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最高级武器排名(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
仁王最高级武器排名(仁王系列名武器背景及现实原型百科)野田繁庆所作面影为打刀,刀身长70.5cm,反约1.7cm,刀茎铭文“繁慶”,另有金象嵌刀铭“面影”。会津藩所持面影为打刀,刀身长2尺3寸6分(约72cm),刀茎铭文“陸奥大掾三善長道”,另有金象嵌刀铭“延宝三年八月十一日 参ツ胴裁断 山野勘十郎久英”及花押;参数:历史上有5把名为“面影”的刀剑,分别为传入池田家的来国行作品、曾为木曾义仲所有的安则作品、木村常陆介重兹所持的初代三善长道作品、会津藩持有的初代三善长道作品,以及江户初期刀工野田繁庆的作品;其中有明确规格记载的仅3把,分别是池田家的来国行作、会津藩所持以及野田繁庆作品。来国行所作面影为大太刀,刀身长3尺3寸(约101cm),有“面影丸”、“面影太刀”(面影ノ太刀)之称。这把就是《仁王》系列里的大太刀“面影”,之后将主要介绍这把大太刀的传承去向;
文丨AshuraSJ@bigfun社区
·面影
种类:大太刀、太刀、打刀
锻造者:来派·来国行。来派是镰仓中期以山城国为中心逐渐繁荣的刀匠集团,其先祖为唐朝或高丽的归化渡来人,故以“来”作为一族姓氏。据说来国行之父来国吉是来自高丽的刀工,因此身为来国吉长子的来国行也有“来太郎”、“高丽太郎”(高麗の太郎)别称。
参数:
历史上有5把名为“面影”的刀剑,分别为传入池田家的来国行作品、曾为木曾义仲所有的安则作品、木村常陆介重兹所持的初代三善长道作品、会津藩持有的初代三善长道作品,以及江户初期刀工野田繁庆的作品;其中有明确规格记载的仅3把,分别是池田家的来国行作、会津藩所持以及野田繁庆作品。
来国行所作面影为大太刀,刀身长3尺3寸(约101cm),有“面影丸”、“面影太刀”(面影ノ太刀)之称。这把就是《仁王》系列里的大太刀“面影”,之后将主要介绍这把大太刀的传承去向;
会津藩所持面影为打刀,刀身长2尺3寸6分(约72cm),刀茎铭文“陸奥大掾三善長道”,另有金象嵌刀铭“延宝三年八月十一日 参ツ胴裁断 山野勘十郎久英”及花押;
野田繁庆所作面影为打刀,刀身长70.5cm,反约1.7cm,刀茎铭文“繁慶”,另有金象嵌刀铭“面影”。
相关典故:
叫“面影”的刀剑有很多把,但这些刀的名称由来大多相同。来国行面影、木村重兹所持面影以及野田繁庆的面影之所以叫这个名称,都是因为此刀的刀面能清晰映照出人的面容,除此之外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内容;会津藩的面影为何叫这个名字原因不明,但会津藩流传有“某位藩主前往江户参觐交代时携带面影,结果夜晚梦见此刀预言将会发生火灾、最后成功从火灾中逃出生天”的故事。
来国行面影的具体由来是这样的:来国行曾受人之托锻造刀剑,在百日内锻造出两把刀。其中,大刀因为刀身光亮如镜能映照出人脸而被命名为“面影”;小刀则被称作“铇丸”或“金丸”,但名称由来不明(和“铇切”是不同的刀剑)。之后,小刀铇丸被献给镰仓幕府执政北条高时,大刀面影则在后来被让渡给长崎为基。至于委托来国行锻刀的委托者到底是谁,则没有明确记载,有北条高时和长崎氏两种主要说法;考虑到面影与长崎氏的密切关系,后一种说法目前被认为更有可信度。
持有者:长崎为基-足利义明-池田辉政-池田忠雄(辉政三子,*注)-池田家
长崎为基(?-1333),长崎思元之子。
