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家乡如此美丽惹人不思归(五圣殿里话乡土)
原来家乡如此美丽惹人不思归(五圣殿里话乡土)后来,土地神的作用也多有演化,从只管农田丰收扩展到兼管村民生死。村里死了人,魂灵要在本村土地庙羁留三天,才放走去阴曹地府。因而死者儿孙要披麻戴孝前去土地庙祭奠,烧纸磕头,一天三次,连续三天,俗称“照庙”。至今,村里仍保留着“照庙”的习俗。我们村处于丘陵地带,干旱少雨,而传统农业非常倚重气候和水文,在地少的丘陵地区,一点点田地都会被好好利用。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跟人们的关系也最密切,因此土地神在村中有特殊的地位。大家通过祭拜土地神来祈祷风调雨顺,希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对于长年累月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信赖土地神的思想也就根深蒂固了。据考证,土地神崇信之盛,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的土地庙特别多,这与皇帝朱元璋有关。《琅琊漫抄》记载,朱元璋“生于盱眙县灵迹乡土地庙”。朱元璋来自农村一个放牛娃,典型的草根出身,对土地的感情较深,登基后,倡导民间大修土地庙,对司掌土地的神仙推崇备至。当时
图为 五圣殿
进村不足百米,有一座庙,坐北向南,门前有一方池塘。村里人习惯称其为小庙,大概是孤零零就一间小房屋的缘故。门额上刻有“五圣殿”,从斑驳的碑文中可知供奉的是五圣,即土地、龙王、牛王、牧童、雷公。庙里空间较小,仅能容下两三个人,故五圣塑像甚小,只是三尺大小的坐身像。小庙为螺旋式建筑,没有木材,全用砖石垒砌,目前世间极少看到。
在中国的传统中,诸神多司专职,各负其责,不能旁侵兼并,如财神理财,马王牧马,树神护树,山神管山等等,所以要一一供奉起来。可能人们对土地更加依赖,所以小庙主供奉的是土地爷 村里人都称其为土地庙。
在道教神系中土地神地位较低,书面称呼为“福德正神” 相当于教育系统的中学高级教师,或者卫生系统的副主任医师一类,属于副高职称。然而虽然地位低,但人们却很敬仰他。正所谓江山社稷,社就是土地的意思,稷就是谷类,土地决定的谷类的生长和盛衰,可见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土地神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盛行全国各地,可以说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便有供奉土地神的神位。
据考证,土地神崇信之盛,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的土地庙特别多,这与皇帝朱元璋有关。《琅琊漫抄》记载,朱元璋“生于盱眙县灵迹乡土地庙”。朱元璋来自农村一个放牛娃,典型的草根出身,对土地的感情较深,登基后,倡导民间大修土地庙,对司掌土地的神仙推崇备至。当时不仅各地村落街巷有土地庙,甚至仓库、草场中皆有土地祠。土地庙在农村很常见,大多建于村口的路边。
至于我们村的五圣庙建于何时,村里没人能说清楚,只知道在村口修建五圣庙也是大有讲究的。相传,我们先人从山后的林县天井沟村搬迁过来,看中的就是这里背依大山,门前有条小溪,风水俱佳。但搬迁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村里有心人便四处请地舆师察看风水。有人说村子口水流太直,基本没有回漩,不能聚财,于是村里人便在村口挖了一方池塘,并以五圣庙镇之。没出几年,村子竟富裕起来了。
为啥是殿而不是庙呢?一般殿是议政工作的地方,而庙是祭祀表达尊重敬意的地方。村里的五圣殿供奉的是五位神仙,也是他们商议村里大事的地方,可见先人的真知烁见。
我们村处于丘陵地带,干旱少雨,而传统农业非常倚重气候和水文,在地少的丘陵地区,一点点田地都会被好好利用。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跟人们的关系也最密切,因此土地神在村中有特殊的地位。大家通过祭拜土地神来祈祷风调雨顺,希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对于长年累月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信赖土地神的思想也就根深蒂固了。
后来,土地神的作用也多有演化,从只管农田丰收扩展到兼管村民生死。村里死了人,魂灵要在本村土地庙羁留三天,才放走去阴曹地府。因而死者儿孙要披麻戴孝前去土地庙祭奠,烧纸磕头,一天三次,连续三天,俗称“照庙”。至今,村里仍保留着“照庙”的习俗。
有句俗语说得好,不怕官,只怕管,土地官虽小,却备受民间重视。早以前,到庙宇上香,经土地庙那是必应上一柱香。以前清明扫墓,墓边也必有一个土地神的位置,通常是立一块石碑,刻“后土”二字。给墓主上香前,要先在后土前叩个头,上柱香的。
古人营葬,据说也要向土地神买土地,正儿八经地在墓穴里发放一块“买地券”,以证明墓主死后住在这块土地是合法的,户籍迁移文件完备,方可入葬。从墓葬里“后土”的存在形式也反映了古代社神的状况。古时对土地神只是封土而祭,即在某块地方堆起一座土堆,以示土神之所在,后来才逐渐神人化了。
土地神还有正义和广施良善的化身。《水浒传》里林冲得罪高太尉,发落沧州草料场,一天夜晚天降大雪外出打酒御寒,回来发现茅屋倒塌,遂住进山神庙(土地庙),阴差阳错躲过高太尉手下人的大火暗算。京剧《铡美案》里的陈世美中状元当驸马,忘恩负义隐瞒发妻,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进京寻夫。陈世美怕事情败露,派手下韩琦一路追杀,韩琦追至土地庙得知事情原委,动恻隐之心,前思后想,引颈自裁。
村里的五圣庙,据说是村民们自发建造的,虽经多次重修,仍保持式样不变。既是浩劫摧残之下依然安然无恙,确实难能可贵。
现在看来,求神拜佛是封建迷信、自欺欺人,包含着很多愚昧和落后的成分。但在文化娱乐极其匮乏的年代,庙会和神事活动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愉悦和满足,比如婚丧嫁娶、生儿育女、修房造屋,老人拿着贡纸钱,跪拜祈愿,给土地爷唠叨唠叨,这样心里才感到踏实。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对各路神仙笃信不疑,虔心以敬,主要是因为神明会带给他们心灵上的安慰和宁静,带给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一次,在对毛连洞村进行整体规划时,考虑到五圣庙处在进村口的水塘边,门前狭窄,仅能过去一辆汽车,影响了整体的布局,村人多次商议要重新选址。但有人说,这是先人们选的地方,多年来村里还算太平,没发生过啥怪事。最终没有移址,只是进行了简易的修缮。
我们知道,五圣庙对村民的意义是人与土地关系的见证,回到老家,就是重新寻找人与土地的关系。
如今,虽说大多已搬进城里生活,每到大年初一,大家都会不约而同赶回来,在五圣庙前摆上供果,点上香柏,放上一挂鞭炮,相互寒暄,围绕五神殿所建立的人际交往,是乡下邻里关系最直接的体现。除了五圣庙的祭拜,毛连洞村的其他业态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体现在饮食、居住、手工、建造等方方面面……
这一方温柔的水土,正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如今,我们对老房子进行修缮,在这里生活,并带来更多的人和新鲜事物,也守护着那从来不曾远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