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些版本的法国王后(断头台上的法国王后)
还有哪些版本的法国王后(断头台上的法国王后)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感染天花而撒手人寰,路易十六即位,而年仅18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王后,而她有着太重的责任和压力要面对。她要应对比她年长的贵族夫人们,要懂得在这奢华浮靡的凡尔赛宫生存,要适应奥地利与法国政治间的勾心斗角,要正确运用王后的权利,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这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考验。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位王后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宴会、修饰花园和奢靡无度。1766年,因为政治上的需要,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14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日后的路易十六王太子妃。哈布斯堡王朝繁衍到18世纪,并无遗下男性后嗣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逝
断头台上的法国王后
——记“炫彩西欧九游”之二十二
事实上,当汹涌澎湃的大革命将昏庸无能、优柔寡断的路易十六冲打得六神无主时,是他的老婆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临门一脚将他踹上断头台的,尽管此前他奢靡无度的老婆一直孜孜不倦地做着同样的努力。毫不奇怪,在玛丽.安托瓦内特身上一直流淌着哈布斯堡家族以女人作政治交易的血液。
玛丽.安托瓦内特
哈布斯堡王朝繁衍到18世纪,并无遗下男性后嗣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逝世,于是开创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先例——将其女儿确定为哈布斯王朝继承人。根据卡尔六世于公元1713年颁布的《遗诏》,其长女玛丽娅.特蕾西娅有权承袭其奥地利大公之位。
玛莉亚.特雷西亚
玛丽亚.特蕾西娅一生生育众多。1756年,特雷西亚与多年的宿敌法国修好,同法兰西缔结了防卫同盟条约,此时法国国王为路易十五。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按计划,这个继承人应该与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众多女儿中的一个结婚。最初订的人选是玛丽的第八个姐姐约翰娜。但在公元1762年,约翰娜死于天花,玛丽·安托瓦内特便成了下一个人选。
1766年,因为政治上的需要,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14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日后的路易十六王太子妃。
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感染天花而撒手人寰,路易十六即位,而年仅18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王后,而她有着太重的责任和压力要面对。她要应对比她年长的贵族夫人们,要懂得在这奢华浮靡的凡尔赛宫生存,要适应奥地利与法国政治间的勾心斗角,要正确运用王后的权利,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这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考验。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位王后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宴会、修饰花园和奢靡无度。
穷奢极欲的玛丽
至于王后的权利,她则用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欲望。无数昂贵的宝石、时装汇集在她的宫殿,奢华的时尚风气在她的带领下席卷法兰西贵族生活圈。邀请与她气味相投的贵族们参加彻夜的豪赌、狂欢、舞会时,她最为开心。每当有异想天开的新念头,她就象个孩子似撒娇发嗲以至大哭大闹,逼迫丈夫为她实现,而且立竿见影。懦弱心软的路易十六根本无法辖制这位娇蛮的小王后。他婉转地提醒她不要太出格,但她充耳不闻。而他又不是能以国王威严声色俱厉批评对方的人。