长崎氏与九州岛长崎并无关联,其祖是平安末期出身伊势平氏(桓武平氏)的主马判官平盛国;平盛国和其主君屋岛大臣平宗盛被源氏讨伐军逮捕后绝食而死,他的儿子(一说为曾孙)平盛纲后来出仕于北条氏,在承久之乱后得到原属于幕府御家人近藤氏的领地——伊豆国田方郡长崎村,之后便以“长崎”为苗字。在1285年北条得宗家家臣(“御内人”)及幕府直臣(“外样”)对立的霜月骚动后,得势的北条得宗家执事平赖纲飞扬跋扈,最后被幕府讨杀;作为替代,长崎氏一族成为新的北条得宗家执事和幕府内管领,在镰仓幕府后期成为实际上的幕政主导者;
长崎为基的生平并不翔实,主要见于室町时代的军记物语《太平记》——但即使在这本书中,也只在第十卷的“长崎父子武勇之条”(長崎父子分勇の条)这一章提到长崎为基。根据《长崎氏系图》和江户末期编成的《系图纂要》记载,长崎为基通称勘解由左卫门,是北条得宗家家臣·长崎思元(也称长崎昌元、长崎高光)之子;其父亲的兄长是长崎光纲,而光纲之子长崎圆喜和光纲之孙长崎高资在镰仓幕府末期掌握了幕府实权,使得长崎氏一门水涨船高成为大族名门。《太平记》记载,后醍醐天皇发起倒幕号令后,新田义贞在元弘三年(1333)率军攻入镰仓时,长崎三郎左卫门入道思元、长崎勘解由左卫门为基父子守住镰仓极乐寺坂击退倒幕军,但最终因新田义贞军队的奇袭而战死,长崎氏一门其他部分成员则跟随北条高时等北条氏族人自尽于镰仓东胜寺;也有说法称,长崎为基从镰仓逃出生天,之后前往肥前国深津江,成为肥前长崎氏之祖——这一说法在《姓氏家系大辞典》中也有记载,但被认为可信度不高。
足利义明(?-1538),室町时代后期武将,人称“小弓公方”。
所谓“公方”,最初是对室町幕府将军的称谓,室町时代中后期发展为幕府将军足利氏一门在日本各地地方势力的称号。足利义明是第二代古河公方足利政氏的次子,其兄长为第三代古河公方足利高基;足利义明起初是在鹤冈八幡宫出家为僧,但在永正之乱后与父兄对立,还俗后改名足利义明,并在上总国真里谷城主·真里谷信清支持下攻占下总国小弓城,自称“小弓公方”以对抗父兄的“古河公方”。
其后,足利义明因为对外政策而与真里谷信清不和,在后者去世后插手真里谷氏后继人问题,将信清的庶长子信隆流放、拥立嫡出次子信应继承家主,引发信隆不满,信隆遂联合足利义明的侄子(足利高基之子)足利晴氏以及相模国后北条氏与足利义明、真里谷信应对立。天文七年(1538),足利义明组织1万人的军队、自任总大将,前去讨伐第四代古河公方足利晴氏和后北条氏第二代当主北条氏纲,结果因身处劣势且被奇袭而惨死战场(第一次国府台合战),小弓公方家仅足利义明一代即灭亡;其遗臣和子嗣被在这场战事中担任副将的里见义尧所接收并保护,之后成为安房国里见氏的家臣。
池田辉政(1565-1613),池田恒兴次子,播磨姬路藩初代藩主,人称“姬路宰相”、“ 西国将军”。
池田辉政
池田辉政之父池田恒兴是织田信长的乳兄弟,恒兴及长子元助、次子辉政在织田时代都作为信长麾下忠勇之将奋战;信长于本能寺身死后,织田家重臣围绕织田家后继人等问题在清州城开展评定会议,实质形成织田家笔头家老柴田胜家和讨伐反贼明智光秀的羽柴秀吉两派对峙的局面。在清州会议中,信长时代颇有地位的池田氏一门站在秀吉一侧(池田恒兴三子被秀吉引为养子,且本能寺之变后池田恒兴父子迅速与秀吉结盟,参与到天王山合战中,二者关系密切),为秀吉势力进一步扩张起到重要作用,秀吉因而投桃报李、将池田氏一门引为亲信;
天正十二年(1584),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交战,即小牧·长久手之战。此战中,池田恒兴、池田元助皆战死,因此池田家当主之位落到了次子池田辉政头上,在原先美浓池尻城的封地基础上继承父亲的大垣城,共领13万石领地,次年又改封岐阜城13万石。之后,辉政参与了羽柴秀吉发动的纪州征伐、九州征伐等战事,于天正十五年(1587)获得秀吉赐苗字“羽柴”、天正十六年(1588)获赐姓“丰臣”和从四位下侍从官位,在小田原征伐后更被加封为总俸禄15万2千石、领有东三河四郡(渥美、宝饭、八名、设乐)的吉田城主,因而有“岐阜侍从”、“吉田侍从”的通称。
