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连环易阙,难解同心结。痴呆佳人才子,情缘重,怕离别。歌词全文已失传了,后来有个吴礼之,写了一首《霜天晓角》,也可以当作是杭人传唱之歌看:南宋淳熙年间,有个外地少年游客,来到杭州,登西湖边丰乐楼,看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游乎湖,风乎孤山。寒食清明时节,人们照例纷纷出动,踏青,游湖。湖上舟发如蚁,船上男女成群,歌咏往来。《乐和》故事中说:“杭俗湖船男女不避。”很风流的。真个是“游裾匝路填车马,翠榜开延斗绮罗”。《梦粱录》描述道——当时杭州传唱着一首歌:“长桥月,短桥月……”少年游客显然还没听到这首歌。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1)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2)

文 | 钟松君

City-WeMedia签约作者

陶师儿与王生的爱情故事,不算有名,也不算无名。古书记载的这个故事,两人的活动范围并不大,也就在西湖左近。不过故事隐含着不少南宋风情。

看看清明的西湖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3)

南宋淳熙年间,有个外地少年游客,来到杭州,登西湖边丰乐楼,看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游乎湖,风乎孤山。

寒食清明时节,人们照例纷纷出动,踏青,游湖。湖上舟发如蚁,船上男女成群,歌咏往来。《乐和》故事中说:“杭俗湖船男女不避。”很风流的。真个是“游裾匝路填车马,翠榜开延斗绮罗”。《梦粱录》描述道——

当时杭州传唱着一首歌:“长桥月,短桥月……”少年游客显然还没听到这首歌。

歌词全文已失传了,后来有个吴礼之,写了一首《霜天晓角》,也可以当作是杭人传唱之歌看:

连环易阙,难解同心结。痴呆佳人才子,情缘重,怕离别。

意切,人路绝。共沈烟水阔。荡漾香魂何处?长桥月、短桥月。

歌唱一对“痴呆佳人才子”的故事。不过杭人传唱的歌中,我猜“长桥月,短桥月”应是第一句。

本故事的男主是王生,是个“荡子”,风流少年;女主是陶师儿,行都角妓——宋朝话,风流蕴藉、色艺俱佳的名妓,才可以称角妓。

这件事,那个“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也有份。在济公故事中,王生有名有姓,叫王宣教,陶师儿不但有艺名,还有本名,叫陶秀玉。

藕花深处的夜游情侣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4)

故事发生在淳熙初,距今差不多有840年了。

陶师儿与王生很要好,甚相眷恋。老鸨很烦王生,给他脸色看,不想让他找陶师儿。

所以王生与陶师儿在行院不能缠绵,就偷偷相约出来,到西湖的船上谈情,只带了一婢一仆。

杭州人游西湖,到傍晚就回城了。可是王生与陶师儿这一对,相见时难别亦难,执手相看是泪眼,天黑了才想起回城,到了湖岸,发现城门已锁,进不去了。

王生对仆人说:“月色甚佳,清泛可不再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此事,这一句是王生唯一的对白,隐隐透露出这个狂生的个性,有点儿洒脱不羁,或者说,他表面上是这样的。

于是他们又买了酒菜,上了小船,在湖中边吃边游。到了更深夜残,大家都累了睡了。

船就泊在净慈寺那边的荷花深处。岸上,就是杨万里早上起来送林子方的地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什么的。

王生和陶师儿睡不着,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悄悄话,可能说到今天夜不归宿,以后见面就更难了,也可能幻想了一把在天愿作比翼鸟,总之两人心一尖,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相抱着投入水中。

舟子听到声音,惊救不及,两人都死了。

名妓落藉最是难事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5)

王生与陶师儿出此下策,估计是王生比较穷,没钱无法包下陶师儿,就像玉堂春故事中花光了三万两银子之后的王生王景隆。

若是两人情浓,要图终身之事,就算王生有钱,陶师儿既然是“角妓”,也不容易替她赎身从良。

《初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叫《赵司户千里遗音 苏小娟一诗正果》,讲过当时角妓从良的不容易:

名妓要落籍,最是一件难事。官府恐怕缺了会承应的人,上司过往嗔怪,许多不便,十个到有九个不肯。所以有的批从良牒上道:“慕周南之化,此意良可矜;空冀北之群,所请宜不允。”官司每每如此。不是得个极大的情分,或是撞个极帮衬的人,方肯周全。

这“慕周南之化,此意良可矜;空冀北之群,所请宜不允”的话,是苏东坡批的。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说,东坡先生在杭州当通判,知府陈襄去了陈州,新知府杨绘还没到,由他代理州长之职。一个妓女年老求从良,他写判词道:“五日京兆,判状不难;九尾野狐,从良任便。”

