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赠卫八处士赏析(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甫赠卫八处士赏析(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访旧半为鬼,惊呼热衷肠。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个已苍!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仕途遭阻,被贬华州司功参军,遂告假回东都洛阳逗留,探望旧居。
来年3月,杜甫心情沉郁,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这已是安史之乱第3个年头,时局动荡,风雨飘摇。
途中经过奉先县,到了傍晚时分,天又下起雨来。杜甫想起少时故友,卫家老八,就居住此乡间。卫八,是不愿意走仕途的读书人,长期隐居此地,他这样的人被称为“处士”。掐指算来,两人应该有20个年头,没有相见了。
杜甫踏入卫八处士家门,两人相见,甚是欣喜。只是记忆中意气风发的少年,彼此鬓发已苍。说起过去共同认识的老朋友,竟然有一半已阴阳相隔,感叹起岁月易逝,人命由天。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个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衷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虽然有几分伤感,但也有开心的事啊,当年的毛头小伙卫八,现在已是儿女成行。孩子们懂事又可爱,围着父亲的朋友,有礼貌地问你从哪儿来的呀。杜甫拉着孩子的手,跟孩子的答话被他们的父亲打断,吩咐快去打酒来。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外面下着绵绵细雨,卫家也准备不出多么丰盛的饭菜,菜园里沾着雨水的韭菜,肥嫩鲜香,掺了黄粱米的饭,都是那么可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20年了,见上一面多么不容易。卫处士先举杯,自己先喝,而且一连喝了好多杯。那份两人年少时的感情和梦想,与如今现实的距离,就随着杯酒一起下肚,在这一刻落实,相互见证。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夜已深,家人孩子们已睡下。杜甫卫八两人在灯下,喝着酒,说着话,渐渐地,只有门外的沙沙风雨声。
今夜,就好好共饮吧,明天,又要走上别离之路,世事难料,何日再能相见,便两不相知了。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的诗歌,真情善意和美,随处可见,信手拈来。语句平实,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皆肺腑之言。叙事中有情,平淡中饱含深情。遣词造句,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中学生时代,在语文课本课堂上,与杜甫相提并论,必是诗人李白。少年时,最爱是李白,爱他的豪迈与浪漫,爱他的不羁,对人生的潇洒超然。杜甫的忧国忧民,严谨恪守,少了许多吸引,沉重中皆是责任。多的是敬重,少了几分喜爱。
杜甫这首《赠卫八处士》,现在读来,没有距离感,只有强烈的代入感。仿佛就是你我,也曾幻想过,可能发生这样的情景,只是事隔经年,是否见面时,还有这般的热肠?
我在高中年代,曾有个掏心掏肺的闺蜜知己,当年她考上大学,我名落孙山,玻璃心的我,主动隔离了自己与她的世界。书信不回,电话懒得接。有一年暑假,她打听着找上门来,终于在我家人的热情接待时,感受到了我的敷衍。从此后,她便渐渐放弃了,不再坚持,间或也能听到她的一些消息。
前不久,有一次,我坐在车里,在街上远远地看见了她,20多年了,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姿态,我压住心中的冲动,没有叫她。
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话题,一个人很容易被世事填满,过去的一切难以寻觅,如云烟,记忆中的美好,就让它随风而逝,人生就是一场擦肩而过,过去不再挽回,现在免于打扰,或许,才是对往事最好的尊重。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时空的距离,相隔再遥远,也终究还是,抵不过人心。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