文禄三年(1594),池田辉政在秀吉主导下迎娶家康次女、北条氏直遗孀·督姬,成为家康的女婿,凭借这层关系与德川氏日益亲密。秀吉死后,池田辉政与丰臣政权武断派一同与文治派石田三成对立,在庆长四年(1599)与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其他六名武将袭击石田三成宅邸,迫使三成前往德川家康宅邸避难(“三成袭击事件”)。次年的关原之战中,池田辉政加入家康一方,战后加封播磨姬路城52万石,成为姬路藩初代藩主,并得到国持大名(拥有一国知行领地的大名)政治待遇、在当时所有国持大名中位列第八,被家康暗下委以“监视西国诸大名”的职责;后来又升任从四位下右近卫权少将,成为关原之战后唯二获得少将以上官职的非德川氏一门大名(另一人是福岛正则)。
此后,池田辉政致力于营建整治领地,从庆长六年(1601)开始的8年内,辉政主导了姬路城的大规模改建,使原先建筑体量较小的姬路城一跃成为气势恢宏、拥有巨大天守的名城,更因其风雅的白色外墙和展翅飞鸟般的屋檐而有“白鹭城”雅称,成为现代诸多时代剧中大阪城或江户城的替代场景;同时,辉政还致力于疏通领地内河川和城市扩建,多次担任德川政权营建城池的普请奉行,到庆长十七年(1612)时已官至正三位参议、获准使用松平姓氏,其本人领地52万石,家族中还有弟弟池田长吉的因幡鸟取藩6万石、五子(*注)池田忠继备前冈山藩28万石、六子(*注)池田忠雄淡路洲本藩6万石,一族总领地高达92万石(一说后来检地实为100万石),奠定池田氏一门繁荣的基础,辉政也因此被世人称为“姬路宰相百万石”。
姬路城。现存的姬路城基本保存江户时代面貌,是日本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堡之一
*注:按照出生顺序,池田忠继、池田忠雄分别为池田辉政第五子和第六子。但二人的母亲是德川家康之女督姬,督姬的身份是辉政的“继室”而非“侧室”,地位上高于辉政其他侧室,因此池田忠继、池田忠雄二人在池田氏家谱中被标明为次男和三男;原本按出生顺序排第二的池田政虎则在家谱中被标为七男、出生顺序排第四的池田利政也因同一原因被标为九男。
庆长十八年(1613),池田辉政因中风去世于姬路城,享年50岁。根据当时说法,池田辉政在壮年去世,是因为身负太阁大恩却投奔内府而被太阁秀吉诅咒所致;《埋礼水》则记载,丰臣秀赖的臣属们听闻辉政死讯后十分愕然,认为辉政在世至少能保证秀赖少君平安无事,现在辉政已死,大阪城或许很快就将灭亡——这个说法毕竟并非史实,真实性有待商榷;但就在两年后,德川幕府彻底击溃丰臣氏,淀殿、秀赖母子在大坂天守阁内自尽身亡,恰好对应《埋礼水》中的说法,确实是种谜一般的巧合。
目前状态:来国行面影在享保五年(1720)四月的鸟取城火灾中受损,经重新打造后又在另一次火灾中彻底损毁;野田繁庆所作面影现藏于滋贺县彦根市彦根城博物馆。
·君万岁友成(君万歳友成)
种类:大太刀、太刀
锻造者:古备前派·古备前友成。友成为备前实成之子,曾与父亲实成一同被一条天皇召去锻造刀剑、成为“御番锻冶”成员之一,与伯耆安纲、三条宗近合称“日本三名匠”。
参数:
历史上有两把名为“君万岁友成”的刀,一把是平教经持有的大太刀,另一把是丰臣秀吉在小田原合战前夕赐给津轻为信(弘前藩初代藩主)的太刀。君万岁友成大太刀刀身长3尺(约91.6cm),表面铭文“備前国友成”,里面铭文“君万歳”;太刀具体参数不明,铭文“友成作津軽為信所有”。
相关典故:
君万岁友成本身并无怪力乱神的逸话。清末文学家、大臣黄遵宪(1848-1905)付梓于1895年的《日本国志》第四十卷【刀剑】条目记载,古备前友成作品的特点就是“君万岁”的刀铭,这是因为友成曾被一条天皇召来锻造刀剑所致(原文“一条帝时曾召备前友成造刀,友成之刀多铭‘君万岁’三字”)。
