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正常免疫细胞(免疫细胞促进肌肉再生)
如何激发正常免疫细胞(免疫细胞促进肌肉再生)Immunity——[31.745]2022-04-05 doi: 10.1084/jem.20211504急性损伤后的骨骼肌再生过程受到多种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细胞的调控。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小鼠的肌肉急性损伤后,可产生IL-17A的γδ T细胞通过肠道菌群依赖性方式促进早期炎症及肌肉干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肌肉再生。(@aluba)【原文信息】IL-17A-producing γδT cells promote muscle regeneration in a microbiota-dependent manner
04 月 19 日的《热心肠日报》,我们解读了 9 篇文献,关注:γδ T细胞,寄生虫感染,肠道病毒,疫苗,巨噬细胞,免疫代谢,IBD治疗,STIM1,生酮饮食。
IL-17A γδ T细胞以肠道菌群依赖性方式促进肌肉再生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14.307]
① 小鼠后肢肌肉急性损伤后,主要表达Vγ6 抗原受体并产生IL-17A的γδ T细胞在骨骼肌中累积;② γδ T细胞通过增加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以及肌肉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增殖,以促进损伤后肌肉的高效再生,γδ T细胞的缺失可延缓肌肉再生和稳态恢复;③ 补充少量外源重组IL-17A,可有效逆转IL-17A γδ T细胞不足小鼠的炎症和修复缺陷;④ γδ T细胞的累积及IL-17A水平的升高具有肠道菌群依赖性,提示肠道菌群/IL-17轴在肌肉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编评语】
急性损伤后的骨骼肌再生过程受到多种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细胞的调控。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小鼠的肌肉急性损伤后,可产生IL-17A的γδ T细胞通过肠道菌群依赖性方式促进早期炎症及肌肉干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肌肉再生。(@aluba)
【原文信息】
IL-17A-producing γδT cells promote muscle regeneration in a microbiota-dependent manner
2022-04-05 doi: 10.1084/jem.20211504
中外合作Cell子刊:肠道如何抗击寄生虫?新机制揭晓
Immunity——[31.745]
① 蠕虫感染诱导肠道上皮细胞的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蛋白修饰增加,且O-GlcNAc信号对簇细胞发育、IL-25分泌和抗蠕虫反应都必不可少;② 簇细胞分化过程中,O-GlcNAc转移酶通过修饰和激活转录因子STAT6,促进谱系决定因子Pou2f3的转录和IL-25的产生;③ 同时,STAT6的O-GlcNAc修饰激活Gsdmc的表达,GSDMC形成裂解孔促进IL-33的非常规分泌;④ GSDMC介导的IL-33分泌对于高效的抗蠕虫免疫及诱导肠道炎症都是必不可少的。
【主编评语】
上皮是粘膜屏障和宿主免疫的组成部分。蠕虫感染后,肠上皮细胞分泌“警报素”细胞因子,如IL-25和IL-33,以启动2型免疫反应,从而排出蠕虫并耐受。然而,对于蠕虫感染和由此产生的细胞因子环境如何驱动上皮重塑和协调分泌,目前尚不清楚。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阮海斌团队与南京大学的林兆宇和团队合作在Immunity发表文章,发现蠕虫感染导致上皮细胞中STAT6的O-GlcNAc修饰增加,进而驱动产IL-25的簇细胞分化,并通过促进GSDMC裂解孔形成,帮助IL-33的非常规分泌,促进2型免疫反应。(@章台柳)
【原文信息】
Epithelial STAT6 O-GlcNAcylation drives a concerted anti-helminth alarmin response dependent on tuft cell hyperplasia and Gasdermin C
2022-04-05 doi: 10.1016/j.immuni.2022.03.009
Science子刊:肠道病毒组调节肠道免疫稳态
Science Immunology——[17.727]
① 非IBD个体的结肠组织病毒组可诱导巨噬细胞的抗炎反应;② IBD患者的结肠组织病毒组可诱导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而非IBD病毒组可抑制IBD病毒组引起的炎症;③ IBD病毒组失调,表现为小核糖核酸病毒中的一种B型肠病毒增加,之前未在粪便病毒组中被检测到;④ 非IBD病毒组人源化小鼠的肠炎减轻,而IBD病毒组人源化小鼠的肠炎加剧,并依赖于核酸识别受体;⑤ 病毒识别受体MDA5的功能缺失突变可损伤IBD患者肠道上皮细胞的功能及完整性。
【主编评语】
Scienc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报道了IBD患者的肠道病毒组失调,且相比于非IBD个体的肠道病毒组诱导的抗炎先天性免疫应答,IBD患者的肠道病毒组可诱导炎性应答。另外,非IBD肠道病毒组可缓解,而IBD肠道病毒组可恶化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该研究结果提示,肠道病毒组可通过调节先天性免疫应答影响肠道稳态及IBD。(@aluba)
【原文信息】
