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平庸(孩子很平庸父母别失望)
父母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平庸(孩子很平庸父母别失望)父母的此类想法,肯定是让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们,失望和沮丧的。这就好像是,孩子只要没有学习,那么他所说的、所做的事情,就全部都是毫无价值的。毕竟想要在读书学习中出类拔萃,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坚持,而孩子更希望拥有的,一定是可以劳逸结合、偶尔喘息的学业生活。但是在一些典型的“鸡娃家长”眼里:只要孩子吃饱喝足以后,就必须学习,也只能学习。
有不少父母,被社会上流行一时的“鸡娃”观念所影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够在父母和家庭催促逼迫下,获得相比同龄人更加显著的提升和成绩。
甚至,如果孩子没有赢在起跑线上,父母就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
其实大可不必。
比如说那些在父母影响下,每件事情都要争先,每次考试都要第一的优秀孩子,固然让人有些羡慕嫉妒恨,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在与人竞争时不甘落后,迫切需要通过考试和升学,改变自身和家庭阶层的驱动力,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痛苦。
毕竟想要在读书学习中出类拔萃,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坚持,而孩子更希望拥有的,一定是可以劳逸结合、偶尔喘息的学业生活。
但是在一些典型的“鸡娃家长”眼里:
只要孩子吃饱喝足以后,就必须学习,也只能学习。
这就好像是,孩子只要没有学习,那么他所说的、所做的事情,就全部都是毫无价值的。
父母的此类想法,肯定是让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们,失望和沮丧的。
因此,反倒是那些平时工作很忙,不一定能抽出大量时间来陪伴和管教孩子的父母,虽然只有一个相对平庸和不太优秀的孩子,但是在宽容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反倒比那些从小被父母灌输竞争和奋斗观念的孩子,在情绪心态上更加健康。
实际上所谓的“平庸孩子”,在很多时候都是相对而言的。
而这种不管什么事情和什么时候,都要拿别人家孩子来给自己家孩子上课,并且把自己家孩子数落和贬低到一无是处的教育心态。
毫无疑问,是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心中最为深重的噩梦。
因为这样的“比较式分析”,在背后往往涵盖了父母的偏见、固执和功利。
在父母们,将他们心中的优秀孩子和眼前的平庸孩子作比较的时候,往往会首先在头脑中锁定一个固定印象。
而这种类似“即时快照”的比较方式,往往挑选的是孩子一时一刻和一言一行的毛病与弱点,自然不能代表孩子所有的优势和特点。
但是很可惜,有很多家长都特别擅长这种,抓住一点来评判孩子,盯着分数来数落孩子的“批评教育”。
他们习惯于挑出自己家孩子身上的一个点,然后拿出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来仔细观察。与此同时,却对孩子的优势和好处视若无睹。
所以说,有些家长总是说自己家孩子很平庸,这本身,就有可能是个错误。
因为如果提及学习,确实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比较普通,只能算个中等生。但不管是哪个孩子,就算是在性格能力方面再普通,也总会有些地方,是其他孩子比不上,算得上优秀的能力品质。
因此当你感觉孩子似乎过于平庸的时候,真的没必要盲目地焦虑和发愁。
如果我们把每个孩子的各项能力、成绩和品行,都精简为直接的数据和指标,就会发现:
只是罗列和叠加数据,并不能体现和表达出一个孩子的“全貌”。
如果我们单纯只是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又怎么能固执地以偏概全,以此来评判和对待孩子的人生前途呢?
因此,在很多父母眼里的平庸,其实只是一种片面看待和功利思想。
实际上,即便是对于一些被父母和老师称之为“天才学霸”的优秀孩子,在相比到处都是的普通孩子时,也会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更会有很多挫折和失落。
假使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站在居高临下的“上帝视角”来看待孩子,那么我们会发现:
每个孩子都有优秀、积极的一面,也都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更有远不及他人的弱势和短处。
父母又为何因为“鸡娃”而苦恼焦虑,甚至以牺牲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为前提,抱着“为了孩子好”的执念,而对孩子自始至终,灌输着事事争先的竞争思想,破坏了孩子原本平静、乐观和积极的情绪心态呢?
总之,那些认为孩子平庸的家长,必定是首先抱着片面、攀比和偏见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而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止于平庸的家长,内心中又蕴藏着极其强烈的竞争心、进取心和虚荣心,甚至不惜督促逼迫孩子来减少娱乐休息,将全身心都投入在背书做题和备考应试上。
这样的想法和需求,当然并没有什么错。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失之偏颇的看法和急功近利的教育,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
所以说,孩子很平庸,父母别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