根据《平家物语》记载,能登守平教经在坛之浦海战中就手持君万岁友成大太刀奋战、力图挽回平家颓势,拖着三尺长的大太刀追杀源氏主将源义经;深知教经勇武难挡的义经只好避其锋芒,在坛之浦海上左右腾挪,连跑八艘船躲避平教经追杀,也就是源义经传说中著名的“八艘跳”(八艘飛び/八艘跳び)。身着重铠的平教经逐渐体力不支,最后将身上甲胄解下投入海中,赤手空拳揪住源氏军队两名力士投海自尽;而见证平教经勇武血战之姿的君万岁友成也被其主投入深海,从此不见踪迹。
【牛若战纪】支线任务“响彻平曲”中,有三个具备特殊语音的尸狂。其中,第三名尸狂身着唐皮铠、手持大太刀;如果玩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此人手上拿着的大太刀就是君万岁友成——也就是说,这个尸狂的真实身份就是在坛之浦力战投水而亡的平教经。
仔细观察红框处细节
敌我同着唐皮铠与君万岁友成的对比
持有者:平教经
平教经(1160-1185),平安末期武将,平清盛之侄、平教盛次子,官至从五位下能登守。
平教经
被称作“京城第一强弓精兵”(王城一の強弓精兵)的平教经原名平国盛,是伊势平氏出身的猛将,其事迹主要见于《玉叶》、军记物语《平家物语》等文献;但由于生平混杂于史料和演义性质资料,导致史学界至今仍对此人是否真实存在抱持怀疑态度。
平教经为相国入道清盛之弟·门胁宰相平教盛的次子,在治承三年(1179)叙任能登守一职,之后在平家诸多战事中奋战,被视为平氏一门最强武将。寿永二年(1183),木曾义仲在砺波山(俱利伽罗谷)、篠原二败平家军队后逼近京都,平教经及兄长平通盛一同守卫京都宇治桥,之后随内大臣平宗盛撤出京都、前往赞岐国屋岛,并在当年作为平家军副大将于备中国水岛迎战木曾义仲的军队,大获全胜,打击了木曾义仲的威望,最终导致后者后来被源赖朝讨灭。此后,教经作为平家一门的勇将东征西讨,平定西日本诸多反叛平家的势力。但教经其后的生平就开始模糊混淆,出现数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有战死于一之谷、在坛之浦投海和存活退隐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建于镰仓幕府官修史书《吾妻镜》。《吾妻镜》记载,源范赖、源义经等人在消灭木曾义仲后,于寿永三年(1184)二月攻击平家军队,当月7日大败平家于一之谷,平通盛、平教经皆阵亡于此役。但当时的公卿九条兼实在其日记《玉叶》中则称平教经并未被阵斩,故此说法仍难作为盖棺定论;
第二种说法以《平家物语》为主,史料则有稍晚的《醍醐杂事记》等为证。在这个说法中,平教经独力杀出一之谷、回到平家根据地屋岛,并在元历二年(1185)源氏进攻屋岛时射杀了源义经麾下“四天王”之一的佐藤继信。在坛之浦海战中,平教经陷入血战,不断张弓搭箭射杀源氏士卒,箭矢耗尽后双持大太刀和大长刀奋勇杀敌,在平家实际总大将平知盛劝告下放弃斩杀源氏士卒,转而意欲突袭源氏大将,追杀源氏主将源义经、连跑八条船,最后体力不支,将身上甲胄兵器悉数投入海中,披头散发拖着安艺太郎、安艺次郎兄弟投海自尽,年26岁。这一说法问题在于,镰仓幕府史料《吾妻镜》有关坛之浦海战的战后报告中,无论是战死者还是俘虏皆未提及平教经,而记载教经投海的《平家物语》并非史料、属于经过文学加工的文艺作品,其作为史料的优先级次于当时其它文献;
第三种说法则为地方民间传说,主要流传于日本四国地区德岛县、高知县等地。这一说法称平教经率残部百余人保护年幼的安德天皇从坛之浦逃出生天,来到位于今天香川县东部一个叫水主村的地方,将名字改为旧名“国盛”,在当地开垦土地经营势力,意图再兴平家。但一年后,仅有9岁的安德天皇驾崩,教经只好放弃再兴平家的念头在当地定居终老,大约20年后去世;他留在当地的后代改姓“阿佐”,据说此后仍传承着平家的赤色旗帜。
