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徙木立信简述(商鞅变法强国的号角)
商鞅徙木立信简述(商鞅变法强国的号角)见百姓狐疑观望,卫鞅下令,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即19公斤黄铜)!一日,他在秦国国都咸阳南门立了一块长达三丈巨木,悬赏十金(一般认为为十镒黄铜,一镒约合0.38千克,十镒即为3.8千克黄铜)的巨额赏金招募能把三丈之木从南门移至北门的壮士。此事在秦国前所未有(《吕氏春秋》,《韩非子》都说徙木立信之策为吴起在魏国时使用,卫鞅作为后辈师法先贤,也并无不可),奇怪的任务与高额的悬赏令咸阳百姓感到非常诧异,百姓们交头接耳,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一时间没有人站出来敢来应募。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6年),励精求治的秦孝公任命卫鞅(或称公孙鞅,商鞅之称是受封商於之后的事)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卫鞅不负所托,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什伍连坐,劝课农桑等一系列变法新政,但到了颁行法令之时,这位雷厉风行的变法强人却突然犹豫了。秦国新法,强国利民。但人民是否信服,官吏能否贯彻,卫鞅心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发动如此广泛而深刻
秦国,咸阳。
一个壮汉在周遭居民惊奇的围观之下扛着一块长达三丈(秦制一丈约合2.31米,三丈即6.93米)的巨大木头从咸阳南门奔向北门,沿途士民观者如堵,不断有人为他叫好鼓劲。而更多的人或沉默观望或皱着眉头交头接耳,甚至摇头叹息,对这位壮汉的行为深表怀疑。
无论叫好的还是观望的,整个咸阳城都在关注着这场奇异的 “负重长跑”。一些闻声而来的居民不明所以的望着扛着木头奔跑的壮士和鼎沸的人群,四处询问着事情的来由。
秦孝公
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6年),励精求治的秦孝公任命卫鞅(或称公孙鞅,商鞅之称是受封商於之后的事)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卫鞅不负所托,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什伍连坐,劝课农桑等一系列变法新政,但到了颁行法令之时,这位雷厉风行的变法强人却突然犹豫了。
秦国新法,强国利民。但人民是否信服,官吏能否贯彻,卫鞅心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发动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却缺乏民众信任是无法想象的。关于如何取信于民,卫鞅陷入了沉思(史载: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商鞅
一日,他在秦国国都咸阳南门立了一块长达三丈巨木,悬赏十金(一般认为为十镒黄铜,一镒约合0.38千克,十镒即为3.8千克黄铜)的巨额赏金招募能把三丈之木从南门移至北门的壮士。此事在秦国前所未有(《吕氏春秋》,《韩非子》都说徙木立信之策为吴起在魏国时使用,卫鞅作为后辈师法先贤,也并无不可),奇怪的任务与高额的悬赏令咸阳百姓感到非常诧异,百姓们交头接耳,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一时间没有人站出来敢来应募。
见百姓狐疑观望,卫鞅下令,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即19公斤黄铜)!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也就是搬一块木头(从史料来看,先秦时代的人体能似远强于今日,从魏武卒的选拔到商鞅徙木立信等等诸多考核标准来看,现代人似乎都很难完成)。
一阵骚动过后,终于有一个壮汉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坚毅的扛起了木头……
终于!这位壮士扛着巨木来到了北门,人群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纷纷向卫鞅投去期待的目光,都想看看左庶长能否兑现他的诺言。
徙木立信
未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卫鞅当场宣布兑现赏格,立即奖赏五十金!(史载: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现场欢声雷动!
咸阳瞬间沸腾!
“左庶长诚不欺也!”百姓们交口称赞。老者捋着胡须畅快的哈哈大笑,刚才还在讽刺嘲笑的市侩们则顿时哑口无言,而同样身强力壮的健儿们则对自己刚才的犹豫懊恼不已。
很快,左庶长言出必践,政令修明的名声传遍了整个秦国。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卫鞅见民心可用,果断的下达了变法的号令,一场激荡秦国,影响深远的变法革新就此拉开了恢宏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