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1)

此册页规格为27.6×24.1cm,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石涛,清初四僧之一,汉族,广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年、1641年、1642年)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年、1710年、约1718年)诸说。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明亡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超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 其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2)

石涛号称出生于帝王胄裔,性格中充满“动”的因素,虽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山呼万岁,且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贵仅当其为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故功败垂成,致使石涛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但石涛聪明绝顶,他巧妙地把心中的矛盾发泄到画作之中,使其画作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动感与张力,这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也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3)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由于其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故而在当时即名重于世。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作画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尤其喜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技巧上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作画讲求气势,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传世。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4)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5)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6)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7)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8)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9)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10)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11)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12)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13)

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石涛野色国画册页敬赏)(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