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核电站最新进展(广东陆丰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即将开工)
陆丰核电站最新进展(广东陆丰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即将开工)在煤价飙涨、多地频现电力紧缺的2021年,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1.17%。去年秋季东北地区因电煤短缺、水电减少、新能源发电不及预期出现缺电后,辽宁红沿河核电5台机组连续满功率发电,对稳定电力供应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核电以我国2%的电力装机容量占比,供应着全国5%的发电量。零碳排放、出力稳定、高能量密度的核电,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进程加快、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高,核电作为低碳能源系统的基荷电源,能够支撑电网消纳大比例非水可再生能源,保障电网安全稳定。据澎湃新闻了解,按照后续流程,新的核电项目在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审查并获颁建造许可证后,即可开始浇筑核岛第一罐混凝土(FCD)——这是核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的标志。按照行业惯例,在5号机组开工数月后,6号机组将在通过核安全局检查审批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澎湃新闻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采用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技术的广东陆丰核电工程即将正式开工建设。
陆丰核电5、6号机组工程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所辖陆丰市碣石镇碣石湾东岸,拟建设两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单台机组容量为1200MW。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共三个项目、6台新机组获得国务院核准。此后,采用另一自主技术路线CAP1000的三门二期工程、海阳二期工程已分别于6月、7月开工。
8月3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广东陆丰核电5、6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建造阶段)审评情况。8月31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8月31日-9月6日。
据澎湃新闻了解,按照后续流程,新的核电项目在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审查并获颁建造许可证后,即可开始浇筑核岛第一罐混凝土(FCD)——这是核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的标志。按照行业惯例,在5号机组开工数月后,6号机组将在通过核安全局检查审批后开工。
生态环境部公示信息显示,陆丰核电5、6号机组总投资约382亿元。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作为陆丰核电5、6号机组工程项目的营运单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为工程建设总承包单位。参照采用相同技术的浙江三澳项目,陆丰单台机组的建设工期预计为60个月左右。
图为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现场,2020年12月31日,三澳核电一期正式开工。陆丰核电5、6号机组工程将采用与之相同的“华龙一号”技术
零碳排放、出力稳定、高能量密度的核电,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进程加快、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高,核电作为低碳能源系统的基荷电源,能够支撑电网消纳大比例非水可再生能源,保障电网安全稳定。
在煤价飙涨、多地频现电力紧缺的2021年,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比2020年同期上升了11.17%。去年秋季东北地区因电煤短缺、水电减少、新能源发电不及预期出现缺电后,辽宁红沿河核电5台机组连续满功率发电,对稳定电力供应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核电以我国2%的电力装机容量占比,供应着全国5%的发电量。
“要立足我国国情,应对外部环境新挑战,抓住重点,强化能源保供,未雨绸缪推进条件成熟、发展需要的能源项目开工建设,促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这也能扩大有效投资和带动就业,既利当前又利长远。”4月中旬国常会一次核准6台机组还有另一重考量。作为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核电项目一次性投资金额大、产业链条长、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机电设备及建筑、施工安装和设计技术服务,可对相当多的产业形成直接和间接的拉动作用。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可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全生命周期对产业链贡献高达上千亿元,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
粗略估算,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的6台新机组预计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山东等多省份均将大型核电项目列入地方“十四五”规划。
其中,在陆丰核电项目所在地广东,《广东省能源发展 “十四五” 规划》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项目,积极有序推动陆丰核电、廉江核电等项目开工,并推动后续一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做好核电厂址保护工作。“十四五” 时期新增核电装机容量约240万千瓦。
广东作为能源消费大省、资源小省,2020年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达74%。该文件称,“十四五”时期广东省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十三五”时期存在的季节性、时段性能源供应紧张将延续甚至加重,保障能源供需平衡压力增大。同时,随着能源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运行安全风险突显。迫切需要坚持安全保供的底线思维,通过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等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
截至6月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不含台湾地区),在建核电机组2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数为全球第二。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1989.99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5592.1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4651.45万吨、二氧化硫47.53万吨、氮氧化物41.38万吨。2022年1-6月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核安全局批准限值。
“华龙一号”是由国内两大核电集团联合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2020年,“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提速。截至目前,国内在建在运的“华龙一号”机组包括:中核福建福清核电(5、6号机组),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3、4号机组),中核福建漳州核电(1、2号机组)、华能海南昌江核电(3、4号机组),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1、2号机组)、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1、2号机组)。除福清、防城港两个示范工程外,后续机组均采用“华龙一号”融合技术。
今年8月,国家能源局对迎峰度夏下一阶段的电力保供进行了再动员、再布置,并提前谋划“十四五”中后期电力保供措施。会议要求,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做好“十四五”电力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工作,确保“十四五”末全国及重点地区电力供需平衡。其具体措施包括,逐省督促加快支撑性电源核准、加快开工、加快建设、尽早投运,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推动金沙江上中游、澜沧江上游、黄河上游等河段水电项目开工,推动前期工作较为充分的核电项目及跨省区输电通道项目等尽快核准开工建设。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