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网络建设方法(基于绿色共享理念的实用型乐道网一体化规划设计初探)
生态网络建设方法(基于绿色共享理念的实用型乐道网一体化规划设计初探)自20世纪最后十年开始,乐道理论与实践在全球的影响日趋强烈。1992年美国学术界首次召开了以乐道网规划设计为主题的探讨会,此后意大利、法国和葡萄牙也先后组织了乐道国际研讨会;2001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38届IFLA大会中有两个主题和15位学者的研究报告是以乐道为主;2002年欧洲风景园林教育联合会议中,约半数的议题是围绕乐道展开。来源:戴菲,胡剑双.乐道研究与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中央五大理念和“两山理论”持续推进,生态理论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建设领域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重要抓手,乐道建设开始城市建设的热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梳理下国内外乐道的发展进程及理论研究情况,以此指导我国的乐道网建设。奥姆斯特德主持设计的波士顿“翡翠项链”被学术界公认为是首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乐道案例,而彼时“乐道”这个名词却还
[摘要]近年来,乐道逐渐成为我国新时代大多数城市践行中央“绿色”“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兴起一股乐道建设的持续热潮。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外乐道理论和发展历程,发现乐道已经从最初的道路绿带、公园道发展成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乐道网一体化实用型规划设计为例,试图探索总结出规划编制的一体化模式,即规划设计 近期实施方案 设计导则指导乐道网建设实践,旨在在于引导市民自行车出行,改善城市市民出行结构,引导道路交通秩序,进而推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力求保证规划设计的实施落地效果。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reenway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most cities in China to practice the "green" and "sharing" development concept in the new era and a continuous hotspot of Greenway construction has sprung up. By combing the theory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reenway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e author conludes that Greenway has developed from the initial road green belt and Park Road to urb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aking the integrated pract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Greenway network in Luoyang a famous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integrated mod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that is planning and design recent implementation scheme design guidelines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Greenway. The purpose is to guide citizens' bicycle and walk travel improve urban citizens' travel structure guide road traffic order and the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strive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lanning and design.
关键词:实用型 林荫大道 乐道 人文遗址乐道 山林郊野乐道
Key words: practical mode Boulevard Greenway cultural Greenway country Greenway
1 乐道相关研究及实践概述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中央五大理念和“两山理论”持续推进,生态理论绿色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建设领域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重要抓手,乐道建设开始城市建设的热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梳理下国内外乐道的发展进程及理论研究情况,以此指导我国的乐道网建设。
奥姆斯特德主持设计的波士顿“翡翠项链”被学术界公认为是首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乐道案例,而彼时“乐道”这个名词却还未出现,因此乐道并不算是个全新的概念,其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演变(表2-1)。
表1:乐道理论发展历程
来源:戴菲,胡剑双.乐道研究与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自20世纪最后十年开始,乐道理论与实践在全球的影响日趋强烈。1992年美国学术界首次召开了以乐道网规划设计为主题的探讨会,此后意大利、法国和葡萄牙也先后组织了乐道国际研讨会;2001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38届IFLA大会中有两个主题和15位学者的研究报告是以乐道为主;2002年欧洲风景园林教育联合会议中,约半数的议题是围绕乐道展开。