目前状态:平教经所持大太刀沉于坛之浦;津轻为信所持太刀藏于青森县高照神社,由高冈之森弘前藩历史馆代为保管。
·蛇切丸(蛇切り丸)
种类:大太刀、太刀
锻造者:古备前派·古备前高平。高平是古备前派刀匠高包(一说为包永)之子,同时也是同属古备前派的信房的兄弟;这位刀工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就是其作品中有多达3把都是同一人——畠山重忠所持有。
参数:
历史上有记载的“蛇切丸”有两把,一把是畠山重忠所持大太刀,另一把是长野县松代地区传说中的太刀。前者的规格有3尺8寸(约116cm)、4尺8寸(约146.56cm)两种说法,后者在传说记载中提到是2尺有余(介于61-91.6cm之间)。
相关典故:
《仁王2》中的大太刀蛇切丸是传说中畠山重忠的佩刀,但这把刀为何被称作“蛇切”并无文献记载,仅有一些军记物语中提到畠山重忠在富士川用这把大太刀砍开了一个名叫加地次家的武将的头盔;
长野县松代地区传说中的蛇切丸则有一个“龙神(大蛇)嫁女”的故事:松代有个名为蒲生之池(蒲生ヶ池)的湖,里面住着一位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龙神。蒲生之池之主希望能找个女婿继承家业,于是前往浦田鼻毛之池(鼻毛ヶ池),希望鼻毛之池的龙神能帮自家女儿说一门亲事。鼻毛之池之主翻越御坂峠,来到有好男子的野野海池(野々海池)求亲;结果野野海池之主却说“才不会让儿子与那种污水横流的池塘缔结姻缘”,令作为媒人的鼻毛之池之主和蒲生之池之主名声扫地。愤怒的蒲生之池之主遂找鼻毛之池之主借来宝剑,前往野野海池寻仇,对后者说“我会化作白色波浪与化作红色波浪的野野海池之主决斗,如果你看到红浪占上风,请务必伸出援手”,之后下湖决斗。战斗持续七天七夜,最终以野野海池之主被斩杀、蒲生之池之主获胜而告终,这把从鼻毛之池之主处借来的宝剑遂得名“蛇切丸”;据说现出大蛇本体的野野海池之主的血液从其尸首留下,染红了涉海川和周围的竹林,至今当地还留有“血染竹”(血染めの竹)的传说。
持有者:畠山重忠
畠山重忠(1164-1205),平安末期至镰仓初期的武将、御家人,人称“坂东武士之鉴”(坂東武士の鑑)。
《芳年武者无类 畠山庄司重忠》,月冈芳年作
畠山重忠出身“坂东八平氏”之一的秩父氏,祖上可追溯到桓武平氏的平良文;良文的后人平武纲在后三年之役中追随八幡太郎源义家,凭借战功得到了象征源氏的白色旗帜。到平武纲曾孙、也就是畠山重忠父亲重能这一代,这一支秩父氏嫡流迁居到畠山,以居住地为氏、就此确立了畠山氏。久寿二年(1155),河内源氏栋梁源义朝与其弟源义贤为争夺武藏国而爆发战事,是为大藏合战。秩父氏在这次战争中分为两派,以嫡流畠山重能为首的一批秩父氏武士追随源义朝,而其他以河越重隆为首的秩父氏庶流则追随源义贤。大藏合战最后以源义贤被斩杀而告终,战后关东秩父氏几乎全数效忠于源义朝,以畠山氏为核心团结一心在武藏国经营势力,形成武藏国首屈一指的地方豪族势力。
但源平对立初期,畠山重忠作为平氏一方与源氏对立,直到源赖朝惨败于石桥山之战后才成为赖朝的盟军,作为源氏一方勇将而活跃。《源平盛衰记》记载,讨伐木曾义仲时,畠山重忠与木曾义仲爱妾、以怪力著称的美女武者巴御前对阵于三条河原,并徒手扯断巴御前的袖甲、令后者自知不敌而败退;一之谷合战时在源义经军中(与史实不符,《吾妻镜》所载当时畠山重忠在源范赖军中),因担心爱马“三日月”受伤而在翻越鹎越发动奇袭时将其扛于肩上、从陡崖一路慢慢走下;后来文治元年(1185)征伐四国时,重忠又阻止了差点动手火并的梶原景时和源义经,紧随义经之后出航,并在屋岛海战中推荐那须与一宗高射扇,但之后就返回镰仓源赖朝身边、没参与讨灭平氏的坛之浦海战。
