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杜牧在杏花村有什么故事(杜牧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在杏花村有什么故事(杜牧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曾经路过山西,写下《并州道中》一诗。在诗里,汾阳的景象是“春寒带雪”一派萧索,绝对不像《清明》中“杏花烟雨江南”的味道。山西汾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多大风,空气中的水分易蒸发,降雨稀少,干旱严重,且经常突发降温降雪。眼见得山西要被专家组“开除”,山西抬出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山西专家说:杜牧祖父曾在汾阳当刺史,死后就葬在此间!《清明》写杜牧上坟的心情,所以“欲断魂”,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当时,安徽的“杏花村”复建还在进行呢,眼见商业计划就要泡汤了,于是安徽专家跳出来说:扯淡!“杏花村”是一个虚拟名词,它不在山西、不在安徽,也不在湖北,它在“外太空”!“春明时节雨纷纷”。为什么专家认为山西汾阳不是“杏花村”所在地呢?因为山西气候注定了它在清明节前后,不可能像诗中那般“雨纷纷”。

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一个“杏花村”就横空出世,几十年来,让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方志权威”为了找出“杏花村”打破了“头”。

他们先找出全国19个名字相同的古村,然后圈定了其中“可能有关”的6个,经过几轮“花上选花”,引经据典的口水战后,最后筛选出了山西、湖北、安徽三家,至今仍然缠斗不休。

最后,崇尚“实干”精神的山西人,在湖北、安徽两家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悄悄在一旁酿起了美酒成功让央视《开心辞典》栏目组出面,一锤定音,把“杏花村”给了山西。

杜牧在杏花村有什么故事(杜牧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1)

可是,杜牧从未在山西停留,只是曾经路过。反而他分别在安徽池州和湖北麻城做过几年官,也留下了一些传说和影子。

眼见得山西要被专家组“开除”,山西抬出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山西专家说:杜牧祖父曾在汾阳当刺史,死后就葬在此间!《清明》写杜牧上坟的心情,所以“欲断魂”,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当时,安徽的“杏花村”复建还在进行呢,眼见商业计划就要泡汤了,于是安徽专家跳出来说:扯淡!“杏花村”是一个虚拟名词,它不在山西、不在安徽,也不在湖北,它在“外太空”!

一、以诗中描写的天气为证

“春明时节雨纷纷”。为什么专家认为山西汾阳不是“杏花村”所在地呢?因为山西气候注定了它在清明节前后,不可能像诗中那般“雨纷纷”。

杜牧在杏花村有什么故事(杜牧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2)

山西汾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多大风,空气中的水分易蒸发,降雨稀少,干旱严重,且经常突发降温降雪。

杜牧曾经路过山西,写下《并州道中》一诗。在诗里,汾阳的景象是“春寒带雪”一派萧索,绝对不像《清明》中“杏花烟雨江南”的味道。

不过,山西的专家却认为:唐朝距今一千多年。这一千年间,气候早已经发生了变化。汾阳现在是干旱少雨,一千年前可能并不是这样。

唐朝著名女诗人鱼玄机就曾经在诗中提到“汾阳三月雨,晋水百花春”,可见当时的汾阳,清明节前后有雨,并且雨后景色不输江南。

即使是在一千年后的今天,山西的汾阳清明节,有时候也会“雨纷纷”。所以,拿着书本上的地理气象知识来说事,是不客观的。

二、以诗中的情感为证

山西专家力证杜牧的祖父杜希望生前在汾阳做过刺史,死后埋骨在汾阳。之后,杜牧两次趁清明时节从太原南下汾阳,祭拜他的曾祖父。《清明》诗中那种“欲断魂”的情绪,就是因为杜牧在悼念曾祖杜希望时产生的。

杜牧在杏花村有什么故事(杜牧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3)

