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宅家动画片(你需要这部边看边玩的动画片)
好看的宅家动画片(你需要这部边看边玩的动画片)前几天,终于在一次孩子钉在电视前看了3个小时没动地方之后,我绝望了,开始求助身边人——还有什么带娃妙招可以分享给我?女儿云朵现在1岁8个月,正是爱玩爱闹但还表达不清晰的阶段,宅在家的日子里让我觉得是不是Terrible Two提前到来了?更有人说:感觉家里到处是孩子无处安放的暴躁情绪,每天不闹上几次是过不去的。其实,以上四句全部中招的,就是我。
宅在家的第N天,你和孩子都在做些什么?
有人说:所有珍藏的玩具都拆开了
有人说:全天被“钉”在电视机前,根本不挪窝。
还有人说:孩子天天闹着要出门,不让出门就在窗口给我故作忧郁状…
更有人说:感觉家里到处是孩子无处安放的暴躁情绪,每天不闹上几次是过不去的。
其实,以上四句全部中招的,就是我。
女儿云朵现在1岁8个月,正是爱玩爱闹但还表达不清晰的阶段,宅在家的日子里让我觉得是不是Terrible Two提前到来了?
前几天,终于在一次孩子钉在电视前看了3个小时没动地方之后,我绝望了,开始求助身边人——还有什么带娃妙招可以分享给我?
同事们果断安利了这部动画片给我,据说它堪称动画版的“游戏力”教材,保证让我同时解决“孩子爱看动画片”&“我想GET游戏Idea”的双重难题。
_《Bluey》
中文名:布鲁伊一家
出品方:澳洲ABC和BBC联合推出
集数及时长:共52集,每集7分钟左右
推荐理由:每集包含一个适合全家共享的家庭游戏,保证实用干货!
评分:IMDb获得9.5分,下载次数远超《小猪佩奇》。
收看渠道:西瓜视频 搜索“布鲁伊”。
布鲁伊一家的人物设定很简单,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姐姐布鲁伊和妹妹宾果。但特别的是,妈妈主要负责赚钱养家,爸爸则更多承担在家带娃的重任。
因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爸爸们都“被迫”留守在家了,看到他们带娃时的手忙脚乱以及被娃嫌弃时的失落,真的很需要一部这样的动画片,全家一起共同学习陪娃技能。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都从《Bluey》里边获取了哪些新技能吧!
角色扮演游戏是童年游戏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一类。而布鲁伊一家则将这个游戏演绎出形式丰富的各种版本。
_酒店版:爸爸扮演住客,孩子们扮演打扫房间的服务员,以及一个不听话的“疯狂的枕头”。
动物园版:爸爸和玩偶们扮演各种动物,布鲁伊扮演动物管理员,妈妈带宾果来参观。
出租车版:布鲁伊扮演不靠谱的出租车司机,爸爸扮演赶飞机的乘客,宾果扮演麻烦的拼车人,而妈妈则扮演认不清路的导航仪。
对孩子们来说,角色扮演游戏不仅为他们旺盛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也让他们有机会探索和体验不同社会角色与不同生活经历。除此之外,角色扮演游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喜欢“医生和病人”的游戏?因为在一次次扮演医生,给病人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释放了自己对类似事情的焦虑,甚至恐惧。
陪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有两个要诀:1、好玩最重要,让孩子的想象力尽情释放。
虽然前面说了角色扮演游戏对孩子意义重大,但任何亲子游戏的基础首先是“好玩有趣”。所以,放下所有让孩子懂道理或者练技能的目的,尽情投入,玩起来吧。
在这方面,Bluey提供了非常多的好主意。
比如第2集《医院》,就是我们常见的“医生病人”游戏,但Bluey和妹妹的创意,为这个游戏增加了很多乐趣。
比如布鲁伊用笔做针不停地扎爸爸,宾果用鞋盒假装X光仪器,又自己手绘了X光片,没有手术刀就用打蛋器代替,最后还将病因编了一个猫抓老鼠一起跑进爸爸肚子的故事,而治疗方案则是一块奶酪的诱惑。
2、跟随,让孩子的情绪自然流淌。
《医院》中,Bluey在游戏中扮演了一个凶巴巴的医生,以非常粗鲁的方式对待她的病人。
《背包客》中,两个孩子扮演背包,不但要求爸爸妈妈背着她们,还不停地提出各种故意为难大人的要求。
我们陪孩子玩游戏时,也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扮演的角色常常会表现得不讲理,爱大喊大叫,或者粗鲁没礼貌。
这个时候,我们要像Buley的爸爸妈妈学习,不要纠正甚至批评孩子,而是乖乖听话,认真配合,再配合夸张好玩的表情和动作。
这样的互动方式向孩子传递了两个关键信息:
首先,这是个游戏。
其次,在这个游戏中,你可以尽情释放情绪。
>>小宝宝怎么玩?