平氏覆灭后,源赖朝、源义经兄弟反目,前者于文治五年(1185)发动了对庇护后者的奥州藤原氏的讨伐。作为幕府重要御家人的重忠在奥州征伐中担任先锋,战事后负责审问藤原泰衡的部下由利八郎。畠山重忠对由利八郎以礼相待,与之前负责审问的梶原景时傲慢的作风截然不同,钦佩于畠山重忠品行的由利八郎遂配合重忠完成了审讯。源赖朝在正治元年(1199)正月临终前,曾对忠心不二、为人正直的畠山重忠托付后事、嘱咐重忠辅佐自己的后代;同年十月,梶原景时进谗言迫害结城朝光,引发幕府御家人众怒,包括畠山重忠、三浦义村、和田义盛、八田知家在内的66位御家人联署弹劾梶原景时的书状,迫使二代将军源赖家将梶原景时流放,后者在次年被北条氏执政灭门(梶原景时之变)。
然而后来在元久元年(1204),畠山重忠之子畠山重保与幕府执政北条时政(源赖朝岳父)的女婿平贺朝雅在宴席上发生口角,引发时政之妻牧之方的嫉恨。牧之方和平贺朝雅遂向北条时政进谗言、要求除去畠山重忠一族。元久二年(1205),时政暗使女婿稻毛重成在军议上质控畠山重忠谋反,唆使三代将军源实朝发布对畠山重忠的讨伐令;随后北条氏迅速谋杀身在镰仓的畠山重保,以“镰仓有异”为由诓骗畠山重忠前往镰仓,后者火速率150骑离开武藏国前往镰仓,行至武藏国二俣川被北条时政之子北条义时早已部署的数万军队包围。恍然大悟的畠山重忠感叹其命休矣,抱着必死之心冲入北条氏军中,终被幕府御家人爱甲季隆射杀,享年42岁,平姓畠山氏也宣告断绝。
不过,忠义两全、品行高尚的重忠被北条执政家冤杀一事激起其他幕府重臣的憎恶,之后北条时政夫妇谋杀三代将军、扶持平贺朝雅篡夺将军之位的企图败露,平贺朝雅被诛杀、夫妻二人被流放伊豆国;畠山重忠之妻后来改嫁清和源氏出身的足利义兼之子足利义纯,后者因此获得重忠旧领、改姓畠山,使畠山氏家名得以延续(只是家系由平姓畠山氏变为源姓畠山氏),其后代在室町时代更成为幕府三管领之一,甚至延续到了战国时代。
目前状态:\
·微尘丸(微塵丸)
微尘丸
种类:太刀(大太刀)
锻造者:备前国·长圆,一说为丰前国·长圆。
参数:
刀身长3尺3寸(约100cm)。
相关典故:
微尘丸据传为木曾义仲三代相传的三把宝刀之一——另外两把分别是传说得自龙王处的“龙王作长刀”(竜王作の長刀)、以及别名“蜘蛛威”的太刀“云落”(雲落とし,假名くもおどし也可写作“蜘蛛威”);而这把微尘丸,据说是因为锋利到能够斩开空气中微小的尘土而得名。
根据箱根神社《箱根山略缘起》(箱根山略縁起)的说法,木曾义仲曾收留背叛源赖朝的叔父源行家,后来又收留另一位与赖朝为敌的叔父志田义广,导致义仲和赖朝之间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为避免源氏一门同室操戈,木曾义仲与源赖朝在寿永二年(1183)三月达成和议,将嫡子清水冠者(志水冠者)源义高作为人质送往赖朝的根据地镰仓。为祈求儿子能够平安无事,义仲参拜箱根神社、向箱根权现祈求保佑清水冠者,并将太刀微尘丸奉纳给神社,使微尘丸成为箱根神社所有物;
之后,这把刀再次出现是在镰仓幕府初期。在震动朝野的“曾我兄弟复仇事件”中,据传兄长曾我十郎祐成所持有的武器便是当初木曾义仲奉纳的“微尘丸”——在不同文献中,兄弟二人持有的名刀说法不一:《箱根山略缘起》记载哥哥十郎祐成所持为微尘丸、弟弟五郎时致所持为源义经奉纳的薄绿;其他说法中十郎祐成持有的是现在同样为箱根神社所藏的“赤木柄短刀”、五郎时致所持为另一把大太刀,也有弟弟五郎时致持有的是星切太刀的说法。但无论是哪种说法,这些刀剑都是担任箱根别当的行实交给兄弟二人,二人复仇成功后又由源赖朝将这些武器重新归还奉纳给箱根神社、并保存至今。
持有者:木曾义仲(源义仲)-曾我十郎祐成