国外乐道理论著作中最为经典的是查尔斯·莱托的《美国乐道》,该书阐释了开展乐道运动的原因、意义和途径,概括了乐道的五种类型,并详细分析了16个美国乐道实例,涵盖了河流修复、遗产保护、风景游憩等多方面内容。弗林克和西恩斯所著的《乐道规划·设计·开发》主要介绍了乐道从计划筹备到建成后管理的整个过程,并结合美国乐道案例说明了乐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个方面的方法与技术。罗布·H·G·容曼和格洛里亚·蓬杰蒂所著的《生态网络与乐道——概念·设计与实施》从生态网络规划理论和实践案例出发,展现生态网络和乐道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规划提出建议。
美国对乐道的研究是当前最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广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范围几乎涵盖了乐道建设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概念界定到规划设计的方法、技术,再到建成后的管理、反馈;二是研究尺度既有大尺度的全美乐道系统规划,也有中小尺度的城市、社区乐道网规划。深度表现在研究视角不仅仅是景观休闲方面,还兼顾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视角。欧洲的乐道研究更加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生物栖息地网络、河流的生态环境恢复等生态功能。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欧学者从自然生态系统角度出发,侧重于恢复广布的廊道和生境孤岛,构建国土范围的生态网络,而东、中欧学者则从人类的角度出发,侧重于自然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稳定性的研究。日本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因此将如何实现防灾避险作为了乐道的研究重点。新加坡对乐道的研究常常结合排水系统和道路系统考虑,重点关注休憩游憩功能,强调乐道的连通性。
国内乐道的理论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外乐道理论的引入、国外乐道案例的介绍以及国内乐道建设思考和探索三个方面。
国外乐道理论的引入方面:周年兴等对国外乐道的概念进行详细剖析,分析了乐道的五大功能,总结乐道规划的战略决策和乐道设计的五个方面。彭忱霖等介绍了绿色通道的概念,并从五个方面对绿色通道进行了思索。赵兵等介绍了休闲乐道的概念,在对国内外休闲乐道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基础上联系我国休闲乐道的结构和规划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李莉等介绍了河流乐道的定义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对河流乐道的尺度、宽度、景观过程等进行了综述。
国外乐道案例的介绍方面:韩西丽详细介绍与分析了卢布尔雅那市环城乐道的主体通道、节点系统和标识系统,提出环城乐道应以简洁的形式营造多种服务功能。孙帅等翻译了查尔斯·A·弗林克撰写的迈阿密河道,指出应利用乐道理念对河流的自然、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张天洁等详细阐述了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系统的规划目标和思路,并针对排水道缓冲区、车行道保留区等特殊区域展开具体景观设计介绍。部光发等详细分析了芬兰乐道系统的六大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发展慢行乐道的建议。
国内乐道建设思考和探索方面:张笑笑以上海市为例依次对城市绿地、人文游憩资源、道路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评价,运用叠图的方法构建了城市游憩型乐道网路线图,并对滨河、历史、交通三种类型的城市游憩型乐道提出了规划模式设想。田逢军等以上海市为例提出城市游憩乐道复合设计的原则和理念,并根据特征定位和主体功能分别对河流型、道路型及绿带型三种不同的游憩乐道展开具体复合设计。刘滨谊等对乐道的生态功能和意义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条规划途径。朱江对乐道网规划方法进行了探索,指出其具有四大步骤即现状调查、目标定位、总体布局以及分期建设。
2洛阳城市发展的发展特征、问题及目标如何利用现有的“五山环抱,四水中流”的城市自然生态格局,保护环境,引导市民自觉使用自行车低碳出行,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城市命题。为此,需要梳理目前洛阳市城市交通状况和困境,尝试通过乐道网构建串联城市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公共设施,构建一种新的生态、文化和研学旅游交通方式,凸显城市特色,丰富大遗址展示利用功能,助力洛阳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成为共识的情况下,乐道建设成为城市的重要抓手。
目前,洛阳市城市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2.1现有乐道网问题总结洛阳市市域西高东低、主城区的地势平坦、河流丰富、周边群山环抱,孕育了洛阳浑然天成的乐道体系。伴随着城市建设逐渐成形的人行道体系、滨江步道、遗址公园等,主城区已形成部分不同类型乐道,为城市规划整个乐道网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从全局来看仍不完善,还存在不少问题。
(1)生态网络不健全
目前,洛阳市对于绿色空间的建设还停留在开放空间和公园建设的层面上,虽然大力提倡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为城市增加了大量的绿地,也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体现。但是,基于乐道理论,在相同的面积情况下,乐道所能服务到的市民远远大于方形绿地。盲目地追求大公园的建设,也会带来一些错误极端的现象。公园建设并不是越大越好,一些面积较大的“中央公园”不仅阻断了交通,其公园本身的使用率也不理想。国外一些先进的思想早已提出了均匀分散在城市中的绿色空间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比一个大型集中的公园要高。但在洛阳现阶段仍偏向于城市美化运动,对乐道的认知和关注还远远不够,使得洛阳对于乐道建设的研究匮乏。
(2)现有资源整合不够
洛阳市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街区,这是构建乐道的重要介质。但因没有相应的上位规划以及乐道建设导则,使得众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乐道与城市之间缺乏良好的联系;乐道与周边景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洛阳在城市建设中,并未加强文化性的表达。作为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容纳了多元的文化,如遗址文化、运河文化、牡丹文化、工业文化等,但这些文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开发利用转化为文化产业。