大部分角色扮演游戏更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那小宝宝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适当简化游戏情节,同时,父母共同参与,给予生动的示范和一定的引导,就能让小宝宝也乐在其中。
以“医生病人”的游戏为例,通常我会来扮演医生,爸爸来扮演病人,而云朵则扮演辅助的护士。主要的表演环节由妈妈和爸爸来完成,看诊、打针、吃药等等过程中,让云朵辅助帮医生去拿“药品和器材”。
而爸爸则主要负责表演病人的情绪,一定要足够夸张和戏剧性,一开始大喊肚子痛躺到地上、打针时候仓皇逃窜、看到X光片惊恐万分、吃药之后立刻可以健步如飞……
小宝宝的想象力和主动性还不够强,更需要大人适当“加戏”,只要大人足够用心,孩子就能开心的投入其中,甚至有很多意向不到的表现。
_掌控类游戏_昨天看到群里的妈妈们在讨论:本来睡眠状况很好的孩子,为什么最近总是在夜里哭闹?大家分析原因,可能是最近特殊时期的生活变化(不能出门,不能跟小伙伴玩),以及大人因为紧张而增加了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摸)多多少少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紧张焦虑和被控制的感觉,最容易带给孩子压力。而“减压”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游戏互动中,把“掌控感”还给孩子,通过游戏,给孩子一段“掌控大人”的时光。
《Bluey》第1集《神奇的木琴》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掌控大人游戏,当孩子敲响木琴,爸爸就必须定住,而且不能反抗孩子的任何捉弄,当木琴再次敲响,爸爸则可以获得“自由”抓住孩子抢回主动权。
围绕“孩子控制大人”这个核心,可以创造出很多掌控游戏。
第4集《爸爸机器人》就是孩子们呼唤“爸爸机器人”来帮忙收拾房间,在这段时间里,机器人不可以反抗主人的任何指令。
还有第19集《娃娃机》,则是一个掌控与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游戏。由爸爸和妈妈分别扮演抓娃娃机,由孩子控制它去抓到想要的娃娃。
对掌控类游戏,一个普遍的疑问是:这样的游戏会不会导致孩子在生活中也事事都要说了算,变得更加“叛逆”不听话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讨论过,这里不过多展开。只强调两个观点:
1、将掌控权交给孩子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处于被要求,被命令的状态。因此游戏中将掌控权交给孩子,能有效平衡孩子的沮丧和挫败。
2、孩子能分清游戏与现实
他们不仅不会因为在游戏中可以发号施令就在现实生活中变得霸道。相反,当”掌控“的需求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满足,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会更加合作。
你可能还是将信将疑,没关系,先玩起来,孩子的反应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小宝宝怎么玩?
我通常会跟孩子玩“给谁吃”的游戏。首先在云朵的盘子里摆好她最喜欢的零食或者水果,当她拿起一个,我会问她,给宝宝还是给妈妈?
一开始她的反馈比较简单直接,想给谁就给谁了。但我会给游戏增加一点点趣味,假装没咬到,或者假装这个食物我不爱吃而躲开。
慢慢孩子便理解了,原来可以这样玩。后来就演变成,她会举起零食,一脸真诚的递到我的面前,当我一脸幸福的凑上去就差1公分的时候,她“嗖”的一下转手放进了自己的嘴里。我就会表现出特别懊恼特别伤心的样子,她便会哈哈大笑。
而在游戏期间,要特别注意的是,大人要观察孩子的状态,让“轻松吃到”、“差点吃到却漏掉了”和“直接快速抢到嘴里”这三种模式以不同频率交替出现,在每一次看似重复的游戏中制造悬念和不同,让游戏既满足孩子“掌控”和“获胜”的需求,又不至于变得单调和无聊。
_打闹游戏_打闹游戏不一定要算做一个单独的游戏分类,而是可以作为一种互动方式,穿插在每一天的各个时刻当中。
同样,Bluey中有很多经典示范:
日常小打闹:第2集《医院》开头的登山游戏
为游戏增加更多欢笑:第3集《颠气球》爸爸给孩子的游戏增加难度
全家大打一场:第33集《弹簧床》当中一家人在弹簧床上扮演打碎鸡蛋和翻炒的过程。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有很多身体接触的,欢乐的打闹游戏,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身体活动帮助释放情绪,家人间的互动增强亲密感受。
在这些游戏中都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也是游戏力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拼尽全力,让孩子赢。
1、拼尽全力
大人需要在对抗中根据孩子的状态调整难度,让孩子恰好能够即能得到一定挑战,又能在拼尽全力后达到目的。
2、让孩子赢
一定要记得:与孩子游戏的目的是欢乐和互动,不是真的为了来一场PK赛。让孩子在游戏互动将内心日常累积的无力感,转化为自信心,这才是打闹游戏的重要意义。
>>小宝宝怎么玩?
我和孩子最常玩的就是追逐赛了。云朵现在正处于行走敏感期,恰逢这样的日子里不让出门简直是憋坏了四脚神兽。每天在家里不走出10000步都无法哄她入睡。
所以我每天都要不定时地想办法让她跑几圈。过程很简单,就是不断地和她变换追逐方,我追她跑,她追我跑,大部分时候我会假装追不上她以及轻松地被她追到抱住。
偶尔我也会耍一点大人的小聪明,抄个近道突然抱住她,设置一些小障碍,或者突然停下来让她直挺挺的撞到我怀里。这应该算是全年龄段的孩子都乐此不疲的最佳游戏了。
特别注意
安全信号
因为有对抗,而且身体活动范围比较大,所以和孩子玩打闹游戏必须要注意安全。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小龄宝宝,家长要选择绝对安全的道具和玩法,稍大的孩子则可以跟家长设定“安全信号”了。
这一点在第16集《瑜伽球》中就有体现,当时爸爸跟宾果玩的太开心了,不小心伤到了宾果,妈妈就告诉宾果要大声喊出来。于是爸爸意识到自己有些粗鲁之后,就跟宾果约定了这个“暗号”,当她大声叫出来时,爸爸就要停止游戏了。
打闹游戏穿插在布鲁伊一家生活的每时每刻当中,每一集都有超多小Tips等你去发现哦!
特别喜欢Buley,其实并不完全因为能从中获得游戏点子。在我看来,这更是一部关于爱、陪伴、耐心与鼓励的家庭生活示范。
日常生活中,父母都有太多的忙碌与压力,更何况在非常时期,其实需要释放压力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每天找个时间,坐下来陪孩子看7分钟动画,然后再进行一场全身心投入的亲子互动游戏,让孩子通过动画了解游戏规则,通过真实互动来迸发无限的创意和想象力,每一天都可以过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