目前状态:现藏于神奈川县箱根神社,安置于箱根神社宝物殿三楼的企划展示室。最近可查的展出记录是在平成十九年(2007)和平成二十年(2008)的两次“曾我兄弟物语”特别企划展上出展。
平成十九年的相关展出宣传
·石切丸
种类:大太刀、太刀
锻造者:河内有成。此人身份不详,研究者推测其为平安末期出身于河内国的刀匠,大阪石切剑箭命神社的石切丸、源义平的石切太刀皆出此人之手;考虑到这把刀具有古山城刀和三条派的特征,而以三条宗近为始祖的三条派就活跃于山城国,因此现代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河内有成就是三条宗近本人、或者是三条派的某位刀工。
参数:
见于记载或有实物的“石切丸”共5把,分别是碓井贞光所持石切丸、大阪石切剑箭命神社(石切剑箭神社)所供奉石切丸(石切)、源义平所持石切太刀、源义平所持石切真守,以及一把同样读作“いしきりまる”但汉字写作“石斫丸”的佩刀;其中有具体参数者仅3把。
大阪石切剑箭命神社的石切丸为太刀,全长99.8cm,刀身长2尺5寸1分(约76cm),反约2.6cm,刀铭“有成”。此刀曾一度烧毁,现存的是再次打磨开刃的产物,最初的石切丸应该比现在更长;
源义平所持石切太刀仅见于《平治物语》记载,虽然名为“太刀”,但刀身长4尺有余(122cm以上),属于不折不扣的大太刀;由于大阪石切剑箭命神社的石切丸与源义平的石切太刀同出河内有成之手,且前者经过重新打磨,因此也有石切剑箭命神社石切丸与源义平石切太刀实为同一把的说法;
源义平的石切真守为太刀,刀身长2尺8寸3分(约86.4cm),刀茎表面铭文“伯耆国大原真守”,里面铭文“仁寿元年二月日”。
相关典故:
历史上有5把名叫“石切丸”的刀剑,但名称有典故的仅有2把。《仁王2》这把是碓井贞光的佩刀,根据传说记载,碓井贞光在讨伐酒吞童子时携带此刀,但为何名叫“石切丸”则原因不详——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在于,讨伐酒吞童子的数名武将中,只有源赖光所用刀剑有具体由来和传承脉络,“赖光四天王”的武器则大多仅见于传说,名称由来及具体参数一概不明。这可能是因为四天王本身并没有太过著名的史实事迹所造成的;游戏里石切丸刀刃上贴有数张阴阳术符箓,是因为碓井贞光在传说中有许多与神佛相关的逸事、同时也有其通晓阴阳术的说法所致。
注意红框处细节
同样地,大阪石切剑箭神社供奉的石切丸也没有具体名称由来。根据大正十五年(1926)编纂的《河内石切剑箭命神社由来》说法,神武天皇东征时与长髄彦交战,大和地方有个名叫“可美真手命”(ウマシマジ)的人斩杀长髄彦并归顺于神武天皇,受到天皇下赐灵剑,此后便把灵剑供奉在这座神社——但这个传说与布都御魂传说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未解释为何灵剑叫“石切丸”这个名字,而且传说中这把灵剑也未必是现存的这把太刀;
源义平的石切太刀亦未提及“石切”由来,《平治物语》仅提到时年19岁的源义平身着“源氏八领”中的八龙之铠,携带名为石切的太刀和重藤弓,骑着备好镜鞍的鹿毛马在大藏合战中出阵,并以石切太刀斩杀与父亲为敌的叔父源义贤;