(3)慢行体系不够完善
绝大多数乐道都是和慢行体系紧密相联的,然而现有的慢行体系的不够完善使得乐道不能很好地串联,形成一个系统的乐道网。经过分析发现洛阳现有的慢行体系有以下问题: 洛阳城区部分地段慢行环境恶劣、空间拥挤、交通设施不足、机动车道侵占人行道、行人随意穿越道路、人车混行等现象尤为严重,道路建设缺少系统化的梳理,使得大量道路可达性、舒适性、安全性不足。 部分慢行系统只侧重于对局部居住区或商业街区步行环境的建设,对整个城市缺乏完善的体系构建,导致在大的范围内,慢行道不能有效的串联,而且现有的慢行道没有进行等级层次划分。
2.2乐道网规划目标2.2.1 总目标及发展路径规划最终形成公园和乐道相互交织的全域游憩绿地体系 “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绿色休闲圈 彰显山水人文宜居洛城 建成“线珠织体系,宜居人文城。五山环古都 四水润牡丹.”理想人居城市。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鼓励绿色出行,建设健康洛阳;凸显城市特色,丰富大遗址展示利用功能,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串联绿地游园,整合生态资源,构筑与城市结构相契合的乐道网格局。
2.2.2分项目标(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打造人地和谐的生态城镇
以打造生态洛阳为方向,努力改良市域江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山体、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优化山、河、湖、田共具的生态格局。通过乐道网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休闲游憩空间,从而提升洛阳市人居环境和居民幸福指数。
(2)完善旅游线路组织,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城镇
加强市域及城区内旅游资源间的有效衔接,改变各景点“孤岛”现状,结合乐道系统建设,串联各类旅游景点,优化旅游线路,提升旅游生态城镇的形象。
(3)保护历史人文资源,建设底蕴深厚的河洛文化
通过加强洛阳整体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物保护点的保护,特别是周王城及隋唐洛阳城遗址的保护和资源挖掘提升,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弘扬河洛文化。
(4)优化城市慢行系统,创建幸福宜居城市。
强化城市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提升慢行系统的贯通性和景点衔接性。
3 洛阳乐道网一体化实用型规划设计实践3.1 乐道的由来“乐道”(洛道)即洛阳乐道,可以说是具有洛阳特色的乐道的创新性的提法。它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它不仅要体现洛阳特色,还要串联起洛阳市老街老巷老建筑、好山好水好风光、游园小区大公园的 生态道、人文道、运动道、休闲道。
3.2 规划理念规划以问题导向为抓手,目标导向为依托,针对提升居民交通出行方式,凸显城市特色,丰富大遗址展示利用功能,助力洛阳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选取坡度、交通、水系、兴趣点等多个因子建立模型,对洛阳都市区和中心城区进行乐道选线适宜性评价,划定科学合理的乐道线性路径。
洛阳都市区乐道选线适宜性评价图
洛阳中心城区乐道选线适宜性评价图
在此基础上,根据乐道各自的功能将乐道划分为区域级乐道、城市级乐道、社区级乐道三级,并根据特点划分为滨水乐道、人文乐道、都市乐道、郊野乐道四大类。同时依托现状公园、城市书房建设配套相应的三级驿站系统,建立与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公益自行车、共享单车、停车场设施相衔接的换乘系统。最后为便于管理控制与落地,编制乐道规划设计导则来引导下一步项目设计与建设,形成乐道设计全周期闭环。
乐道导则系统构建图
3.3 发展策略策略一:绿色为脉,串联整合生态资源,构筑与城市结构相契合的乐道网格局
充分利用和依托现有的滨水道、公园园道、城市道路等,串联遗址、公园绿地等,使分散的碎化的生态斑块和资源相互联接,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同时,通过划定和保护“乐道控制区”,逐步修复和提升乐道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功能,改善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的生境,并保持生态基底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从而进一步完善生态功能和网络格局。
策略二:文化为魂,挖掘历史人文和城市特色,丰富乐道网的空间与功能内涵
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是乐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任何形式的开放空间相比,乐道更具社会和个人的交流功能。通过乐道网的规划建设,应该有助于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强化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精髓,激发市民的地方归属感和自豪感。
策略三:使用为本,创造积极而丰富的活动空间,带动乐道沿线经济发展
乐道网规划建设的目的是鼓励市民广泛使用乐道、参与乐道活动,这就必须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使其成为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即通过空间环境与乐道设施的有效供给,满足散步者、远足者、骑自行车者、慢跑者、坐轮椅者、野外鸟类观察者、自然爱好者、野营者、攀岩者、郊游者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在乐道运营管理等方面,还可以与学校、社会团体等建立广泛的联系,引导市民积极融入其中,活跃乐道气氛。如组织学生参加野外体验、认知和爱护野生动物,植树造林等户外活动;举办免费展览、户外电影、文艺表演等各种公益活动。