Human enteric viruses autonomously shap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henotype through divergent innate immunomodulation
2022-04-08 doi: 10.1126/sciimmunol.abn6660
孙嘉 潘礼龙:IBD中的巨噬细胞免疫代谢(综述)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12.31]
① IBD期间,HIF-1α促进巨噬细胞的糖酵解,导致琥珀酸盐及柠檬酸盐的累积,从而增强HIF-1α的活化及促炎因子产生;② IBD期间,抗炎因子PPAR-γ及FAO的下调抑制了巨噬细胞的M2极化;③ 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琥珀酸盐累积可稳定HIF-1α以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LPS激活TLR4可诱导巨噬细胞表达HIF-1α;④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抑制巨噬细胞的糖酵解,以促进M2极化;⑤ JAK抑制剂可增强氧化磷酸化,以促进巨噬细胞的M2极化。
【主编评语】
江南大学的孙嘉、潘礼龙与团队在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IBD期间,肠道巨噬细胞的代谢变化导致的功能及表型改变,以及微环境因素如何驱动巨噬细胞的代谢重排,并讨论了通过调节巨噬细胞代谢治疗IBD的潜在疗法。(@aluba)
【原文信息】
Macrophage immunometabolis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From pathogenesis to therapy
2022-03-26 doi: 10.1016/j.pharmthera.2022.108176
浙江大学:肠上皮中STIM1缺失或减少结肠炎症和肿瘤发生
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9.225]
① 收集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发炎和正常肠组织,STIM1在发炎的肠组织表达增强;② 肠上皮中STIM1的缺失(简写STIM1 KO)对小鼠的生长和上皮分化没有影响;③ STIM1 KO通过减轻Ca2 稳态失衡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减少杯状细胞的丢失,维持完整的黏液层;④ 黏液层的完整阻止共生细菌接触和刺激肠上皮细胞,导致STIM1 KO小鼠对DSS诱导结肠炎和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不敏感;⑤ STIM1 KO小鼠经过DSS处理后,菌群多样性偏移向有益菌,进一步保护肠上皮。
【主编评语】
STIM1是SOCE(储存操作的钙离子进入)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促进结直肠癌和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而肠上皮细胞的STIM1是否参与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过程尚不清楚。浙江大学的韩卫东团队在CMG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文章,发现结肠炎中,肠上皮中STIM1缺失通过缓解杯状细胞的内质网应激,维持黏液层的完整,从而控制共生菌对肠上皮的刺激。即STIM1是维持肠道屏障的重要调控因子,是IBD治疗的潜在靶点。(@章台柳)
【原文信息】
STIM1 deficiency in intestinal epithelium attenuates colonic inflammation and tumorigenesis by reducing ER stress of goblet cells
2022-03-31 doi: 10.1016/j.jcmgh.2022.03.007
IBD家系中的菌群相关遗传因素
Gut Microbes——[10.245]
① 收集256个家系的数据,包含294名IBD患者及409名对照;② 通过对基因型、表型和菌群数据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已知IBD风险位点SNP(rs11741861)与菌群组成相关;③ 基因组范围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鉴定出12个染色体区域与7个菌属的丰度及菌群的α-多样性相关,如Barnesiella菌属的丰度与4号染色体上的10.34 cM区域相关;④ 上述染色体区域各自包含多个与特定菌属的丰度相关的SNP,如rs242076(SYN3及TIMP3基因的内含子)与Odoribacter相关。
【主编评语】
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通过对256个IBD家系(包括294名IBD患者及409名对照)进行分析,鉴定出至少一个IBD风险位点与菌群组成相关,并鉴定出12个与特定菌属的丰度及菌群的α-多样性相关的染色体区域,其中包含了大量待挖掘的与菌群组成相关的SNP。(@aluba)
【原文信息】
Linkage analysis identifies novel genetic modifiers of microbiome traits in familie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22-02-06 doi: 10.1080/19490976.2021.2024415
在克罗恩病中,维多珠单抗联合巯嘌呤类药物优于维多珠单抗单药
Gut——[23.059]
