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导师的话·2022年 作品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导师的话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1)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2)

吴 倩

2019年 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2022年 获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2022年 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硕士学位成果

2022年 作品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

导师的话

·

导师的话

吴倩是个勤奋、较真的学生,她一直纠结自己本科非雕塑专业的出身,研究生学习期间,不自信一直伴随着她,然而正是这种专业的跨越,使她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创作的自由,在研究生教室不到4平米的个人空间中,用近两年的时间,不断地实践和尝试,寻找和构建自己透明植物“生长与消逝”的梦想。

作品《生长即消逝》选择了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从材料语言、观念传达、空间呈现等多个方面,探讨作品创作的可能性。吴倩希望通过材料造型和环境之间呈现的视觉效果,引起观者对自然、生命以及当下状态的思考。

努力成就梦想,在毕业之际,作品从虚幻变成了真实,在光的照耀下,作品给我们呈现了闪烁绚烂的景象,达到了她想要呈现的视觉效果,也较好地完成了自己艺术观念的表达。作品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并获得了清华大学校级优秀成果奖。对于吴倩,这些荣誉不仅仅是对她作品的肯定,更是老师对她努力的一种赞许,希望吴倩能以此为起点,建立信心,开启新的一段艺术旅程,完成自己的艺术梦想。

——陈辉

我的作品借鉴植物的生长方式来进行创作,植物是美的,那通过透明材料创造的异形形态又会使人想到什么?透明材料所体现出的虚幻的背后是什么?我想通过创作引导当下个体生命对自然的感知,以及对生活和当下的思考。

我的本科并不是雕塑专业,而是美术学下的公共艺术方向,作为一个跨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初入雕塑这个专业是有些困难的,在没有确定方向的那段时间里也迷茫过,然后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多学、多问、多看、多尝试。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3)

作品《生长即消逝》整体图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4)

作品《生长即消逝》局部(1)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5)

作品《生长即消逝》局部(2)

我特别喜欢雕塑中材料的应用和空间的营造方式,这也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雕塑这个专业的原因。有机玻璃这个材料是我本科毕业创作应用的材料,它具备玻璃的晶莹透明,虽然脆弱但具有韧性和可塑性,所以我想在创作中继续延续探索这个材料的表达潜力。怎样能做到材料、形式和观念的契合,以达到最好的视觉呈现,这些都是我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实践,我了解到加热能使之改变形态,后来便做了很多小稿进行尝试,最终决定以植物造型作为创作主题进行创作。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6)

作品《生长即消逝》局部(3)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7)

作品《生长即消逝》局部(4)

《生长即消逝》的创作是以单元构造,最终组合在一起的方式进行,即在做每一棵植物的时候,我分别做了花、茎、种子和叶子部分,并且参考了一些真实植物的生长方式去创作,比如有些植物是朝阳的,那它有什么样的特点,而有些植物是能在干旱地区长期生存,那它又会形成怎样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

在创作初期,植物多为一米左右的尺寸,我选用的是有机玻璃球和有机玻璃管这两种形态,球可以作为花的部分,而管子则作为植物的茎。比如我会先对球的局部进行加热,待其因加热而发生软化时,再用工具对其受热部分进行向外戳洞,以此类推,一个“花朵”便出现了。这样,一棵植物就基本完成。

接下来就是第二棵、第三棵等等。在创作中期,考虑到作品最后的整体呈现,我开始创作一些尺寸较大的植物,应用了直径较宽的有机玻璃管,同时在形态上也更开放和丰富了。比如说肌理的运用:在保留大部分透明光滑的基础上又根据个别植物形态做了剪痕、烫痕等的处理,也更多关注到真实植物所特有的一些细节问题。这个阶段,我开始运用有机玻璃罩来做类似“种子”的部分,即创造一个异形体,运用拼接、镂空、叠加等多种方式,然后再把它们加入到每个单体植物中。作品最后是把数十棵植物摆放在一起,以在空间中呈现一个包围的场域。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8)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9)

创作过程图

《生长即消逝》的创作包含着我对时间、空间和生命的思考。植物看似生活中常见的花、茎、枝,仔细看它又不是存在于世界上的真实植物,它是我创造的存在于我想象中的世界,它在灯光下既真实又虚幻,看似生长灿烂,又易消失和幻灭。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好像也在和每棵植物对话,它们仿佛在和我讲述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在经历了环境的考验,形成现在特有的形态并繁衍和消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可见时间的流逝:可以看到植物在时间的淬炼中,在空间上所形成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当最终见到果实累累的时候,甚至我们可以想想植物如何以分享、互利的概念谋求生存,与他种类的生物共存,共同繁盛。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10)

作品《生长即消逝》创作中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11)

作品《生长即消逝》创作中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12)

作品《生长即消逝》创作中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13)

导师在部分作品中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14)

作品《生长即消逝》整体光影图

创作观念表达

透明植物可能是灵动的,但也会给人虚幻、虚空的感受,我希望用具有张力的视觉形式来探索艺术语言的表达潜力,并揭示材料中隐藏的力量。作品最后的呈现方式是围合的、透空的,观者可以进入其中观赏浏览每一棵植物,透明有机玻璃材料的应用,使观者可以观看到植物内部,并通过内部看到周围环境及背景,观者身在这些类似植物的形态中,不管是引起恐惧、反感、不安还是震撼,希望由此也会给观者带来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生命的思考。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15)

单个作品在户外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16)

单个作品在户外


说在最后

我想用杉本博司在《直到长出青苔》这本书里的一句话做结尾:“我认为真正的美丽,是可以通过时间考验的东西,时间,有着压迫、不赦免任何人的腐蚀力量,以及将所有事物归还土地的意志。能够耐受这些而留存下来的形与色,才是真正的美丽。”

2022清华美院服装毕设争议(清华美院2022毕设故事)(17)

我和单个作品在户外

最后,非常感谢导师陈辉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导师在创作上给我的自由,感谢对我的鼓励;同时感恩雕塑系,感恩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与支持,感恩身边一直常伴的朋友,谢谢你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