石切真守之名则来自源义平斩杀猿猴的逸事。传说源义平在平治之乱与六波罗平氏交战落败,来到御岳山西边继母山山麓的栃之窟大洞(栃ヶ窟大洞),受到村民的帮助而暂时落脚。得一饭之恩后,义平从村民处听说当地每年要将一名少女作为活祭献给当地的“白须明神”(白鬚明神),义愤填膺的义平便代替少女、自己带着二尺八寸三分的太刀“真守”和一尺三寸胁差“备前助近”躲进放置生贽的大箱中。不久后,义平听到脚步声靠近箱子,便猛地从箱中冲出,看到高六尺左右的黑影朝自己扑来。他拔出太刀向黑影斩去,黑影应声而倒,之后又冲上去补了两刀,因用力过猛把压箱的大石砍开了;见黑影不再动弹,义平才放下心回村休息。次日清晨村民前来一看,发现一具身高六尺、双臂及膝、遍体白毛的巨大猿猴尸体,其左耳、左腿被砍了下来,左肩有一道延伸到胸部的重伤——这便是每年向村民索要生贽的“白须明神”;之后,源义平斩白猿的真守太刀就有“石切真守”之称。这个故事与源义平另一把刀“祖师野丸”的逸话几乎完全一致,区别在于祖师野丸斩杀的不是巨大白猿、而是狒狒,故事发生地也由继母山变成岐阜下吕金山附近。
最后一把石斫丸倒也确有典故,但故事发生在幕末,与《仁王》系列时间线不符。据说在明治政府任职、勋至子爵的鸟取藩士河田景与(1828-1897)曾于戊辰战争后从信浓国重金买到一把和泉守兼定打造的刀,但与其同乡的刀工宫本包则(1830-1926,此人后来成为皇室技艺员,为明治-大正时期著名刀工)看到此刀后告诉景与“这把刀刃纹过于杂乱,多半有刀刃折断的危险”;以为自己买到假货的河田景与愤而砍向庭院里的石灯笼,结果石灯笼被砍开、而此刀刀刃毫发无伤,因此有“石斫丸”之称。
持有者:碓井贞光(太刀)、源义平(大太刀&太刀)
源义平(1140-1160),源义朝庶长子,源赖朝、源义经等人的长兄,通称“镰仓恶源太”、“恶源太”、“镰仓源太”。
源义平之父乃是河内源氏第五代栋梁源义朝,其母有京都桥本的游女和三浦义明之女两种说法。因非正室所生,义平自幼在相模国镰仓由当地豪族三浦氏照看,练就一身当世罕见武艺。在父亲与二叔源义贤于仁平三年(1153)对峙之时(大藏合战),年方十三的源义平拖着石切大太刀夜袭源义贤所在的大藏馆,亲手斩杀叔父源义贤,令关东诸将震撼不已,彻底臣服于义朝、义平父子,义平因而得到“镰仓恶源太”的称号——“镰仓”为其成长之地;“源太”与数百年前射杀百足的“俵藤太”类似,乃“源氏太郎”之意,表明其为河内源氏长子;“恶”并非意指其性情恶劣,而是凸显其武艺高强、在战场如恶鬼般刚猛凶狠。
彼时正是源氏衰微而平家飞黄腾达之时。河内源氏前代栋梁、也就是义平的祖父——源为义在“保元之乱”中与儿子源义朝对立,双方就后白河天皇与崇德上皇的皇位之争爆发战争,最后以源义朝、平清盛等后白河一方获胜而告终。义平在战争中追随父亲,立下不世武功,俨然日后将成为源氏一门无人能敌的武将;但在平治元年(1160),源义朝与昔日盟友平清盛在后白河院挑拨下决裂(“平治之乱”),义平着黑色甲胄、骑黑色战马,率关东诸武士团支援父亲,虽一度攻破平氏军阵、甚至击退平清盛本人,但最终因人数悬殊而败逃,与父亲义朝等人失散、独自潜回关东收拾残部。岂料父亲义朝死于家臣背叛,得知消息的源义平决心暗杀平清盛等人,一路逃亡但最终被捕,之后被带往京都六条河原斩首,时年20岁。
《日本花图绘·紫宸殿之橘》,尾形月耕作,描绘《平治物语》中源义平与平清盛长子·平重盛在皇宫内里的“左近之樱”和“右近之橘”间交战之景
根据《平治物语》等记载,义平被押送往六条河原受刑时,嘲讽行刑的难波次郎经房“你是能像我一样斩杀敌人的人吗?若无法好好斩杀我,我定将你生吞活剥”,难波经房讥笑“无首之徒如何吃我”,义平回答“当然吃不了你,但我会变成天雷将你灭杀”,之后便被难波经房斩首;8年后,平清盛参观摄津国布引瀑布时,天空乌云密布、雷雨交加,随行的难波经房突然被一道落雷劈死,应验了源义平临刑前的话语。
《新形三十六怪撰·布引泷恶源太义平灵讨难波次郎》,月冈芳年作,描绘源义平化身天雷劈杀将其斩首的难波次郎经房之景
目前状态:大阪石切剑箭命神社石切丸现藏于该社宝物馆,通常每年4月和10月春秋季大祭时与小狐丸一同作为特殊展品展出(2020年2月与小狐丸、小乌丸一同展出达1个月);其余不明。
大坂石切剑箭神社的石切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