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韦庄赏析(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浣溪沙韦庄赏析(韦庄思帝乡春日游)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少年,这么风度翩翩,正是少女心中所向往的少年公子形象。他在少女心中勾起了波澜,她开始由欣赏春景变成欣赏少女郎了!少女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多么坚定的语气!正当游春的女子沉浸在美好的春光之时,她一回首,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恰有一位少年,他风度翩翩、神采飞扬,这吸引了少女的注意力,还勾起了她内心的爱慕。所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由春天的景色杏花开头写起,引出少男少女之情,有景入情,情因景生,渲染得自然贴切。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开端“春日游”三个字语淡意深。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一切充满着生机与希望,人的感情也是跃跃欲试的。“游”是春游,在春日郊游中,人心如同春风萌动大地一样,随着世间芳草的复苏也在悄悄觉醒。开头就写春游,为下文遇见风流倜傥的少年郎做了铺垫。“杏花吹满头”,可以看出当时还是早春时节,
古代封建社会在礼教的严格束缚下,男女婚姻缔结要遵从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男女之情婚姻自主自由是根本不被礼法世俗所认同的。但追求纯真爱情是人类的自然天性,封建礼法是扼杀不住的。
自由恋爱的权利在近代五四运动之后开始大范围解放,但向往自由与幸福的男女之情在古代早已有之。晚唐诗人韦庄的这首《思帝乡·春日游》就是写一位渴望美好爱情的女子在对意中郎一见钟情之后的内心波澜起伏。
《思帝乡·春日游》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开端“春日游”三个字语淡意深。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一切充满着生机与希望,人的感情也是跃跃欲试的。“游”是春游,在春日郊游中,人心如同春风萌动大地一样,随着世间芳草的复苏也在悄悄觉醒。开头就写春游,为下文遇见风流倜傥的少年郎做了铺垫。
“杏花吹满头”,可以看出当时还是早春时节,杏花开得正是最旺盛的时候,春风轻轻一吹,缤纷的杏花就翩翩起舞地落到女子的头上肩上和身上,好一派浪漫的景象!
正当游春的女子沉浸在美好的春光之时,她一回首,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恰有一位少年,他风度翩翩、神采飞扬,这吸引了少女的注意力,还勾起了她内心的爱慕。所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由春天的景色杏花开头写起,引出少男少女之情,有景入情,情因景生,渲染得自然贴切。
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少年,这么风度翩翩,正是少女心中所向往的少年公子形象。他在少女心中勾起了波澜,她开始由欣赏春景变成欣赏少女郎了!少女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多么坚定的语气!
面对心中所认同、所喜爱的对象,不管对方是否有同样的感受,但少女此心是真挚而又强烈的。这强力的爱慕之情,不仅使她要终身相许,嫁给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将她无情地遗弃,她也绝无后悔。
为了爱情不惜代价、终身不悔的决心,从侧面进一步突出了少年风流之甚,也反映出少女痴情之甚。
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是为了对它的热爱甘于奉献自身的。词其所写的用情之态度与殉身之精神,不仅再一次强调女子感情的真挚真实,而且可以引发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与丰美的联想。这正是韦庄词高明耐读之处,小词语言平淡但感情深厚饱满浓烈,且层层深入。
同样写一见钟情的诗词,早于韦庄,白居易曾经写过《井底引银瓶》与韦庄这首《思帝乡·春日游》近似。白诗云:
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今日悲羞归不得。寄言痴小人家语,慎勿将身轻许人。
同样是追求美好爱情,希望两情相悦,但将两首词对比看来,显然韦庄词境界要高明许多。白居易直接将女子被抛弃的结果写出来了,女子结局一点儿也不美好,而韦庄则用假设的口吻留下悬念和思考回旋品味的余地,更加耐读,整首词营造的美好气氛一点儿没有被不好的结局所破坏。
虽然通篇写的只是少女单方面的一见钟情,少年的回响并未予以刻画,但一个敢于冲破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异常鲜明,逗人喜爱。韦庄作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决绝的佳篇,也是难能可贵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