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梁羽生对金庸的贡献(梁羽生写作风格偏于传统)

梁羽生对金庸的贡献(梁羽生写作风格偏于传统)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梁羽生之于武侠,无疑是宗师级别,他的国学根底非常深厚,家国情怀浓郁。但坦率而言,他的风格偏于传统,就阅读快感来说,不及机智古怪的金庸和狂狷不羁的古龙,归根结底,还是按牌理出牌稍多了点。梁羽生听了这话,星夜逃到香港,不久,他的父亲在运动中被杀害。从此之后,梁羽生移民香港几十年,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重新踏上大陆的土地。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三位武侠巨星曾经给我们编织过太多的武侠梦,古龙的小说以奇谲诡异独树一帜,为人处世也放任潇洒,相比之下,金庸和梁羽生更多的将家国历史这样的大主题融入武侠小说之中,显得更加淳厚。梁羽生小说里的家国思想,其实源于其沉痛的家国记忆。梁羽生的父亲陈信玉是地主,因为阶级原因被杀。梁羽生的父亲陈信玉,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爱国乡绅。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组织过乡团,保护过一批逃难前来的文化名人,可以说,他是中国民

梁羽生对金庸的贡献(梁羽生写作风格偏于传统)(1)

梁羽生对金庸的贡献(梁羽生写作风格偏于传统)(2)

(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

“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概平生”。

在澳大利亚悉尼的麦考利公园的公墓中,一块墓碑上刻着上面这句话。墓碑之下,安息着华人武侠大师梁羽生的英魂。

2009年1月22日,新派武侠小说鼻祖梁羽生在悉尼去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

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三位武侠巨星曾经给我们编织过太多的武侠梦,古龙的小说以奇谲诡异独树一帜,为人处世也放任潇洒,相比之下,金庸和梁羽生更多的将家国历史这样的大主题融入武侠小说之中,显得更加淳厚。

梁羽生小说里的家国思想,其实源于其沉痛的家国记忆。梁羽生的父亲陈信玉是地主,因为阶级原因被杀。梁羽生的父亲陈信玉,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爱国乡绅。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组织过乡团,保护过一批逃难前来的文化名人,可以说,他是中国民间最后一批保留着“士大夫”情怀的乡绅。

梁羽生对金庸的贡献(梁羽生写作风格偏于传统)(3)

1940年,16岁的陈文统写过一首《人月圆》:不堪回首当年事,休上望乡台,故园荒芜,故人零落,故迹难埋。想来竟是一语成谶。那是运动的1950年,刚从岭南大学毕业的梁羽生,那时候还叫做陈文统,他因为收到家信,说父亲被人诬告下狱,让他速回。刚回到广西老家,一位同学拦住了正在赶路的他,告诉他:“现在农村到处都在开展运动,你回去不单救不了父亲,只怕自身都难保”。

梁羽生听了这话,星夜逃到香港,不久,他的父亲在运动中被杀害。从此之后,梁羽生移民香港几十年,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重新踏上大陆的土地。

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梁羽生之于武侠,无疑是宗师级别,他的国学根底非常深厚,家国情怀浓郁。但坦率而言,他的风格偏于传统,就阅读快感来说,不及机智古怪的金庸和狂狷不羁的古龙,归根结底,还是按牌理出牌稍多了点。

梁羽生的武侠之所以传统,是因为它的故事,完全遵循了中国戏剧的脸谱化审美——好人坏人泾渭分明,行侠仗仪自有规范,非黑即白,没有灰色地带。所以梁先生的英雄美人,往往单薄无力,不那么让人念念不忘。

梁羽生对金庸的贡献(梁羽生写作风格偏于传统)(4)

但是在八十五年的岁月里,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经典的武侠小说,像《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白发魔女传》《大唐游侠传》等等。这些武侠小说经常被改编成影视剧,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岁月。

梁羽生先生的武侠小说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优点也很突出,比如女性人物,就比金庸笔下的更有特性。金庸笔下的女人们虽然貌似很有性格,甚至离经叛道,但是就算她们再武功高强,才貌出众,也无非是依附于某个男人身上的小女人罢了,她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心爱的男人。那些对男主角曾经不好过的女人,没有一个会得善终。

梁羽生对金庸的贡献(梁羽生写作风格偏于传统)(5)

反观梁羽生——女人,可以是梁羽生小说里的一根反骨,但却永远是金庸小说里男人的一根肋骨。在《白发魔女传》里,自始至终武功最高强的竟然是个女人,而且是个正邪不分的大魔头,她所爱的男人,别说没有建功立业的可能,连性格都是那么的优柔寡断,没有大侠气概。《云海玉弓缘》里的厉胜男是梁羽生笔下的又一个女魔头,她用一个在人格和精神上完全独立的女人的方式爱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即便是《萍踪侠影录》里柔情似水的古典女子云蕾,她的家国意识也并非是像黄蓉那样完全来自于对爱人的夫唱妇随。

梁羽生对金庸的贡献(梁羽生写作风格偏于传统)(6)

在小编看来,梁先生的小说是看似太过刚正,其实反骨暗藏。金先生的小说恰恰相反,是姿态叛逆,故事的内核其实十分传统老实,主要满足了男性群体的意淫。

有人说梁羽生更像个知识分子,而金庸才是真正的大侠,这句话某种意义上说中了真相,梁羽生先生的小说也许没有金庸的机智和古龙的奇诡,但却有着批判精神、人文情怀,真正具有的现代意义。

也许在很多年以后,我们追根溯源,越过金庸,重读没有被类型化的梁羽生,才能真正读懂梁羽生先生。

金庸曾凭吊梁羽生时说:“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署名为——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既可见两人的情谊,又可见金庸先生的谦逊。而武侠大师梁羽生的名字,并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读者的心中淡漠。我们永远怀念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