于是,惊人的钱财就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寻欢作乐中耗费掉。其中最耗钱的一项是再度修建路易十六作为礼物送给她的一座王宫——小特里亚农宫,而王后则用无穷的创意,使之更加富有情趣。后来根据统计,前后花在这座宫殿上的钱大概是七十六万六千法郎!这在当时的法国,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小特里亚农宫
在放纵挥霍的同时,她疏远了那些真正对她有帮助的人,反而亲近那些热衷享乐的年轻人,并不断用王后的权利为其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其中有一位波利纳夫人,通过哄骗王后而使得她的家族甚至远亲、朋友都沾到好处,法国国库一年为波利纳家族所支出的金额竟高达五十万!当然,在这些人当中也有因欣赏玛丽性格而愿意与她交往的“真正都朋友”。例如温柔善良的郎巴尔夫人,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玛丽被监禁,郎巴尔夫人不顾自身安全,仍坚定地站在玛丽这边并试图帮助她,以至于自己惨遭横死。
另外一个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是阿尔塞德·费森,一位瑞典贵族。据说他们是在玛丽16岁时的一场化妆舞会中相识的。当时玛丽还是太子妃,依照规定,她不可以随便外出,但她偏偏出现在那里。机智迷人的菲尔逊相貌英俊,谈吐幽默风趣,同时兼具政治天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的菲尔逊让玛丽深深着迷,并使她与他之间发展出一段外遇。
皇宫的孤独与苦闷让玛丽企图找个宣泄的出口,除了与菲尔逊的恋曲之外,她积极寻找娱乐。所以她参加很多皇室外的宴会,乔装打扮和偷偷摸摸让她享乐其中;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贵族优越感,让她对服装、鞋子、珠宝需索无度;因为从小生长在皇宫之内,不懂人间疾苦,国库都让她拿去穷奢极欲。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法国人称这个奥地利籍的皇后为“赤字皇后”。
后来,虽然证明“项链事件”中的玛丽是无辜的,但却让她声望大跌,而且这时候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玛丽这时就成了众矢之的。这个事件是公元1785年8月前后爆发出来的,当时的玛丽·安托瓦内特29岁。珠宝商人从供应商那里弄来了一串价格不菲、款式笨拙、造型丑陋的红宝石项链,而造价却极其昂贵,项链一共镶嵌有3000多颗大小不一的红宝石。珠宝商人曾打算把它推销给西班牙王后及其他一些贵族,但都未能成功。他听说玛丽·安托瓦内特是个奢侈铺张的女人,于是认为她或许愿意为项链买单,竟向她提出160万法郎的天价。但玛丽·安托瓦内特毕竟不是傻瓜,她知道这不值,派人把他轰出去了。
玛丽和她的孩子们
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命运终于出现了悲剧性转折。在这无可抵挡的反王室浪潮中,国王和王后成了攻击的首要目标,特别是王后。温和仁慈的国王在国民看来还不是那么有害,但挥霍无度的王后实在令人忍无可忍。有人做过统计,在路易十六执政的十二年间,法国负债达到十二亿五千万!国王本身勤俭节约,是谁用了这些钱,答案不言自明。当时的人们将她描绘成邪恶凶残的魔女和无耻的淫妇,人民的怒火几乎全部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奥地利的作家、诗人斯蒂芬·茨威格,都对安托瓦内特王后抱有同情。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保王派人物。比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斯蒂芬·茨威格的王后传记,大仲马也写作了有关王后的“法国革命三部曲,王后人生中的三个阶段在小说中被详细描写。与革命者对玛丽的看法不同,路易十六,则被描述成一位仁慈爱民的好君主,只是被她连累了。
大革命爆发:攻打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1日,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7月14日,巴士底监狱被民众攻陷。路易十六很清楚这场革命的意义,但他毫无办法加以应对。而玛丽王后则认定“革命就是造反”,坚决不肯向革命派低头。当整个法国贵族都四散奔逃,甚至有些人自愿放弃贵族身份,加入革命队伍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却依然在用她微薄的力量捍卫王权帝位。原本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此时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正如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宫中唯一的男子汉“。
