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关猴的成语及解释(与猴有关的成语为何多贬义)

有关猴的成语及解释(与猴有关的成语为何多贬义)猴子离不开山林,古人认为猿猴的巢穴可以使山受到毁坏,“猿穴坏山”由此而来,比喻小毛病不注意将会铸成大错或疏忽小事而酿成大祸。不过,树倒了,猴子也就散了,所谓“树倒猢狲散”。唐朝大历年间,有数百只猴子栖息在古田的杉木林中,附近的农民嫌它们危害庄稼,想把林子砍光然后杀猴。群猴中的一只老猴见人伐木,就跳到附近的一家房屋开始纵火烧屋,农民见房屋烧起来了赶紧去救火,于是群猴纷纷逃走。(“亡猿祸木”:也作“亡猿灾木”)此外,成语中的猴子也是弱者:有行动受到约束,失去自由的“猢狲入袋”和“槛猿笼鸟”;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穷猿投林”;“老猴落崖”,情况危险,无法挽救;受到惊吓后的“惊猿脱兔”;“穷猿失木”,无家可归……猿猴本是最敏捷的动物,正因为是这样“敏捷”,才遭来横祸——不少被关进了木槛,逗人玩耍,“猴捷来措”(也作“猿狖之捷来措”)由此而来,比喻事物的两面性,有些好的东西而恰恰引来

有关猴的成语及解释(与猴有关的成语为何多贬义)(1)

在很多文艺作品中,猴的形象总是和桃子连在一起,“灵猴献寿”就像“松鹤延年”一样,寓长寿之意。在十二生肖中,猴位列第九,有长久长寿之意。

有关猴的成语及解释(与猴有关的成语为何多贬义)(2)

此外,流传于北京地区的 “猴里八七”(也说“猴儿扒梯”,形容顽皮而狡黠的样子),和流传于东北地区的“猴精百怪”(比喻人很机灵,很狡猾,心眼极多),都借猴子来形容狡诈。

而成语“朝三暮四”中的猴子,则被描绘得缺少智慧: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

有关猴的成语及解释(与猴有关的成语为何多贬义)(3)

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庄子·齐物论》和《列子·黄帝篇》中都记载了这个故事)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文学作品中,常用“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也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我们来看看《史记》中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

项羽据关中后,韩生建议他仍在咸阳建都,因为“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看看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同时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锦衣夜行),有谁知之!”韩生由此感叹:都说楚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沐猴而冠),愚笨不堪,现在想来果然如此。项羽听说了,烹杀了韩生。

故事中,韩生和项羽都缺少点智慧,否则前者不会被烹杀,后者也不会失去天下,司马迁借韩生之口,道破项羽失败的本质。古人使用这个成语很频繁,演化出“沐猴冠冕”、“衣冠沐猴”、“土龙沐猴”、“轩鹤冠猴”等,意思都差不多。

有关猴的成语及解释(与猴有关的成语为何多贬义)(4)

除了描写猴子狡诈、缺少智慧,文学作品中还有用来比喻遇事不沉着,容易慌乱的“急猫猴性”;用来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的“心猿意马”;用来形容行动浮躁的“猴头猴脑”;用来比喻比喻遇事不沉着,不冷静,容易慌乱的“急猫猴性”……这些猴子给人以浮躁不定的印象,由此我们还想到一个形容人轻狂浮躁的成语:“油炸猢狲”。

此外,成语中的猴子也是弱者:有行动受到约束,失去自由的“猢狲入袋”和“槛猿笼鸟”;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穷猿投林”;“老猴落崖”,情况危险,无法挽救;受到惊吓后的“惊猿脱兔”;“穷猿失木”,无家可归……

猿猴本是最敏捷的动物,正因为是这样“敏捷”,才遭来横祸——不少被关进了木槛,逗人玩耍,“猴捷来措”(也作“猿狖之捷来措”)由此而来,比喻事物的两面性,有些好的东西而恰恰引来了杀身之祸。

猴子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丛林中,猴子与人类的关系并不是和谐的:

唐朝大历年间,有数百只猴子栖息在古田的杉木林中,附近的农民嫌它们危害庄稼,想把林子砍光然后杀猴。群猴中的一只老猴见人伐木,就跳到附近的一家房屋开始纵火烧屋,农民见房屋烧起来了赶紧去救火,于是群猴纷纷逃走。(“亡猿祸木”:也作“亡猿灾木”)

猴子离不开山林,古人认为猿猴的巢穴可以使山受到毁坏,“猿穴坏山”由此而来,比喻小毛病不注意将会铸成大错或疏忽小事而酿成大祸。不过,树倒了,猴子也就散了,所谓“树倒猢狲散”。

当然,人类对付猴子还是有手段的,那就是“杀鸡儆猴”。出于对人类的恐惧,“猿惊鹤怨”、“鸟哭猿啼”、“鹤唳猿啼”……

汉语成语对猴少褒扬多诋毁……这或许是因为猴与人的关系过于密切了,人将猴看透了,并视为同类。猴子中,自然有逗人喜爱的,也有让人讨厌的,如同人一般。于是,文学作品中,写猴时,往往想到人的不良行为;写人时,则又会联想到猴的不良行为。

由此,汉语成语中与猴有关的成语多贬义,也就不足为怪了。

“猴,候也。”“候”的意思是伺望、观察。猿猴生性聪明警觉,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发现食物后并不轻易去取,而是观望探察良久,感到确实没有埋伏方才行动,所以古人干脆就用“候”的谐音字“猴”来为之命名了。

有关猴的成语及解释(与猴有关的成语为何多贬义)(5)

其实,古代的文艺作品,猴常以吉祥符号的角色入图,例如大猴背个小猴,象征“辈辈封侯”,若猴子背个布袋则是“代代封侯”;“马上封侯”表现的则是在马背上坐着猴子;画一棵树,猴子爬到树上,旁边加一只蜜蜂,树下是一头跪着的象,取“封侯拜相”之意……

有关猴的成语及解释(与猴有关的成语为何多贬义)(6)

猴年以“猴”为鉴,我们要做到:心存志向,莫“痴猴捉月”;务实求新,莫“沐猴而冠”;自塑形象,莫“尖嘴猴腮”;抢抓机遇,莫“猴年马月”;和谐相处,莫“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守规矩,莫“五马六猴”;力求实效,莫耍“猴把戏”;心存善念,勿“教猱升木”;切莫“亡猴毁林”,因小而失大!

文/博明[今日头条首发,欢迎转载,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头条号/博明”)]

头条号/博明与您分享博明关于IT、文化和职场方面的探索和思考,欢迎订阅,不吝赐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