有个角妓周生,色艺无双,听得东坡放了“九尾野狐”出籍,也请求从良出嫁,东坡不愿意了,写了“空冀北之群”这几句话。韩愈说过:“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苏东坡也是这个意思,你去了,色艺双绝的角妓就没有了。

东坡这条判词,也许又拆散了一对恋人。

今朝带水拖泥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6)

那天早上,济公起来,摇摇摆摆走到湖边,看见两口棺木,许多人簇拥。陶师儿的棺木在金牛寺,王宣教的在兴教寺。

这两口棺本都出了怪事,火化不了。

南宋时候火葬很流行,流行到大臣要求皇帝禁止,认为事关风化。既然禁不止,户部侍郎荣薿又提议,豪富士族禁止火葬,别人就听便了。

济公在金牛寺,为陶师儿念了一段起棺偈子:

恭惟陶氏小娘,手扳银浪,魄散烟波,饮琼液以忘怀,踏凌波而失步。易度者人情,难逃者天数。昨宵低唱阳关,今日浪吟薤露。母老妹幼,肠断心酸。高堂赋客,黄昏无复卷朱帘;伴寝萧娘,向晚不能褰绣幌。化为水上莲花,现出泥中玉树。咦!波平月朗绿阴中,莫问王郎归甚处。

于是将陶师儿的棺木移到兴教寺王生棺旁,济公手执火把,又念道:

切见王生宣教、陶氏秀玉,原欠前世,鸳鸯债负。荆棘丛中连理,爱欲池里比目。双双共堕波心,两两同沉沙渎。今朝带水拖泥,怎免这场劳碌。王公呜呼且住,陶母暂停悲哭。陡顿这些公案,山僧与你判牍。咦!凭此火光三昧,各认本来面目。

然后一把火烧掉了。

原来两口棺木烧不掉,是因为陶师儿和王生死后想要合葬。

古人认为爱情的信念能够生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比如祝英台出嫁途中遇大浪,打听得她的初恋情人梁山伯葬在附近,就去哭墓,结果地陷并埋。王生和陶师儿就是火化也要一起火化,或许他们比梁祝更容易化蝶双飞。

这事见《济颠道济禅师语录》——有人认为,当时火葬盛行,与佛教兴盛有关。

坐鬼船尽欢而归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7)

少年游客听了这个故事,笑着说:“大佳,大佳,正欲得此。”

这句话是《西湖志余》中的另一句对白,也写出了少年的狂态。

“正欲得此”四个字,还是泄了一点底。他初到杭州,根本没有听说过“长桥短桥”的爱情故事,哪来的“正欲”得此?显见是信口说的。多半是他听了故事,不愿被人看作是胆小鬼,才这么说,大佳大佳,嘴硬而已。

不过狂生大抵不怕女鬼。元朝有个滕穆,在聚景园柳浪闻莺那儿遇到女鬼,还和她生活了三年。这少年也有点胆气,当即买了酒菜,请了舟子上船了。这舟子可以趁钱,胆子也变大了,明知道是鬼船,大家都害怕,还是来摇船了。少年坐着船喝着酒,遍游西湖,尽欢而归,足以鄙视胆细杭州人。

坐了鬼船没事儿!消息很快传开,杭州人胆子也都粗了,著名的杭儿风一发作,争着来租这条船,天天都有生意,恐怕还得预约,“其价反倍于他舟”。

油壁车,夕相待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8)

杭州人不坐“鬼船”,一是嫌晦气,二是可能真有点怕。

南齐时,杭州有个名妓苏小小,如果生活在宋朝,也当得起“角妓”的称号。当时有一首诗歌唱她的爱情故事: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本来是首单纯的爱情诗,一对情人在树下肉麻。后人写她的诗,也不过感叹她的身世。不料唐朝出了个鬼才李贺,给她写了一首鬼影憧憧的诗: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真个是让人越读越胆寒的诗。你如果在黑夜之中,断桥之侧,风萧瑟,雨细密,四下无人之际,朗吟此诗,一个美貌女鬼就会找来,倏忽一闪如露泪眼,倏忽地闪冷翠幽烛,草地上飘过她的身影,水波中也飘过她的身影,一辆小小油壁车,幔幕垂垂,隐隐现现,悄悄等着你。

那首传唱一时的“长桥月,短桥月”,是不是也这样阴森森的呢。

本文由「杭州佬儿」原创

转载请邮件我们授权发布

hzle2015@sina.com

欢迎关注杭州本地生活平台:杭州佬儿

微信搜索: hyhzl215

关注有福利哟!

立水桥凄美爱情故事(堪比梁祝般的凄美殉情故事)(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