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乾隆一笔不动的画像(乾隆到底有多狂)

乾隆一笔不动的画像(乾隆到底有多狂)康熙来后,雍正就特意安排了12岁的小乾隆出来,结果康熙一见,就大吃一惊,连忙放下手中的酒杯,对乾隆是倍加宠爱,且随后还决定要带入宫中,亲自抚养教育。说晚年时的康熙,被九子夺嫡的事给闹得寝食难安,雍正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战略,打着孝道幌子,请康熙到自己的雍王府里来散心。说完,乾隆还很得意,因为这在他眼中,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可哪料那书生却哈哈大笑说:“好,你金口玉言,我记住了。”言毕,化成清风而去。一晃到了晚清时期,电灯发明并传到了清朝,这不正是乾隆所言的“灯头朝下”吗?于是乎此神龟投胎,叫袁世凯,夺了大清天下。看看这个民间传说,乾隆是不是成神了?一句话,就注定了大清的生死。而跟这则民间传说相匹配的,其实便是历史上真实的乾隆,狂得能上天!甚至连他爷爷康熙,都成了他的陪衬一般,如下面这则出自《清高宗实录》中的一段记载。

对于清朝,无论你喜欢乾隆,还是厌恶他,谁都没法否认,乾隆帝是清朝最具影响的帝王,起码在民间。因为在民间,乾隆都成了“神”。如这则民间传说。

一次乾隆南巡时,由于排场太大,惊动已修炼成精的神龟,越看越羡慕嫉妒恨,于是化成一书生模样,来到乾隆面前。

乾隆已经看出此人绝非寻常,故而也很客气。一番交谈后那书生便问:“你看看我啥时候能当皇上啊?”

乾隆一笔不动的画像(乾隆到底有多狂)(1)

乾隆一惊,敢当面问我这个问题,这是个什么人?乾隆虽心里吃惊,可脸上却平淡如水,哦了声,一转头看见了船上的灯了,于是乾隆有词了,道:“你想当皇上?好说,除非灯头朝下时。”

说完,乾隆还很得意,因为这在他眼中,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可哪料那书生却哈哈大笑说:“好,你金口玉言,我记住了。”言毕,化成清风而去。

一晃到了晚清时期,电灯发明并传到了清朝,这不正是乾隆所言的“灯头朝下”吗?于是乎此神龟投胎,叫袁世凯,夺了大清天下。

乾隆一笔不动的画像(乾隆到底有多狂)(2)

看看这个民间传说,乾隆是不是成神了?一句话,就注定了大清的生死。而跟这则民间传说相匹配的,其实便是历史上真实的乾隆,狂得能上天!甚至连他爷爷康熙,都成了他的陪衬一般,如下面这则出自《清高宗实录》中的一段记载。

说晚年时的康熙,被九子夺嫡的事给闹得寝食难安,雍正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战略,打着孝道幌子,请康熙到自己的雍王府里来散心。

康熙来后,雍正就特意安排了12岁的小乾隆出来,结果康熙一见,就大吃一惊,连忙放下手中的酒杯,对乾隆是倍加宠爱,且随后还决定要带入宫中,亲自抚养教育。

乾隆一笔不动的画像(乾隆到底有多狂)(3)

且更让人吃惊的是,不久后康熙还要走了乾隆的生辰八字,并得出一个结论,说,乾隆才是大清国真正的帝王。潜台词是,老天爷注定乾隆当皇上。

由于此事出自确切的史料,且乾隆在怀念康熙时,也曾亲口说过。于是许多人都一面说,乾隆是被一个八字,决定命运的帝王。另一方面,却又说,这其实证明了,乾隆对康熙的崇敬。

但果真是如此吗?其实,关于此事,是后人的曲解罢了。

乾隆一笔不动的画像(乾隆到底有多狂)(4)

一则,康熙也是人,见到自己还年幼的亲孙子,能端着架子吗?这不可能!自然放下酒杯,要亲近亲近。

二则,雍正继承帝王,更主要是实打实,靠自己争取来的,虽跟他导演的这出“爷孙戏”有点关系,但也仅仅体现出了雍正的谋略,跟乾隆没啥关系。

三则,乾隆之所以提这事,主要是表功。既,大清国在我的治理下,达到了顶峰,但他敢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吗?必然前面要放一位当陪衬,因此推一下爷爷康熙,用康熙这个非常正常的动作,烘托他自己的不凡——这不是狂,是啥啊?

乾隆一笔不动的画像(乾隆到底有多狂)(5)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并非影视剧那般搞笑模样,而是一位狂得能上天的人物。什么和珅、纪晓岚、刘罗锅,谁敢跟乾隆叫板?不信,看下乾隆的这句话: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侍,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

意思就是说,乾隆认为,王朝衰败或覆没的外在原因是,一有强悍的外藩,二有厉害的权臣,三是外戚专权,四是宦官乱政……除此之外,还重点指出了奸臣和佞幸。最终乾隆自夸,在我的治理下,这些外在原因,都不存在!

须知奸臣和佞幸,对应的是忠臣和能臣!没有前者,如何出现后者?

乾隆一笔不动的画像(乾隆到底有多狂)(6)

所以,这才是真实的乾隆,臣子们都是一群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办事人员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哪个臣子敢如影视剧那般,跟乾隆开玩笑,就更别说叫板了。

如,当时有个当时有个姓薛的官员,给乾隆上了讲学奏折。哪料乾隆,却冷笑道:“此朕十二、三岁时所熟悉之论。”说完后,也觉得有点打击人家的积极性,便又补了一句,“然使此等之言,时闻朕耳,以补朕之遗忘,亦未不可”。

是不是里里外外都是一个狂字?

乾隆一笔不动的画像(乾隆到底有多狂)(7)

乾隆不但对大清如此,对前明更是这种态度,如下面这幅画像,他高高在上,右边那位是谁?没错,是朱棣,变成了一副俯首听命的模样!

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康熙,对前朝雄主朱棣如此,对本朝圣祖康熙如此,于是乎在民间,便又来了个“指定袁世凯”的民间传说!

那么乾隆这么狂,是好事是坏事?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显然是好事,毕竟这的确证明了大清的昌盛。但站在历史角度来看,却为日后迅速衰落,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乾隆太狂,导致了其自满。于是拒绝学习,哪怕工业文明的成果,随着英国使臣来到大清,乾隆依然傲慢异常。

所以说来说去,狂,或许不是错,错就错在了因为狂妄,而失去了学习态度和精神。这其实才是乾隆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经验,而不是那些传说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