能跪在地上求上帝指条活路。
这群人中有个人似乎听见了上帝召唤:让登上前方塔楼,哪里是海就往哪跑。
情急之下这群人登上塔楼,看见了大海,便直奔海边而去。
最后,这群人在意大利东海岸一个叫拉文那的地方定居了。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这次打过来的蛮族是伦巴第人。这群人的后代无处可逃,只能逃向大海深处。
蛮族搜山检海,到处追击。好在海上有一片冩湖,掩护了他们,勉强没被蛮族抓走。
再之后的岁月,这群人就居住在这片冩湖上。他们先是修运河,之后围绕着运河新建了一座海上之城,出门都用船来代步。
这群人最终活成了完全生活在水上的人,这座城就叫威尼斯。
这批人的后代:,便是故事主角。他们在海上建立了一个国家,从公元697年一直到1797年投降拿破仑,这个国家存续了一千多年。
这座海上的小城市最终成了沉沉黑暗的中世纪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贫穷、落后、愚昧的中世纪,威尼斯富有、繁荣、强大,他们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一
起初,为了躲避蛮族,一直逃到了大海上,可是海上的生活环境实在太苦:周边全是大海,粮食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当地特产只有盐和鱼。负责粮仓的官员需要每月向议会汇报存粮还能坚持多久。即使如此精打细算,大多数时候,威尼斯的存粮也只够吃三个月。一旦周边遭遇水旱灾,或者被外国人封锁,他们就要饿肚子。
如果大家去过威尼斯的话,就会发现这地方其实也不大。周边小岛不算,只是威尼斯,步行一天,基本可以走完全城一圈。
地方不大,能承载的人口也不会很多。当时威尼斯国的总人口不到5万,即使几百年后的最峰值也就只有13万人。要知道那时的唐朝长安城有人口百万人,相比之下,说威尼斯是个弹丸之地也不为过。
然而历史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族群,威尼斯的历史很快就发生了转折。公元991年,威尼斯城选出了一位元首,他们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奥赛罗二世。
莎士比亚有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奥赛罗》主角就是位威尼斯海军将军,就是以这位元首为原型。莎士比亚对威尼斯也是情有独钟,他还以威尼斯为背景写了一幕喜剧:《威尼斯商人》。
奥赛罗二世简直是个天才,30多岁的他年富力强,一心想带领国家做点伟大的事业。一天,他组织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全体,以及整个威尼斯的船队走到海边,奥赛罗亲自将一枚戒指扔进了大海。
「扔戒指」相当于是宣布威尼斯跟大海结婚了。那天是著名的耶稣升天日,但给它取了个新名字:海亲节。
自此,威尼斯有了新目标:走向大海。
威尼斯旁边是亚得里亚海,就是今天希腊和意大利两个半岛中间那片海。这片海域当时归拜占庭帝国治理。亚得里亚海常年闹海盗,拜占庭管不过来,就把剿海盗的活儿外包给了威尼斯。
威尼斯动用国家力量对付海盗,颇见成效,海盗团伙很快被击溃,威尼斯从此转型成亚得里亚海的警察。
这是威尼斯第一个智慧:如果在现有环境里没有发展空间了,就选择离开,只有增量才能解决问题!