过去人们品评杜牧这首诗,一般认为杜牧是羁旅途中,适逢清明时节,感觉旅行中的孤单,于是开始思念逝去的亲人,他想找一个酒家,借酒浇愁。

也就是说,杜牧事实上并不是有目的地来到“杏花村”。否则,他何故要“借问酒家何处有”?等到牧童“遥指”之时,他才知道前方有一个“杏花村”。

但是,山西的专家,显然对这一首诗有了“新解”。假如按照他们的逻辑,杜牧分明是有目的地祭祀自己的曾祖。那样的话,即使年代久远,杜牧一时之间找不到曾祖的坟墓,他想问路,也不应该问“酒家何处有”。

除非专家能进一步证明:杜希望原来是一个“汾酒迷”,他是被“汾酒”醉死的,死后葬在了酒家的柜台下面。杜牧听父辈们提起过,这位醉鬼曾祖是埋在酒家的柜台下,和他心爱的酒葬在一处的,所以才找到牧童,“借问酒家何处有”。

三、杜牧喝的是什么酒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汾阳当地的“杏花村”,大多是因诗而改名,并非一直都叫“杏花村”。至于当地人说:“杏花村”中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适合用来酿“汾酒”。

杜牧在杏花村有什么故事(杜牧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4)

传说很感人,但是“一口井”的传说,也不是山西汾阳“杏花村”独有。在安徽池州,这个杜牧工作过几年的地方,同样也有。

相传,在唐朝时,安徽池州有一对黄姓老夫妻,在村中卖酒维生。小酒店生意不好,门可罗雀。某一日,来了一个衣着邋遢的道人,进店喝酒,喝完了一个钱也不给,扬长而去。

老俩口见他的打扮是个乞丐,就不同他计较,没想他第二日又依样画葫芦。老俩口发现他原来还是一个瘸腿,于是又放他走了。结果到了第三日、第四日,他照样来白吃白喝。

一直到了第五天,道人吃饱喝足之后,满意地剔着牙问老俩口:你们的酒是从别处贩来卖的吗?老俩口回答:是啊。道士说:你们自己家有好酒却不自知,从别处贩来的酒都馊掉了。

杜牧在杏花村有什么故事(杜牧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5)

于是,道人把黄姓夫妇二人带到他家院子后面的杏花树下。在一口水井旁边,用手指一划。老两口嗅到一阵扑鼻的酒香。拿水勺舀了一勺,发现井水全变成了上好的酒水。

再看道士,已经消失不见了。从此以后,黄姓夫妻就开始用井水里的“酒水”经营生意,他们所在的村庄也改名叫“杏花村”。

故事讲完了,说回杜牧喝的酒。唐朝的酒,也并不是只有“汾酒”。如果单从杜牧的诗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问牧童酒家在哪里,就是冲着“汾酒”去的。最起码,他还可以喝糯米酒、女儿红。

假如单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谈,因为文学创作是允许“虚构”的,所以不管杜牧有没有到过山西汾阳,也不管他有没有在清明节去祭他的曾祖父。

杜牧在杏花村有什么故事(杜牧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6)

只要他乐意,他的确可以在全国任意一处地方写下《清明》。写诗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情绪,凭借的是诗人超凡拔俗的想象力。

结语

目前国内的“杏花村”,绝大部分是因为杜牧的《清明》才“改名”的村落。为了商业利益,大家打破了头,非说自己家乡的“杏花村”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不过,还是山西的晋商比较务实。他们本着“没有历史就创造历史”的精神,默默地打造出了“杏花村”品牌,最后成功地以假乱真,让很多人相信“杏花村”就在山西。在遭到专家组一致否定之后,他们又抬出了杜牧的曾祖父。

然而,不管杜牧的曾祖父是不是埋在“杏花村”,都与杜牧去“杏花村”的目的毫不相干。因为他是冲着喝酒才去询问牧童的。通过牧童,他才找到了“杏花村”。

但是,没有人能证明,杜牧当时只想喝“汾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