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成都口碑最好的冰箱厂有哪些(成都这个爱心冰箱)

成都口碑最好的冰箱厂有哪些(成都这个爱心冰箱)例如一些餐饮店每天剩余、仍在保质期内的食物,但又不能再用作次日销售,捐赠到“爱心冰箱”,既避免了食物浪费,也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减少生活支出。“爱心冰箱”,又叫分享冰箱,主张企业、单位、居民把多余的食物放入室外的冰柜中,供需要帮助的人领取。一方面,解决了单位和家庭因食品超量而变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到家庭困难群体,在国内外都曾有过先例。成都首个社区“爱心冰箱”2017年3月21日,南虹村社区的“爱心冰箱”正式“营业”,这是由社区、社工组织和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的成都首个社区“爱心冰箱”公益项目,也属于社区营造的内容。一开始,“爱心冰箱”的主题是“节约粮食、共享食物”。

据红星新闻消息,8月30日,成都正昊物业华西大厦项目党支部为武侯区林荫街的南虹村社区“爱心冰箱”送来了20件矿泉水。“最近疫情防控,志愿者都太辛苦了。”正昊物业项目经理张斌说。

2022年,长江流域大范围异常高温,各地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爱心冰箱”,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执勤民警等室外工作者,提供了暖心的清凉。

实际上,早在2017年,在武侯区玉林街道(原跳伞塔街道)南虹村社区就启动了“爱心冰箱”公益项目,5年过去了,这个冰箱一直没有“断货”。

源起社区营造项目

成都首个社区“爱心冰箱”

2017年3月21日,南虹村社区的“爱心冰箱”正式“营业”,这是由社区、社工组织和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的成都首个社区“爱心冰箱”公益项目,也属于社区营造的内容。

一开始,“爱心冰箱”的主题是“节约粮食、共享食物”。

“爱心冰箱”,又叫分享冰箱,主张企业、单位、居民把多余的食物放入室外的冰柜中,供需要帮助的人领取。一方面,解决了单位和家庭因食品超量而变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到家庭困难群体,在国内外都曾有过先例。

例如一些餐饮店每天剩余、仍在保质期内的食物,但又不能再用作次日销售,捐赠到“爱心冰箱”,既避免了食物浪费,也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减少生活支出。

乳品企业每个月定期捐赠牛奶,火锅店送来炒饭,社区办公室外的屋檐下,两个立式冰柜,装满牛奶、饼干、矿泉水、方便面。

南虹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强介绍说,“爱心冰箱”的第一批受益者,主要是负责社区辖区内清洁卫生的环卫工人,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困难职工、残障人士,或是因病暂时陷入困境的群众。

成都口碑最好的冰箱厂有哪些(成都这个爱心冰箱)(1)

辖区内的环卫工人来领取爱心食品

玉林和佳环卫公司负责南虹村社区辖区内环卫管理工作的杨琼华回忆,从“爱心冰箱”设立后,70多岁的环卫工人杨大爷和妻子的午餐就有了着落,算得上是享受到“爱心冰箱”福利最长的环卫工人。“环卫工人起得早,中午休息时间也不长,在‘爱心冰箱’领一份爱心饭,就不用匆匆忙忙回去做午饭。”杨琼华说,老两口年龄都不小,但干起活来比五十多岁的环卫工还省心,因为家里经济负担重,夫妻俩干了10多年环卫工,直到前不久才回家休息。

据不完全统计,“爱心冰箱”项目运行的这5年,光是环卫工人,就有五六十人长期受益。

缺少项目资金

“爱心冰箱”运营5年没“断货”

“爱心冰箱”项目有三本“账单”,分别是《食物捐赠接收表》《食物领取登记表》和《志愿者签到表》,在这三本账单背后,正是5年多来,“爱心冰箱”项目的运行痕迹。

成都口碑最好的冰箱厂有哪些(成都这个爱心冰箱)(2)

物资接收表和领取表

“7月27日,林荫街9号桂苑,方便面5件、牛奶2件。”“6月9日,华西坝养老院,矿泉水30件。”每一笔捐赠,都被详细记录。

“请先在登记表上签字。”8月31日上午,5名环卫工人各自领取了一份牛奶和方便面,69岁的魏玉清、71岁的周桂华都是社区老党员,正值暑假,四川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不能到岗值班,两位老党员就帮忙值守,发放食物、做好登记,这是从项目运营开始就有的“默契”。“我们就是小区居民,打一个电话,5分钟就来了。”周桂华说。

“辖区内的火锅店、餐饮店,包括共同发起项目的乳品企业,坚持为‘爱心冰箱’定期捐赠物资。”刘强说,毕竟,“爱心冰箱”项目,最关键的一环,就在于食物物资的收集。最多的时候,“爱心冰箱”每天有50份爱心餐提供,“我们还会主动给环卫公司、社区里有需要的群体打电话,让他们及时来领取。”刘强说。

除了辖区企业、单位的长期捐助,“爱心冰箱”也有院落自治组织的大力支持,比如武侯区桂苑、林荫乐园两个院落业委会,就已捐赠了近千元的食品。田桂萍是桂苑自治小组组长,被社区工作人员亲切地喊做“田孃”,“有时候她看到我们冰箱物资不多了,就主动买一些放进去。”刘强说,有一次,端午节,桂苑组织包粽子,居民们响应倡议,那一天,“爱心冰箱”里多了200多个粽子。

“冬至有羊肉汤,端午节包粽子,都会给我打电话,让我通知环卫工人一定来。”杨琼华说。5年来,已有50多家企业、500名个人为“爱心冰箱”捐赠食物,4000余人次的志愿者在“爱心冰箱”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4000小时。5年的爱心接力中,“爱心冰箱”没有出现过“断货”的情况,更没有一例恶性事件(如食物哄抢等)发生。

“业务内容”转变

从“温暖”到“清凉”

“爱心冰箱”并非没有遭遇过“瓶颈”。

刘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通常情况下,社区营造项目为期一两年不等,运营期间会有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但“爱心冰箱”项目已经超过五周年,在没有任何外来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实属不易。

“项目确实受到了环卫工人和社区特殊群体的好评。”刘强说,这个公益项目能切实给居民群众带来好处,所以社区决定保留下来。但运营期结束,爱心企业、单位业务调整,不再有稳定持续的物资捐赠,项目如何坚持下去?

这得益于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的爱心接力,以及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个人的加入。

刘强告诉记者,南虹村社区依托辖区内爱心企业,成立了“虹公益爱心联盟”,目前已经有54家爱心联盟企业,“像农商银行、凉山宾馆,听说‘爱心冰箱’缺物资了,马上就送来了。”

成都口碑最好的冰箱厂有哪些(成都这个爱心冰箱)(3)

正昊物业为爱心冰箱捐赠20件水 图据社区

同时,因为捐赠物资的变化,“爱心冰箱”的“业务范畴”也相应做了改变。刘强说,以前主要是炒饭、饼干牛奶等食物,能针对性地提供给低收入群体,现在的物资主要为矿泉水、牛奶、方便面、饮料、面包等,保质期相对较长,加上近期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大量志愿者支持,尤其是前期酷暑,“爱心冰箱”更多地成为社区志愿者、户外工作者的“避暑港湾”。

在物资接收登记表上,记者注意到,8月24日,正值成都被40℃高温炙烤,一名爱心人士捐赠了20只雪糕。“那天来社区帮忙的志愿者比较多。”周桂华回忆说。

记者:于遵素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