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方方三月一日的日记:尘埃满布的方方日记

方方三月一日的日记:尘埃满布的方方日记日记不再纪实,开头不再是天气,平淡语言下的不满和猜忌,让一本日记落入了名利的深渊。《方方日记》封面《论语》曾有言:“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方方日记》中出现了无数次的我听说、我听医生朋友说……这些道听途说来的信息先不说真假,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在影响着公众的信任和担忧。因为是日记,所以真实性无考。就连她自己也说,自己所写的只是“随心所欲,把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写下来而已。”中国的文人是有风骨的,他们敢“舍生就义,且死不旋踵”;能苟且忍辱,成千古文章,因此他们本称之为文人。方方作为一个前作家协会的主席,本该有着文人的风骨,但却在名利面前卑躬屈膝。文笔犀利,文字文艺,颇有才华那又能怎么样?一个失去了中国信仰的人又怎么可能写出真正的文章作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疫情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那些献出生命的志愿者,那件肩负重担的逆行者不是应该被赞美么?怀疑、不信任、猜忌、甚

方方三月一日的日记:尘埃满布的方方日记(1)

作家方方

一本《方方日记》的出世,一时间激起了舆论千层浪。《方方日记》是作家方方在疫情期间所写的一本日记,从武汉封城的第三天开始,陆续记录了在这期间的喜怒哀乐以及所见所闻、甚至是诸多的听说。

古语有云:“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文章自古以来就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的载体。因此文章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所以公之于众的文章总是下笔慎之又慎。但是最近一本日记被上架出售,成为了公开版的私人日记。《方方日记》其实如果作为一本记录作者自己思想和日常生活感悟的私人日记,内容如何都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一旦被出版,就会成为公众读物,作者的思想和感悟会开始影响公众行为和思想。

记得她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时代的灰,对个人来说就是一座山。”而这次,她的那本落满灰尘的《方方日记》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未来中国文化的一座山,一座阻碍中国文化发展的山。《方方日记》里记录了她在武汉封城的那些日子里,自己的担忧和孤寂,这是真实的,我们不能质疑一个被隔离城市里,每一个人的真实感受。我们可以看到《方方日记》里身为作者的她是具有悲悯、勇猛的心情。但是她所看到的就只是她所看到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方方在写《方方日记》时只是记录了武汉封城的那段时间,那时的欧美疫情还没有大爆发,中国人能了解到的也只有眼前的中国。而如今,中国已经取得到了抗疫的胜利,成为了全球疫情大爆发的一寸净土。欧洲的意大利、发国、丹麦死亡人数日日攀增,而美国更是数以万计的增加。意大利甚至最近还出现了养老院的饿死事件。这些是方方没有看到的,是方方日记中未曾出现的真实。

方方三月一日的日记:尘埃满布的方方日记(2)

《方方日记》封面

《论语》曾有言:“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方方日记》中出现了无数次的我听说、我听医生朋友说……这些道听途说来的信息先不说真假,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在影响着公众的信任和担忧。因为是日记,所以真实性无考。就连她自己也说,自己所写的只是“随心所欲,把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写下来而已。”中国的文人是有风骨的,他们敢“舍生就义,且死不旋踵”;能苟且忍辱,成千古文章,因此他们本称之为文人。方方作为一个前作家协会的主席,本该有着文人的风骨,但却在名利面前卑躬屈膝。文笔犀利,文字文艺,颇有才华那又能怎么样?一个失去了中国信仰的人又怎么可能写出真正的文章作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疫情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那些献出生命的志愿者,那件肩负重担的逆行者不是应该被赞美么?怀疑、不信任、猜忌、甚至是一语双关的日记,完全一本落满了灰尘的、没有希望和信仰的废纸。“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你以为自己的口诛笔伐、含沙射影为自己还得了名利,却在无形之间丢掉了作为人的良知和本性。

日记不再纪实,开头不再是天气,平淡语言下的不满和猜忌,让一本日记落入了名利的深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