但是,即便王后如此坚强,仍然无济于事。一方面贵族的不合作,一方面革命浪潮又不可抵抗,国王夫妇还是不得不败下阵来。1789年10月5日,凡尔赛宫被女性革命者队伍攻陷。次日,路易十六和王后及王子、公主,被押送往巴黎,住在杜伊勒里宫。
杜伊勒里宫
在这里,为防止国王一家逃跑,他们的所有的举动都被随时监控,并且严格监控所有的信件往来和信息传递。但安托瓦内特并不死心,她运用所有的聪明才智与外界联络,向外国求援。
玛丽还暗中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日后的路易十八、普罗旺斯伯爵,和更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即日后的查理十世。国王夫妇苦于左右无援,迫于形势,他们不得不自行谋划一次又一次的逃亡。很可惜,人人都想独善其身,甚至想从中渔利,根本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唯有忠诚的费森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为安托瓦内特设计一套精密的逃跑计划,但结果却因为国王一家缺乏应变知识和其他各种各样偶然因素,而最终宣告失败。他们在边境城市瓦伦被发现后押送回巴黎。
重返巴黎后,路易十六接受了革命群众制订的宪法,并成立国民议会,这是挽救这个垂危王朝乃至国王、王后性命的最后机会。但玛丽·安托瓦内特表面同意,内心却仍不肯屈服。她支持国王拒绝召开三级会议,结果反而使民众的怒火更加高涨。
玛丽的侄子、奥地利国王弗兰茨
1792年,奥地利皇帝去世,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即位。同年,奥地利与法国之间正式宣战。这场战争让玛丽·安托瓦内特看到了新的希望。她不断利用自己在国内的优势,用各种各样的密码将情报传递给奥地利军方。毫无疑问,她期待自己侄子的军队能进入巴黎,解救他的姑姑,帮助他们重振王室声威。
尽管玛丽将所有信件都销毁,各种行动隐藏得非常好,但事情终究还是败露了。再加上当时普奥联军统帅布伦瑞克偏偏发表了一篇措词激烈、态度嚣张的要法国革命群众尊重王室的宣言,这大大激怒了革命者。
1792年8月10日,愤怒的巴黎人民涌入杜伊勒里宫,扬言要杀死国王一家。惊恐的国王和王后走投无路,只好带着王子、公主寻求国民议会的保护。8月13日后,国王一家被转移到丹普尔堡,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9月21日,立法议会宣布废除王政。翌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安托瓦内特耗费如此心血维护的王权,终究烟消云散。随着革命的进程,密藏在杜伊勒里宫内的勾结外敌、阴谋镇压革命的大量文件被发现,路易十六被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判处死刑。公元1793年1月20日,他最后一次见到玛丽·安托瓦内特,次日便被送上断头台。
路易十六在断头台上演讲
路易十六被处死后,安托瓦内特仍不死心,她还进行了几次逃跑,但都未成功。忘记是哪位伟人说的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 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说这番话时,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大革命时期的革命者也不可能遵照这些话去革命,但这却是包括大革命等一系列革命的生动总结。因此,即使不是玛丽•安托瓦内特不停地逆潮流而动,她毫无疑问也是这次革命的对象。
其实,不经暴力也可进行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就是生动的例子。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同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但这场发生在100年前的革命,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可能闻所未闻,或者听说过但早已忘记。
在被革命法庭审判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罪名可想而知,但还有一条罪名还是匪夷所思——与王子“不伦罪”。
玛丽•安托瓦内特八岁的的儿子
路易十六的儿子——路易王太子当时还是个年仅8岁的小孩子。令人意外的是,他在法官审判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时候,曾经指控母亲对自己有过性行为。皇室生活确实荒淫无度而且荒唐至极。革命派散发了不少带有“皇后偷情”与“奸淫子女”字眼的小册子揭露这种状况。但她面对这项有悖伦理地指控时没有作答,当控诉人在最后提醒她没有回答是否与儿子存在乱伦关系时,玛丽·安托瓦内特终于改变了她从进入法庭以来一直镇定的情绪,激动地抗议这项指控。而对于这项她唯一没有应诉的指控最终被法庭裁令成立时,她回答说;“我之所以不回答是因为人类的天性,拒绝回答这样一个对母亲无礼至极的指控!我呼吁所有在场的母亲给我这项权利。 ”