① 纳入804对克罗恩病(CD)患者与1088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按1:1比例分别接受维多珠单抗单药或维多珠单抗联合巯嘌呤类药物治疗;② 在CD患者中,维多珠单抗联合巯嘌呤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比例为29.3%,显著低于维多珠单抗单药的34.3%;③ 在UC患者中,维多珠单抗联合巯嘌呤类药物与维多珠单抗单药的治疗失败比例分别为21.7%及24.2%,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主编评语】
英夫利昔单抗 巯嘌呤类药物在IBD中的疗效优于英夫利昔单抗单药,但维多珠单抗联合巯嘌呤类药物是否可增强维多珠单抗单药的疗效仍有争议。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相比于维多珠单抗单药,维多珠单抗联合巯嘌呤类药物在克罗恩病(而非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治疗失败比例显著降低。(@aluba)
【原文信息】
Decreased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 with vedolizumab and thiopurines combined compared with vedolizumab monotherapy in Crohn's disease
2022-04-06 doi: 10.1136/gutjnl-2022-327002
Lancet:安全有效的儿童肠道病毒71型疫苗
Lancet——[79.321]
① 纳入来自台湾及越南的3049名2-71月龄的儿童,随机均分为两组;② 1521名儿童肌肉注射EV71灭活疫苗(EV71vac),1528名儿童肌肉注射安慰剂,接种2-3针,前两针间隔56天,2-23月龄儿童在一年后接种第三针;③ EV71vac组未发生EV71相关疾病,安慰剂组发生22例,EV71vac对EV71相关疾病的保护效力为96.8%;④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EV71vac组为865起(56.9%),安慰剂组为852起(55.8%),且基本是轻度自限的。
【主编评语】
儿童对于肠道病毒71型(EV71)易感。Lancet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2-71月龄儿童中,接种2-3剂EV71灭活疫苗可安全有效地预防EV71相关疾病,疫苗效力可达96.8%。(@aluba)
【原文信息】
Efficacy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n inactivated adjuvanted enterovirus 71 vaccin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multiregion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2022-04-12 doi: 10.1016/S0140-6736(22)00313-0
生酮饮食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10.154]
① 纳入65名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6个月的生酮饮食干预,期间83%的患者的依从性良好;② 干预后,患者的脂肪量显著降低,自我报告的疲劳及抑郁评分降低近50%,生活质量评分中的身体健康评分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升高;③ 干预后,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九孔柱测试(手灵活性)均显著改善;④ 干预后,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
【主编评语】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65名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酮饮食干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且患者的身体组成、疲劳、抑郁、生活质量、神经残障、脂肪相关炎症均得到显著改善。(@aluba)
【原文信息】
Phase II study of ketogenic diets in 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potential clinical benefits
2022-04-13 doi: 10.1136/jnnp-2022-329074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海盗船长,章台柳,圆圈儿,aluba,朱磊,WK红叶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18 | 磨刀不误砍柴工!9文聚焦菌群研究方法学前沿
04-17 | 警惕!人工甜味剂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04-16 | 9文一览IBS研究前沿:聚焦疾病机理和干预治疗
04-15 | 今日Science:肠-脑轴如何调控食欲?新机制揭晓
04-14 | 傅静远等Nature突破:环境因素如何塑造肠道菌群
04-13 | 国内团队新巧思:用“光控”工程菌,照肚皮调大脑
04-12 | 新冠如何伤肠胃?国内研究 46.8分观点文章深入揭示
04-11 | 从腺瘤到肠癌,Nature子刊揭示被忽略的关键驱动因素
04-10 | 益生菌研究新启示:后生元时代真的来了吗?
04-09 | 改善心血管健康:聚焦饮食/肠道/菌群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