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只有真正质朴的东西才能打动心灵(是活到极处的姿态)

只有真正质朴的东西才能打动心灵(是活到极处的姿态)因为虚伪必然失去信任,而且过于狡诈的心思,必然违背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我们总以为靠自己的机巧能够获得利益,获得名利,但是殊不知,从客观角度来说机巧狡诈的心思,却是损伤本性的罪魁祸首。意思就是说:笔直的东西好像有一些弯曲,灵巧的人好像有一些笨拙,最善变的人,好像不善言辞。《道德经》之中,老子用辩证法的方式,阐述的是事物相对转换的真理。对于人生来说,自我主观的意识就是人生最大的谎言,有的时候,我们也会陷入自己主观意识的愚昧之中。

《道德经》:简单,是人生的大智慧。

只有真正质朴的东西才能打动心灵(是活到极处的姿态)(1)

人生不需要小聪明,而需要大智慧。

但是世人却总被小聪明模糊了自己的意识,生出许多狡诈的心思,最后也是得不偿失。

正所谓说“大智若愚”,人生最高的智慧就是难得糊涂,一切归于质朴。

《道德经》之中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意思就是说:笔直的东西好像有一些弯曲,灵巧的人好像有一些笨拙,最善变的人,好像不善言辞。

《道德经》之中,老子用辩证法的方式,阐述的是事物相对转换的真理。

只有真正质朴的东西才能打动心灵(是活到极处的姿态)(2)

对于人生来说,自我主观的意识就是人生最大的谎言,有的时候,我们也会陷入自己主观意识的愚昧之中。

我们总以为靠自己的机巧能够获得利益,获得名利,但是殊不知,从客观角度来说机巧狡诈的心思,却是损伤本性的罪魁祸首。

因为虚伪必然失去信任,而且过于狡诈的心思,必然违背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道家思想中认为,天道自然,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根本规律。而顺应自然,不以自我的狡诈心思为主导,便是顺应规律的最好方式。

只有真正质朴的东西才能打动心灵(是活到极处的姿态)(3)

在晋惠帝时期,太子司马遹,从小的时候就特别聪明。

有一天宫中夜里失火,武帝登楼观看火势,太子就拉着武帝的衣角,让武帝藏在暗处,武帝问太子:“为什么要藏在暗处?”

太子说:“黑夜慌乱,你应该以防万一,你不要让火光照到你的脸。”

那个时候司马遹才5岁,武帝听了大吃一惊。

后来又有一次,司马遹随着武帝去检查猪圈,他指着满栏的肥猪就问武帝:“这些猪养那么肥了,怎么不杀了犒赏将士,反而让这些猪在这里白白浪费粮食。”

武帝听了之后,摸着太子的头就说:“这孩子以后必成大器,定能使我的国家昌盛。”

后来司马遹长大之后,竟然因为贾后的谗言而被废惨死,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太子啊。

只有真正质朴的东西才能打动心灵(是活到极处的姿态)(4)

这里提到的两件事情都是非常细小的,但是可以看出司马遹的聪明细心,这本是一个优点,但是他最后却不幸惨死。

对于人生而言,智慧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生存,但是有的时候聪明却反被聪明误,过于机智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苏东坡在人生中年的时候小儿子出生,苏东坡就写了这样一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吾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可见苏东坡对于机智心思的厌恶和排斥,他认为人生保持一种愚笨和糊涂,反而能够保全自己,免除一些灾祸。

只有真正质朴的东西才能打动心灵(是活到极处的姿态)(5)

《菜根谭》中说:文章作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有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如果写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没什么其他的特别之处,只是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的恰到好处。人的品德修养,如果炉火纯青时,和平凡人无异,只是回归到纯真质朴的性情而已。

对人生来说,越是简单越是纯粹的东西,越是令人回味。好文章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简单质朴。

人活着也是如此,能本着自然之道,一切保持着淡然淳朴的姿态,没有过多的狡诈心思,没有过多的娇柔造作,那么就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如果世人都能本着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以淳朴的本性与人相处,那么人类也必将和谐,而且这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只有真正质朴的东西才能打动心灵(是活到极处的姿态)(6)

现在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总是不断的在寻找一些捷径,并且学习各种各样狡诈的心思和方式,来获得名利和利益。

但是殊不知,越是狡诈,就越是背离了人生的天道本源,而遵循天道,才是人生最终有所成就的必然策略。

所以换一种方式,遵循内心的质朴,一切返璞归真,摒弃狡诈才是最好的方式。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