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州你不知道的地方(邂逅郑州最美街道)
老郑州你不知道的地方(邂逅郑州最美街道)老人感慨万千地对老伴儿说:“看看我们年轻的样子!没想到厂没了,城市还记得我们,替我们留存着往昔。”小朋友奶声奶气地问:“妈妈,画里的那棵树,是我家门前的那棵么?”看着墙上非常熟悉的喷气织机、纺织车间,曾经在纺织厂工作了32年的刘宝琴无限感慨,有关纺织的故事总想说一说,“先纺到粗纱、再成细纱,再经过机器就是纱,就是织衣服的线。我们那时候一进车间耳边全是呜呜的轰鸣声。我现在每次出来都要看看、给身边的孙子讲讲,这是什么车间,奶奶当时在哪个车间工作。”六厂前街,镌刻了一个时代的长度,更记录了一群建设者的一代芳华。不同的主题板块诉说着不同的回忆,“落地生根”讲述了纺织工业城的建立与成长;“江山半壁”和“风华正茂”呈现了纺织工业城内悲伤与喜悦、泪水与汗水;“凤凰涅槃”则记录着这座纺织工业城在“五起五伏”的六十载光阴里,仍有顽强生命力......专心致志的纺织女工、香气扑鼻的一厂小吃、人流涌动的中原影剧
或绿树成荫、或芳草萋萋、或浪漫唯美、或童话梦幻、或古色古香、或清新自然……走在郑州大街小巷,一条条独具特色的街道、胡同成为最美的风景,刷新着人们对绿城的认知、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也成为市民群众最爱的网红打卡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推出大型融媒体专题报道《邂逅郑州最美街道》,今天推出第六篇《漫步“时光里” 听一听老郑州的故事》。
走进“国营郑州第六棉纺织厂”的大门,六厂前街道路两侧的红色文化长廊映入眼帘。坐在木椅上的老人听着曲儿,注视着墙面,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老人的身上,一派宁静祥和。
说起墙面上的画,六厂前街西侧墙壁上的“红途织梦”影像志打开了很多西郊人的记忆开关......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说的就是郑州的纺织业。统计数据,1981年,郑州全市财政收入的70%来自纺织业。那时候,郑州经济因纺织业而绚烂,纺织工人因纺织业而自豪。
看着墙上非常熟悉的喷气织机、纺织车间,曾经在纺织厂工作了32年的刘宝琴无限感慨,有关纺织的故事总想说一说,“先纺到粗纱、再成细纱,再经过机器就是纱,就是织衣服的线。我们那时候一进车间耳边全是呜呜的轰鸣声。我现在每次出来都要看看、给身边的孙子讲讲,这是什么车间,奶奶当时在哪个车间工作。”
六厂前街,镌刻了一个时代的长度,更记录了一群建设者的一代芳华。不同的主题板块诉说着不同的回忆,“落地生根”讲述了纺织工业城的建立与成长;“江山半壁”和“风华正茂”呈现了纺织工业城内悲伤与喜悦、泪水与汗水;“凤凰涅槃”则记录着这座纺织工业城在“五起五伏”的六十载光阴里,仍有顽强生命力......
专心致志的纺织女工、香气扑鼻的一厂小吃、人流涌动的中原影剧院、景色宜人的西流湖、毅然耸立的裕达国贸、已退休的104电轨公交车等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承载着过往,满是时间的痕迹,展现着西郊城市的变化与郑州西郊人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小朋友奶声奶气地问:“妈妈,画里的那棵树,是我家门前的那棵么?”
老人感慨万千地对老伴儿说:“看看我们年轻的样子!没想到厂没了,城市还记得我们,替我们留存着往昔。”
一个个碎片记忆连成线,穿成时光的项链,粒粒珍贵,颗颗闪耀。这面的红墙的故事似乎总也说不完......
小区美了,街道靓了,城市环境提升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了。六厂前街社区党委书记彭天宝告诉记者,他们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把人文思想、社区文化融入到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初步的改造方案,再进行公示征求居民意见,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整改落实,给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