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二、徽州第一木雕——木雕楼“徽州满顶床”的床沿口一面,是一个红彤彤、金闪闪、描龙绘凤的“口”字形的床脸儿,最底下的床架主体是看不见的。上端横有一块镶有花边的长条板壁,两侧各有一顶天立地的长条板壁,它们与床沿下部的横向板壁一起构成中间空出的床门,床门内侧挂有中开式蓝花土布门帐,开合自如。有些挂落,有些角饰,尽显徽州木雕之技艺。徽州木雕根据建筑物的部件结构与审美需要,表现内容和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雕刻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人物、花鸟、走兽、山水等等,不同的形象表达方式各尽其妙。雕刻的人物多选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日常生活等;山水类雕刻多以徽州当地的山水名胜作为对象。一、徽州木雕最精致完美表现者——徽州满顶床徽州满顶床”是徽商文化背景下徽州女人独守空房辛酸经历的见证者。徽州男人小小年纪就得背井离乡、踏上商路、直至叶落归根回归家门,致使嫁作商妇的徽州女人长期饱受空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砖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它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明清时期可以说是徽州雕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代。刀功与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1)

从徽州一幢幢古民居、古祠、古墓、庙宇、牌坊上就可以看到那雕梁画栋、描龙绘凤的别致景观。三雕与建筑的巧妙融合,形成一种技艺高超、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来到徽州,就犹如进入“山川自古多奇气,故留佳景画中诗”的梦境。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2)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3)

清末民初,绩溪县胡国宾、汪聚有名噪一时。歙县李祥顺善雕,作品有歙县深渡下铺姚氏祠堂、大茂村朱氏祠堂、定潭张翰飞宅等。民国期间,歙县吴炳烈、汪叙伦、王金九俱擅木雕,20世纪30~40年代,结为木雕团体在歙行艺。

吴氏等人以徽剧为内容,丰富了木雕题材,他们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木雕制作,流传于世的主要作品有《喜庆丰收》、《郑成功解放台湾》、《和平颂》、《牛》、《耕织图》、《黄山风景》、《雷锋》、《红灯记》等。民国初年,黟县宏村怡和堂(承志堂)梁架和门窗、楣罩分别聘请歙县方子贵师徒5人和黟县程双喜师徒3人雕刻,十分精细。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4)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5)

徽州木雕根据建筑物的部件结构与审美需要,表现内容和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雕刻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人物、花鸟、走兽、山水等等,不同的形象表达方式各尽其妙。雕刻的人物多选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日常生活等;山水类雕刻多以徽州当地的山水名胜作为对象。

徽州木雕的代表作

一、徽州木雕最精致完美表现者——徽州满顶床

徽州满顶床”是徽商文化背景下徽州女人独守空房辛酸经历的见证者。徽州男人小小年纪就得背井离乡、踏上商路、直至叶落归根回归家门,致使嫁作商妇的徽州女人长期饱受空房之苦。如此“房中房”、“室中室”的满顶床型设计,使她们借此聊获些许“躲进小房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慰藉。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6)

“徽州满顶床”的床沿口一面,是一个红彤彤、金闪闪、描龙绘凤的“口”字形的床脸儿,最底下的床架主体是看不见的。上端横有一块镶有花边的长条板壁,两侧各有一顶天立地的长条板壁,它们与床沿下部的横向板壁一起构成中间空出的床门,床门内侧挂有中开式蓝花土布门帐,开合自如。有些挂落,有些角饰,尽显徽州木雕之技艺。

二、徽州第一木雕——木雕楼

号称“徽州第一木雕”的木雕楼位于徽州卢村,它是由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是卢氏三十三代传人卢邦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卢邦燮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后来转入仕途。他妻妾成群,除大夫人外还娶了五房姨太太;为能金屋藏娇,共修建了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和玻璃房等宅院,并请能工巧匠来雕梁画栋和对门窗等雕刻,历时二十多年;传说到卢的女儿要出嫁时,木雕还没有完成。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7)

徽州木雕讲解(徽派建筑刀尖上流动的艺术)(8)

从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形成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和鲜明的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艺术流派。如今,徽州木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它所具备的价值也逐渐超出木雕本身的范畴。

以上内容由古建家园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更多古建知识可登录(www.gujianchina.cn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