二
转型海警只是个开始。紧接着,就跟开挂了一样,选择了一个更高明的策略:扩张,但是不控制。
的目标是沿着海岸线修各种商栈,就是在意大利东侧和希腊西侧找好的港口,一字排开,修补给站和中转站。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地中海海域的特点了。地中海号称是「上帝扔在欧亚大陆的洗脚盆」:风平浪静,没有台风、海啸,连风都很少。当时的船主要都是划桨船,人一多就需要补给站。
花了很长时间,在意大利和希腊修建补给站,相当于今天在关键区位开了一系列连锁酒店 加油站。他们也因此大赚特赚。
不过,既然是在别人的地盘修补给站,就还得争取土地所有者的合作。当时选择的办法也是简单粗暴:将当地人打服为止。
当然,威尼斯并不抢夺土地,也不直接统治,而是给当地人自治权,唯一的条件是让当地人宣誓效忠自己,允许他们开设港口补给站,并且不接受其他国家的承包。
简言之,的诉求就两个:港口我们有使用权,运商品过来不许收税;如果对方乐意,还可以提供一些海员,威尼斯这边可以给发工资,等于解决当地人的就业。
这就相当于给周边国家提供服务了,这些国家自然也欢迎。之后威尼斯继续复制这种管理形式:不做控制者,而是海上和平的维护者,专门帮商船打击海盗,提供补给。口碑也越做越好。
奥赛罗二世用了20多年时间,基本建成了这个体系。等他退休的时候,虽然才五十多岁,但已经累得白发苍苍。
他留给威尼斯一个红彤彤的新未来。此后一百多年,威尼斯一直跟拜占庭谈条件。每次拜占庭求他们打海盗,他们就会追加一些优惠条件,比如允许威尼斯商人到拜占庭做生意,减免点关税。
就这样,他们一次次以打击海盗的名义,向拜占庭皇帝要资源,一来二去,他们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到最后几乎实现了关税全免。后来他们逐渐控制了东地中海的所有国家的贸易权。耶路撒冷,埃及,都是他们的大客户。
这就是的第二个智慧:发展,但不控制。他们没有像草原民族那样:征服奴役。相反,他们提供服务,用服务交换资源。
三
当然,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好事。
聪明,跟拜占庭皇帝换资源,到他们那做生意。到最后,5万多人的威尼斯里有1万多人在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做生意。君士坦丁堡几乎成了第二个威尼斯。
到这时拜占庭皇帝终于发现自己吃亏了。当初这些三文不值二文的条件,现在已然把威尼斯养成了国中之国。
更愤怒的是君士坦丁堡当地的商人,他们视为竞争者。愤怒后来演变成打砸抢,想把全都赶出拜占庭。虽然事件最后被平息了,但拜占庭却对威尼斯加收了重税。
圣马可大教堂
一转眼又30年时间过去了,威尼斯日子越发艰难。但是,忽然有那么一天,他们感觉转机来了。
一天,法国大使到威尼斯来,想请威尼斯帮忙:由威尼斯出舰队,运送十字军战士到埃及作战。
这是著名的十字军东征,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下背景。
十字军东征是教皇组织的一场群众自发运动,让欧洲贵族带着欧洲农民,不远万里到中东一带打仗,口号是收复圣地耶路撒冷。教皇说只要参与十字军东征,原来的罪就可以被赦免。
起初中东的统治者没反应过来,被打得措手不及,第一次十字军东征非常顺利。不过中东的君主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在埃及一带出了著名的萨拉丁,能征善战,而且雄才大略。他不仅统一了穆斯林地区,还收复了耶路撒冷,将欧洲人又赶回了欧洲。
电影《天国王朝》里的萨拉丁
在这之后,双方开始拉锯战。威尼斯这次赶上了欧洲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主要参与者是一些法国贵族,他们想和萨拉丁再打一仗。
法国为何会找到威尼斯呢?
因为威尼斯常年和阿拉伯人做生意,他们有一条商路可以直接到埃及。法国贵族想直接攻击对手大本营,从海上绕道穿插过去,打萨拉丁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威尼斯的元首叫丹多洛,听说此事后,热情迎接了法国大使。不过他们是在打另外的算盘:威尼斯根本不想到中东打什么萨拉丁,他们就想让这些法国傻帽帮他们收拾拜占庭。
接下来,他们就自编自导了一出大戏。
丹多洛告诉法国大使,威尼斯坚决支持收复耶路撒冷,但需要答应两个条件:
① 此战需要收8.5万马克,分四次付款,一年内付清。如果法国人做到了,他会亲自带50艘最好的舰船,出动六千人,护送他们去埃及。
② 得到的土地,要分一半。
第二个条件看起来好像有点背叛自己的原则:土地分一半,是不再走不控制路线了?其实不然。
恩里克·丹多洛
先说回法国使者。他们已经被圣战冲昏头脑,一心一意认为自己是为上帝打仗, 也不是为了占土地,所以分土地这个条件不算什么。
不过8.5万金马克不算个小数目,相当于法国和英国国王加一块两年的收入。如果真答应威尼斯,英法两国政府就得停摆两年,实在不好贸然答应。
丹多洛则劝说他们:8万金马克不多,再说反正也不是你们出,是你后面的贵族出。大不了还可以摊派给老百姓。为了圣战大业,这点钱真不算什么!
