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他对李银桥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听见李银桥这样的回答,毛主席摇了摇头。之所以姓李,是因为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敏、讷二字,则是取《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之语。李银桥不知主席为何会让自己一个外人评价他的两个女儿,不过,一想到这两位高干子弟日常和大家一起吃食堂,生活简朴,丝毫没有高干子弟的做派,忍不住夸赞道:“都很好,她们没有某些高干子女那种容易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她们要求自己严格,有上进心。”

1956年,毛主席正在院里散步。

他的侍卫长李银桥陪在身边。

毛主席忽然问了李银桥一个问题:“你觉得李敏好还是李讷好?”

李敏和李讷,是毛主席的两个女儿。

之所以姓李,是因为毛主席曾化名:“李德胜”,敏、讷二字,则是取《论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之语。

李银桥不知主席为何会让自己一个外人评价他的两个女儿,不过,一想到这两位高干子弟日常和大家一起吃食堂,生活简朴,丝毫没有高干子弟的做派,忍不住夸赞道:

“都很好,她们没有某些高干子女那种容易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她们要求自己严格,有上进心。”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1)

听见李银桥这样的回答,毛主席摇了摇头。

他对李银桥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

毛主席为何这样说?

“生活还是跟低的比有好处”

毛主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吃苦吃得还不够,也还没为国家做出过什么突出贡献,就天天吃大食堂。

要知道,食堂的伙食要比一般农民家庭的伙食好得多。

在一般人看来,毛主席对自己的两个子女也太严苛了些。作为共和国主席的女儿,她们能和普通人一起吃食堂就已经很不错了,主席却认为她们还要继续历练。

他对李银桥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得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

李银桥被主席的话所打动,他为毛主席身居高位却依然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所感动。

作为追随主席多年的卫士,李银桥知道,毛主席此言,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这么做的。

“生活还是跟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出息了。”

这句话也是1953年毛主席在散步时跟李银桥说的。

作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2)

对于饮食、服装、居住环境……这些毛主席从不讲究。

这一点,可以从主席在延安时期的生活作风就可以看出。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经重重艰难险阻。毛主席经过长征的捶打,早已锻炼出了坚硬如铁的意志。

到达陕北后,毛主席就住进了破旧的窑洞里。

这种建筑形式是当地人民群众根据地形所创造出来的。

是在山中凿出一个半拱形的洞,稍作加固,在里面砌上灶台跟炕就可以住人了。

这种建筑方式十分朴素,所造出来的房屋自然不会多豪华。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3)

然而在带领红军进入陕北后,毛主席入乡随俗,带头住进了窑洞。

这些窑洞内部空间狭小,光线昏暗,还时不时从顶上掉下来墙皮,衣服和被褥上常常沾满尘土。

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毛主席却能住的怡然自得。

他在陕北的土窑洞中写出了《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不朽篇章。

毛主席曾对共产党的干部讲过:“不习惯蹲窑洞,这是要不得的。”

就在袁家沟一间窑洞的土炕之上,毛主席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4)

黄土高坡生态环境不佳,一到了冬季,草木枯萎,就更是一片萧瑟之景。

但毛主席却能从中看到秀丽的江山。在伟人的眼中,黄土坡萧瑟的冬景后面有祖国万里河山,而在它的前面,这些红军和人民便是中国光明的未来。

所以在这样的心态下,毛主席虽然身处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依然心态乐观,并随着革命形势的改变,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但在经年的革命之中,他却形成了这样的意识,年轻人就该学会吃苦,才能明白一切来之不易。所以他对待自己的子女才会那样。

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回到中国后,就在毛主席的要求下和农民一起干活。

每天天刚蒙蒙亮,毛岸英就和当地农民一起到田间劳作,他细心学习劳动,很快就学会了干农活。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5)

李敏和李讷小的时候也在延安呆过,也过了一段苦日子。

陕北革命根据地缺衣少食,一段时间内只能靠着晋绥军区支援的黑豆过日子。长此以往,人们的嘴唇都被染成了黑色。

1947年,李讷在杨家沟看到当地人民的嘴巴都是黑色的,她不知道为什么,就把这件事以讲笑话的方式告诉了父亲。

毛主席告诉女儿,不该笑话他们,因为他们是靠着吃黑豆打胜仗的。

此后,李讷就在主席的要求下,和大家一起吃黑豆。

陕北条件艰苦,也不会有什么精致的烹饪方式,简单用盐水煮过后,就可以算得上是一顿饭。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6)

李讷年纪小,身体较弱,吃了黑豆不容易消化,但她也没有提出过更换伙食等要求。

毛主席生活得简朴,就连蒋介石也有深刻体会。

也是在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

当年八月,蒋介石乘专机抵达延安。

在枣园,他看到了毛泽东住过的窑洞,门窗是没有刷过油漆的,屋内的墙面也不平整,这一块儿,那一块儿都是掉落的墙皮。

里面的陈设更是简单,只有一张破旧的榆木床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而已。

蒋介石在毛泽东的院子内还发现了一个纺车,他不明白毛泽东一个政治家为何要在院子里放这个。

身边的人告诉他,这是毛泽东自己要用的。

因为延安地区物资匮乏,毛泽东偶尔也会亲自参与劳动。

这让蒋介石感到十分震惊,他一向讲究生活品味,活得精致,他无法理解,毛泽东竟然生活在如此的艰苦的条件中。

更让他无法理解的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竟然能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7)

但老一辈革命家却深刻知道艰苦朴素的意义,它能激发出人类巨大的潜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毛主席在陕北艰苦的条件中一共奋斗了十三个春秋。