安托马内特上断头台前
1793年10月,年仅38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革命法庭送上断头台。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玛丽被推上断头台时表现出的优雅。当她无意踩到刽子手的脚时,“对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玛丽说。砍下头颅的玛丽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在被推上断头台之前,玛丽在肮脏的环境中生活了两个半月。玛丽生命中的最后事件,其中包括一场被称为“康乃馨事件”的逃跑尝试,值得在此一提。“我是王后,你夺去了我的王冠;一个妻子,你杀了我的丈夫;一个母亲,你剥夺了我的孩子。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玛丽曾这样说。但是堕落的王后根本不知道,在审判和处决之前,她会在一个嘈杂的、发霉的地牢里待上两个半月,地牢里弥漫着烟斗烟、老鼠尿和恶劣的卫生条件。
凌晨3点,玛丽从女儿玛丽·特蕾莎和嫂子伊丽莎白夫人的怀里被扯下后,来到了巴黎圣殿监狱的门房。她很快被押送到监狱院子下面的一间牢房。由于靠近塞纳河,砖瓦的地板上覆盖着泥泞的黏液,水顺着墙壁流下来。当河水很低的时候,可以看到用鸢尾花装饰的旧墙纸碎片。玛丽凝视着光秃秃的墙壁。当她找到一颗钉子后,她把手表挂在上面,然后躺在床上——这张折叠床被认为对王后来说太好了,虽然床上只有几捆稻草铺床。
8月28日,鲁格维尔的保皇派骑士舍瓦利尔在安托瓦内特的牢房里丢了一朵康乃馨,康乃馨的花瓣卷了起来。玛丽后来作证说,这则消息透露了以下含糊不清的话:“你打算怎么办?”玛丽用一枚别针扎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就在眼前。我不能和任何人说话。我相信你,我要来了。”这是被称为康乃馨事件的第一次事件,这是一个帮助王后逃跑的计划,很可能会成功。周五,确实护送王后到达安全地带,但一个被贿赂的警卫在最后一刻阻止了王后的离开,原因不明。
玛丽的漫长审判于10月14日15时开庭,之后又经过10月15日至16日的24小时开庭。在监狱待了10周后,玛丽的监禁即将结束。陪审团的裁决是肯定的。凌晨4点半,玛丽听到了自己的判决:用断头台处死,她一句话也没说。
被判处死刑的玛丽•安托瓦内特
警卫把玛丽送回牢房后,她向狱长鲍特要了笔和纸,给已故国王的妹妹伊丽莎白写了一封信:“我的妹妹,我最后一次写信给你。我不是被判了罪,不是被判了可耻的死刑——那只是在等待罪犯——而是被判去和你的兄弟团聚。虽然他是无辜的,但我希望表现得和他临终前一样坚定。离开我可怜的孩子们,我悲痛万分;你知道我的存在,但为了他们,为了你——为了你的友谊,为了和我们在一起,你牺牲了一切。”王后写完信后,她反复亲吻每一页,折叠起来,没有封上封口,然后把信交给了监狱长鲍尔特。伊丽莎白永远不会收到女王的最后遗嘱。
第二天上午11点,也就是10月16日,刽子手桑松出现了,他剪了王后的头发。中午12时30分,玛丽·安托瓦内特在革命广场被送上断头台。当女王的头掉下来后,人群高呼:“共和国万岁!”
玛丽香消玉殒断头台
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认为,法国人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几个主要理由,都缺乏坚实的证据。玛丽从小就受到最好的教育,奥地利女王对她寄予厚望。她15岁时嫁给十六岁的路易王储。为了履行使命,离别时,玛丽的母亲、奥地利女王特雷西娅就嘱咐女儿:“要向法国人尽可能展示如同你所能说的善意。要使法国人感到,我给他们送去了一个天使……”在以后的日子里,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又通过大使,先后给女儿写了74封信,告诫她应如何在各方面严加注意。
对于母亲的叮嘱,玛丽是重视的,尽管从第一天见面之时,她就发现王储如一位那不勒斯公使描述的那样,牙齿不齐、眼睛近视、拙手笨脚、面额肥厚,但她仍然希望尽力实现母亲的意愿,但是没有用,这两个国家在历史多次打过仗。因此在法国人的心中,一直就把奥地利看作他们的宿敌,并很自然地迁怒于这个敌国送来的玛丽。加上玛丽初来法国时,不会说一句法语,使法国人在潜意识中就不欢迎这个“外国的”王后,这使她生活得非常困难。