一番来回游说,法国大使最终答应了威尼斯元首开出的两个条件。他走后,丹多洛就开始带着全城百姓没日没夜地加班造船。
威尼斯这头先按下不表。且说大使回法国后,告知贵族自己谈判下来的条件。贵族老爷也没想那么多,也风风火火地组织人手、筹措资金。各地的堡主们接到消息后,也陆续往威尼斯赶。
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
法国那几位贵族老爷陆续也到了威尼斯。结果一看,傻眼了:他们原来说要组织三万大军,结果几个月下来,有人不想去了,有人迷路了,有人走在半路跟当地人打起来,困在原地走不了,最后到达威尼斯的只有一万人。
这些法国贵族一看,既然没去那么多人,能否跟威尼斯杀杀价,如果人只来了三分之一,那么给威尼斯的钱能否也只是全款的三分之一呢?实际上是贵族这边也没凑够钱,确实也不够付全款的。
丹多洛肯定不能答应:合同都签了。开工这么久,活也都干完了,现在要反悔,肯定不行的。
当时正值大夏天,贵族老爷加上各地来的一万多人,困在海边无处可去。
丹多洛看准他们着急这一点:对方越着急,他就越不着急。反正不付二期的钱,我们绝不出发。这帮贵族也没办法,又不能打他,只能干等着。
其实丹多洛是在等一个人。
拜占庭那边内乱了,拜占庭的太子被叛臣赶出君士坦丁堡,无路可去,他亲自到威尼斯求救,这时正在来的路上。
等太子一到,丹多洛就怂恿法国贵族:「反正现在也没事干,得等到开春才能出发。咱们不如帮太子一把。拜占庭好歹也是信耶稣的,总不能见死不救嘛。」
嘴上是这么说,其实丹多洛心里想的是:杀进君士坦丁堡,夺回失去的贸易权。
那帮法国贵族哪知道这些,他们还真觉得这是顺手帮邻居家一个忙呢。于是他们也不去打埃及了,浩浩荡荡杀奔君士坦丁堡。几周之后,君士坦丁堡被攻陷。
进城之后,欧洲贵族惊呆了:拜占庭的首都金碧辉煌,实在太富有了。
士兵们也无心圣战了,都在疯抢财物。贵族们觉得也没理由反对,就同意了:为太子报仇,允许手下在君士坦丁堡大抢三天。
当然,泥腿子打砸抢,其实也抢不着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东西值钱。就像当年义和团进北京,他们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宝贝,好多古玩字画都让他们当成上厕所手纸给用了。
但知道。在十字军打砸抢时,他们就进了宫殿,把值钱的都装上船,一批一批地运回了威尼斯。
今天大家去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会看到一个四头马的金铜像,就是那时候抢来的。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贸易权。
在拜占庭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自称威尼斯是拜占庭八分之三土地的主权人。
按说威尼斯这时应该做老爷,奴役拜占庭的人民,但逃跑的最高境界是「李代桃僵」:只要我想要的,扔掉不想要的。
威尼斯没有控制拜占庭,而是把自己那名义上的八分之三的土地都外包给了十字军,他们自己只保留贸易权,然后就撤了。
他们继续奔走在整个地中海,做他们的生意,压根不去统治拜占庭。
这是我们中国人完全不熟悉的一种做法:不占有土地,只控制港口和一些关键位置的小岛,做人畜无害的生意人,过小而美的生活:土地不要主权,只要经营权,扔掉不想要的,轻装上阵。
也吸取之前被拜占庭商人打砸抢的教训,此后他们的贸易更分散,不再全民都去君士坦丁堡了。在接下来的几百年时间里,他们奔走在整个地中海做生意,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教皇听说抢劫拜占庭事件之后勃然大怒:让你们组织十字军是打异教徒的,你们怎么打自己人,这像话吗?
教皇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是威尼斯这帮小子在使坏,气的教皇把全体都开除了教籍。
按说,开除教籍这种事,在当时的欧洲,比判死刑还可怕。因为一旦开除教籍,就等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如此一来原来的敌人就有理由合起伙来对付他们,所有主流社会的人都躲他们远远的,生意还怎么做?
是怎么破这个困局的呢?
别着急,下一篇继续。
参考文献:
盐野七生:《威尼斯一千年》,中信出版社
钱塘李洗馬我是李源,为你解读城市们的过去与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