策略四:慢行为媒,支持步行或非机动交通出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针对各级乐道的功能和特点,规划提出洛阳市区内社区乐道五分钟可达、城市乐道15分钟可达、区域乐道30至45分钟可达的建设覆盖目标。尤其在社区乐道的构建中,要求乐道尽量串联社区的主要滨水道、林荫道、公园、街头绿地、文物古迹、以及广场、标志性节点、商业步行街等城市公共空间,局部可考虑设立必要的环形线路,使居民能够充分而便捷地利用乐道网,与城市生活建立紧密联系。同时,规划通过轨道换乘站点实现乐道与轨道交通的衔接;通过在乐道经过的国省道、城市干道两侧设置自行车和人行道的方式实现乐道与国省道、城市干道的衔接;通过客运站场、公交站场、机动车停车场周边的接驳点与静态交通进行衔接,形成多元的便捷换乘系统,提升乐道的可达性。
3.4基于“绿色共享”理念的乐道网规划重点内容3.4.1乐道网规划规划形成都市区乐道总长809.87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郊野型乐道环323.82公里,河流生态乐道348公里,公路生态乐道138.05公里。
(1)“一环四带多轴”的洛阳都市区区域型乐道格局。
一环指中心城区郊野型乐道环。四带指四河生态乐道,伊河乐道、洛河乐道、涧河乐道、瀍河乐道。多轴指以组团间六条快速通道为依托,构建区域乐道轴线。
洛阳中心城区乐道网规划
3.4.2 乐道驿站分类分级洛阳都市区内区域型乐道实行分级分类控制,对河流生态乐道实行三级乐道宽度控制;对道路生态乐道实行两级乐道宽度控制。
区域乐道控制一览表
洛阳中心城区内乐道实行三级四类控制。三级分为区域性乐道、城市乐道、社区乐道。总长665公里。5条区域绿道 12条城市绿道, 11条社区绿道。分类控制方面,包括滨水乐道290km、人文乐道65.4km、郊野乐道167km、都市乐道112km。
洛阳中心城区乐道网分类图
3.4.3 乐道驿站系统规划洛阳都市区规划三级驿站体系(双侧布点),其中一级驿站14个,二级驿站22个,三级驿站26个;中心城区共规划驿站39处,其中一级驿站(11处);二级驿站(15处);三级驿站(13处)。
3.4.4 乐道接驳系统规划规划逐步建立与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公益自行车、共享单车、停车场设施相衔接的换乘系统。
3.5 控制与引导针对乐道的规划如何便于管理和怎么落地两大问题,本次规划进行了《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编制,重点从游径及绿化系统、交通接驳、服务设施、标识系统四大方面进行了细化设计引导,明确了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保证乐道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乐道规划设计导则图
4 结语乐道规划建设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升洛阳城市品质、实现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满足全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举措,对洛阳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乐道的逐步普及,乐道在城市中的功能也从原来的单纯景观功能向交通功能转变。这一经验从国内的珠三角迅速推广至全国各地。它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良好景观的同时,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乐道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模式应该得以重视并推广,特别是后期运营管理是乐道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着乐道的可持续性和便民性。同时乐道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动态更新完善的,需要更多地参与者进行跟踪完善。
高质量的乐道离不开周全的设计,更离不开持久的精心维护与管养。乐道在城市中不仅发挥着生态功能,更承载着社会、交通、经济等复合功能,也希望高质量的乐道能在未来城市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成为真正的绿色出行便民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科技引领智慧道、山水游憩休闲道。
参考文献[1]吴志才.广东乐道的发展阶段特征及运行机制探讨[J].规划师,2015(4)
[2]马向明,程红宁.广东乐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J].城市规划,2013(2):38-44.
[3]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乐道建设管理规定[Z].2013.
[4]乐道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对策——以珠三角乐道网为例[J].热带地理,2013,(4):504-510.
[5]韩西丽,王烨.城市社区乐道的服务效率及设计优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规划,2020(4):90-96.
[6]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J].城市规划2007(5):10-23.
[7]洛阳市中心城区乐道网专项规划.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
[8]洛阳市绿道规划设计导则.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
作者简介:李矿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洛阳规划院名城分院副院长,洛阳市第七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河南省勘察设计协会专家、河南科技大学兼职教师、洛阳市知名规划专家。曾主持、负责或参与设计了各类规划设计项目近千项。其中包括:《洛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洛阳市洛偃一体化规划》、《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洛阳一中心六组团发展规划》、《洛阳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隋唐洛阳城遗址总体规划》、《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发展战略规划》、《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选址论证报告》、《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选址论证报告》、《应天门北广场规划设计》、《洛阳市时代中轴线规划设计》、《南山公园总体规划》等,获国家、省市各级奖项百余项,发表核心期刊、国家、省级期刊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