出嫁前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本性上就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她不仅具有奥地利人崇尚自然、正直、坦率而热情的个性,她在奥地利时见惯了她父母过的“一种在那个时代极不寻常的市民式的夫妇生活”,因此她习惯于自由随意、一切听其自然,而不喜欢一本正经、装腔作势。问题是,凡尔赛的宫廷向来就要比奥地利宫廷刻板得多。每天起来之后,生活的一切都程序化和仪式化。这套仪式渐渐使玛丽感到厌倦,觉得是对她个性的限制,而疏于或者懒于去遵守。到后来,在这类仪式中,有时会发现她发笑,偶尔还打个呵欠的情况。这些在玛丽的祖国是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但在法国宫廷就被认为是无视法国王族的礼仪,是断断不能容忍的。于是,原来埋在心里的敌意也就表面化了。
玛丽不仅长得漂亮,且风度优雅,适应欧洲人的时尚和趣味,显示出无穷的魅力。但作为一位王后,她首要的任务是要为王国提供一个王位继承人。可是七八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让宫廷大臣万分焦虑。他们认为责任是在王后。其实,只有国王自己知道,这是极大的误解。路易十六从一开始就不准备、也不希望做一个国王。他的兴趣,甚至在即位后,也只是在狩猎、制锁、做泥瓦匠等个人爱好上,整天都表现得怠惰、昏庸。他作为一个年轻的丈夫,在结婚那天,酒足饭饱之后,“除了美美地大睡一觉之外,在这个新婚之夜没发生任何事情”。多年的守活寡生活已是够痛苦的了,不明真相的贵族和民众还指责她不能给法国生下一个王位继承人。于是,作为对受压抑的抗拒,她的生活开始放松,或者说有点放纵、难以“管束”了。她挑选自己的服饰,拒绝穿规定的紧胸衣和撑条,还撇开周围的随从,与志趣相投的同伴外出,去驾雪橇、看赛马、听歌剧,参加生日聚会等等。1777年,经多次劝说,路易十六终于同意做一个小手术。第二年,王后生下第一个孩子,女儿玛丽·泰雷兹·夏洛特。她的心平静下来了,开始满足于婚姻生活,做一个忠实的妻子和母亲。在1785年她又生下一个王太子。朝廷和公众等了11年,终于等到一位王位继承人,他们对玛丽不再像以前那样严厉了,但是对她的生活方式,却从来没有真正抱有宽容的态度。
奢侈的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在生活上一度确曾相当奢侈,但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腐败和愚蠢。事实上,当她比较成熟之后,她对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的确有相当的收敛和节制,服装穿得朴素些了,她还摆出姿势,与孩子一起让人画像,希望借此改变自己在民众中的形象,只是效果甚微。
在法国宫廷和民众中,普遍传说玛丽有一次听说农民们都在挨饿的时候,竟然不顾他们的死活,冷冷地说:“那就让他们吃蛋糕吧。”这话虽然流传很广,类似于中国晋惠帝司马衷的“何不食糜肉?”但缺乏证据证明它确是玛丽·安托瓦内特说的。
玛丽和她的孩子们
路易十六和玛丽•安列瓦内特相继被处死后,他们的儿子路易十七于狱中去世。关于路易十七的结局,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较为普遍:公元1794年1月开始,他遭到真正的囚禁,而之前交由一名叫做西蒙的鞋匠照料,并不能算是囚禁。囚禁由4名守卫看管。6个月之后,被发现身染重病,最后不治而死。今天普遍认为他死于肺结核,死后尸体如母亲一样,被葬在万人坑中。
路易十六个玛丽的女儿
在路易十六一家出逃未遂被押进监狱后,路易十六和玛丽•安列瓦内特的女儿昂古列姆公爵夫人遭到了暴民和狱卒的殴打和轮奸,他们还逼迫她参加父母的死刑,并逼她作伪证,指控她母亲与弟弟的乱伦关系,年仅15岁的她被屈打成招。尽管如此,必须指出,在大革命中,路易十六一家的遭遇比起100年后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下场好多了。莫斯科肃反委员会及中执行委员会下达密令,决定处决尼古拉二世全家七口。1918年7月17日凌晨,在俄国叶卡捷琳堡的一处别墅的地下室中,沙皇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拉皇后以及他们长女奥莉佳公主、二女塔吉雅娜公主、三女玛利亚公主、小女阿娜斯塔亚公主和独子阿列克谢王子,被秘密警察秘密处决,长达几分钟的机枪扫射使得现场血溅满屋,惨不忍睹。
革命结束后,昂古列姆公爵夫人逃过一死,并成为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唯一在大革命中生存下来的孩子。但这场革命风暴在她心里所留下的阴影已是不可磨灭,她痛恨自己的懦弱和胆怯,常常割脉自杀,也多次服毒,但都没有成功。
公元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在叔叔路易十八重新登基后,昂古列姆公爵夫人被邀请回到王宫。由于早先的经历,她非常仇视贱民和革命者,常常公开扬言表示对共和派和雅各宾派的憎恨,叫人放火烧俱乐部和出版社,用炸药去轰炸先贤祠,刺杀被流放的革命当权者。还派人去拿破仑流放的圣赫勒拿岛,侮辱拿破伦尸体,阉割并挖掉拿破仑的眼睛。这些传说大都似是而非。昂古列姆公爵夫人后来提出去林咨安度晚年。她的丈夫是堂兄路易十九,两个人没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