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但许慎放弃了这个原始的本义,他认为余的本义是语气词。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称:“与爾意同”,当然,这里的“爾”,也是指的语气词用法下的爾。严格意义上说,这已经不是余的本义,而是《说文解字》系统下字的本义。(现代人树顶的房屋)余的小篆写法如图:(余的小篆写法)【猜想】为什么以木柱支撑的房屋会成为第一人称“我”的代用字呢?大概是古代的人们,为了躲避大型的食肉动物的袭击(它们多不会爬树),因此各自居住在树上,树顶简单的居舍就是自己的全部家当,因此,这点家当就成了对人自称的代名词。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古人指着树端的自己的小窝对别人介绍。那就是“我”的“家”。有意思的是,现代人也有模仿这种生活方式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房子建在树顶,只是结构先进多了。如图: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23课。讲一个汉字“余”。这个字在《说文》540部里归“八”部,在现代汉语201部部首检字归法归“人”部,检字时要注意。

余。现代汉语常用字。这个字有四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y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余,语之舒也。”先看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1)

(余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里,余的字形就是木柱支撑的房屋,这应当是人类较早的居住方式,在这个角度来看,它的字义应当同“舍”(《说文》称“市居曰舍”)略同,只是在卜辞里,余的被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到了金文,略有变化,有一种写法“房屋”的底部支撑又多了两根木柱,这就基本是小篆字形的前身。隶变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与楷书大体相似。

余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2)

(余的小篆写法)

【猜想】为什么以木柱支撑的房屋会成为第一人称“我”的代用字呢?大概是古代的人们,为了躲避大型的食肉动物的袭击(它们多不会爬树),因此各自居住在树上,树顶简单的居舍就是自己的全部家当,因此,这点家当就成了对人自称的代名词。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古人指着树端的自己的小窝对别人介绍。那就是“我”的“家”。有意思的是,现代人也有模仿这种生活方式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房子建在树顶,只是结构先进多了。如图: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3)

(现代人树顶的房屋)

但许慎放弃了这个原始的本义,他认为余的本义是语气词。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称:“与爾意同”,当然,这里的“爾”,也是指的语气词用法下的爾。严格意义上说,这已经不是余的本义,而是《说文解字》系统下字的本义。

本义之外,余又发展出来许多意思,常用的有:(1)代词。表示第一人称。这种用法在甲骨卜辞里已有,《尔雅.释诂下》称:“余,我也。余,身也。”邢昺的《尔雅注疏》称:“此皆我之别称也。”郭璞又注“今人亦自称为身。”古人用余或者身来指代自己。比如《诗经.邶风.谷风》有“伊余来暨。”郑玄《诗经注笺》称:“我始来之时安息我。”伊,语气词。余,第一人称代词:我。暨,通“塈”,本义是“息、安息”,放在这里应当是照顾、爱惜。完整的意思是“我曾经被照顾爱惜过”,诗经原文上一句是“不念昔者”,完全不怀念过去的时光。这是一段悲戚的爱情故事。女人的丈夫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农民,由于两口子努力劳作,生活慢慢好起来了,但男的却变心了;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4)

(《诗经.邶风.谷风》诗意)

再比如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我从小就喜欢这种奇装异服,年纪老了这种爱好仍然没有减退。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5)

(屈原《涉江》诗意)

(2)农历四月的别称。《尔雅.释天》:“四月为余。”在有些书画作品中有落款称余月,就是四月,而写成“馀月”的,一般指的是闰月,余与馀虽有通用,但在指代月份时并不相同。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6)

(四月的西府海棠)

(3)通“餘”(馀)。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豫部》有:“余,假借为餘”《周礼.地官.委人》有:“凡其余聚以待颁赐。”郑玄作注说:“余当为餘。餘谓县都畜聚之物。”在这个意义下,余实际上是指多余的、余下的。另有一说这是古人的错误用法,余不应当通餘,就是我们多餘的“餘”,但在现代汉语里,“余”直接成为“餘”的简化字,由此还引起一些误用。【注意】余虽然是餘的简化字,但实际上两个字还是有区别的,繁体餘如果简化,可写作余;而简体字余,如果需要繁体化,则需要考虑,这个字出现在什么语境,比如多余,有余,写成有餘,多餘或许可以,而有些作品署名时也写作餘,这是错误的。余用作姓,就写作余,《通志》有载。比如现代学者余秋雨,要写成餘秋雨,就大错特错了。在古汉字里,余和餘根本就是两个字,不是所有余的繁体都可以写作餘或者馀。

(二)余的第二个读音读作tú。即同都切,平模定。有两个用法,一个用法是指接余,《尔雅.释草》有:“莕,接余”邢昺《尔雅注疏》:“莕菜一名接余”。莕菜,就是“荇菜”,这个我们非常熟悉了,前面的课程几次提到过它,举过《诗经.关雎》的里的“参差荇菜”的例子,来回忆一下它的样子: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7)

(荇菜)

读这个音时的第二个用法用于专用名词“檮余”,指山的名字。《集韵.模韵》:“檮余,山名,在匈奴。”《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不失期,从至檮余山。”看位置,檮余山应在贝尔湖以北。如图:

说文解字中的诗经(说文解字第123课诗经)(8)

(漠北决战示意图)

(三)余的第三个读音读作xú。即详余切,平鱼邪。专用于名词“余吾”《集韵.鱼韵》:“余,余吾,水名,在朔方。”实际上,余吾水离朔方城还有一定的距离,见上图。

(四)余的第四个读音读作yù。即羊菇切,去御以。同“豫”指大象。《说文解字》豫字下有:“象之大者,或作余。”

这个字的后三个读音均不常用,了解即可。

(【说文解字】之123,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