这十三年里,毛主席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穿带补丁的衣服,住着土窑洞,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住到了北京,这里的物质条件要比陕北好很多很多,但毛主席却将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继续坚持了下去。

他从不铺张浪费,就吃最简单的食物,火柴盒用完了也舍不得扔,会把它收集起来,用来装散装火柴。

一件睡衣缝缝补补一直使用了很多年,打了六十七个补丁。

毛主席从不觉得自己是国家主席就要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

他布衣素餐,继续为人民而奋斗。

他始终认为,自己作为国家主席,更应该起到表率作用,过简朴的生活。

同时毛主席也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担心自己的子女会奢侈腐化,享受特权。

他曾说过:“很多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8)

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毛主席要求自己的子女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他告诫子女,学习和事业要向上看,生活要向下看。

一次,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给毛主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咖啡和牛奶。

李敏等人难得能吃上了香喷喷的西餐,喝上了咖啡,大家都很高兴。

毛主席知道此事后,立即对李敏等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他知道那时的中国财政紧张,万千中国普通家庭还没摆脱贫困。他没法让自己的子女在这里享受西餐。

毛主席告诉李敏:馒头就是中国的面包。

这句话让李敏记了一辈子,她吃着馒头,喝着稀饭,日子也能过的幸福快乐。

吃穿不能脱离群众,出行也是同样。

李银桥曾担心主席的女儿太晚放学独自回家会不安全,就自作主张派车去接她们放学。

毛主席知道后,要求卫士取消对他女儿的特殊照顾,不许继续派车接。

李敏和李讷,就和其他普通学生一样,自己骑车上下学。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9)

从学校毕业后,她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

毛主席从她们能自己挣钱那一刻起,就不再对她们进行经济援助,李敏和李讷就和万千普通人一样上下班挤公交车,排队吃食堂。

1960年,卫士尹荆山去看望李讷。

只见那时的她面如菜色,整个人气色很不好,尹荆山还担心她生病。

没想到她却告诉尹荆山:“尹叔叔,我确实很饿……”

那时的中国经济状况很不好,李讷作为共和国主席的女儿,也和万千普通人一样忍饥挨饿。

尹荆山将此事报告给李银桥,他感动一阵心疼。便偷偷给李讷送了一包饼干。

长时间处于饥饿中的李讷犹疑地接过这包饼干。

她知道主席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从不许她搞特殊化。

要是吃了这包饼干,她一定会受到批评。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10)

但她实在是太饿了,匆匆往嘴里塞了两块就不敢多吃了。

李银桥见状,感到很难过,他连忙告诉李讷,以后还会给她送饼干。

没多久,这件事就让毛主席知道了,他果然很生气,对李银桥发了火,说他不听自己的话,让自己的子女搞特殊。

李银桥追随主席多年,甚少忤逆。

但他这一次却罕见地与主席争辩道:“别的家长也给孩子送东西。”

李银桥认为,一包饼干而已,又没有多贵重,也不会对国家财产造成损失。

况且,李讷很明显已经很长时间没吃过饱饭了,他送一包饼干过去,也是为了她的身体健康着想。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11)

但毛主席却不这样认为,他大声对李银桥说道:“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女儿!”

因为是毛泽东的女儿,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搞特殊。

困难时期,普通学生都挨饿,他认为李讷也应该和她的同学们一样,只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

若是超出了国家规定的待遇,哪怕是一包饼干,也是不被允许的。

李敏和李讷知道父亲是怕她们成为“汉献帝”一样的人,也就渐渐理解了他。

在生活小事上,主席要求简洁,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毛主席也保持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度。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12)

他告诉李讷找对象不要太有门第成见:“对象要在下面选择。”

1970年,李讷在江西的五七干校认识了一个徐姓的普通服务员,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想结婚。

江青嫌弃对方出身低微,李讷就给主席写信,征求他的意见。

毛主席在简单的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后,就同意了李讷的婚姻。

在他的心里,只要男方人品端正,能吃苦上进,自己的女儿喜欢,就可以了。

完全没有门第成见。

李讷很快和爱人结婚,她在成家后,也继续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衣食住行,和普通人没有两样。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13)

和妹妹一样,姐姐李敏也保持着这样的生活作风。

她的儿子会穿丈夫的旧衣服,女儿也会穿哥哥的旧衣服。

作为共和国的“第一女儿”,李敏和李讷从未享受过特权,她们牢记主席的教诲,和人民一起,过艰苦朴素的生活。

她们知道,正是因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才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李敏在搬出中南海后,住着最普通的房子,吃着最普通的饭,穿着最普通的衣服。

1976年,毛主席病危,李敏回去看望他。

一见面,毛主席就问她:“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李敏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父亲的问题。

看着父亲的病容,她忍不住悲从中来,李敏知道,他们父女相处的时间不多了。

好在他此时神志清楚,还能记住她的年龄。

父女俩进行了短暂的寒暄。

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14)

但主席毕竟体力不支,这次对话很快就得结束。

在走之前,毛主席将右手的食指和拇指连在一起说了一句话。

他身体虚弱,发不了清晰的声音,李敏并没有听清楚父亲到底说的是什么。

只能猜测父亲是问丈夫孔令华还是问自己的母亲贺子珍。

但她终究是没有理解父亲的意思,不知道如何开口。

毛主席见状,也就没有再问,李敏就这样离开了。

几天后,李敏就接到了父亲过世的消息。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举国痛哀。

全国人民自发地为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送行。

他的子女们出席了葬礼。

他们目送着父亲离开,强忍心中的悲痛。

他们知道,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毛主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也将由李敏、李讷等人继续教给下一代。

结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从困难年代中走出来的,在新时代,他们没有被物质腐化,反而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无私的、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才能有今天的中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