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山的来历(巍巍宝塔山)
延安宝塔山的来历(巍巍宝塔山)塔里空间狭窄,楼梯陡峭,下面两层是石阶,贴内墙绕行,上下行人需侧身相错而过。再往上是木制楼梯,几乎是直上直下,正对中间的木梯口,只能一人通行,在塔的每一层开有窗,最高的第九层为四面开窗。南塔门门楣上刻“高超碧落”四字,北塔门门楣刻“俯视红尘”四字。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写下的情真意切的诗歌《回延安》中的这几句,直到今天也没有忘记。今天,我终于亲临宝塔山了,倍感亲切。 延安宝塔,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山上的宝塔(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重建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
说到延安,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宝塔山,宝塔山已经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因此而驰名海内外。
小时候课本里都学过,我一直对延安崇敬的不得了。老一辈革命家长征到延安后,一呆就是13年,在这里运筹帷幄,制定了一整套革命韬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以后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一公里处,海拔1135.5米。
延安宝塔山的三门四柱式大石牌坊特写。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写下的情真意切的诗歌《回延安》中的这几句,直到今天也没有忘记。今天,我终于亲临宝塔山了,倍感亲切。
延安宝塔,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山上的宝塔(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重建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
南塔门门楣上刻“高超碧落”四字,北塔门门楣刻“俯视红尘”四字。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塔里空间狭窄,楼梯陡峭,下面两层是石阶,贴内墙绕行,上下行人需侧身相错而过。再往上是木制楼梯,几乎是直上直下,正对中间的木梯口,只能一人通行,在塔的每一层开有窗,最高的第九层为四面开窗。
塔旁洪钟亭里悬挂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四月铸造。高150厘米,直径106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党中央在延安时,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该钟音质清宏,语音就绕,可传方圆3至5公里。
站在宝塔山,居高临下,在此俯视延安市容市貌。
俯视延安市中部景象,对望清凉山、延河与延河桥。
延安南部山谷景象。
摘星楼位于宝塔山最高处,原名望寇台。是范仲淹镇守延州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同西夏的战争而修筑的。由于在最高峰,每到夜晚星汉灿烂之时,好似伸手可摘星辰,故名摘星楼。
原楼已毁,现存建筑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修的。
站在摘星楼上观看宝塔,它都是那么巍峨壮观,傲然而立!
走出宝塔山景区,左拐来到景区南侧的摩崖石刻。石刻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高6~7米,长260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
在这组石刻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特别引人注目,它讲述的是范仲淹英勇善战的故事,说的是范公用兵如神,十分珍贵。
“泰山北斗、一韩一范” 石刻。“一韩一范”指的是北宋名将“韩琦和范仲淹”,说的是范仲淹与韩琦并肩作战的故事。有歌赞之:“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摩崖石刻“高山仰止”、“先忧后乐,出将入相”说的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思想,赞誉范仲淹丰功伟绩的。
“云生幽处”、“重岗叠翠”、“嘉岭胜境称第一”,则是明清时期文人墨客为描述宝塔山风光而刻的。
蒋-中-正为孙中山提的词。
2001年又对宝塔山实施了亮化工程,每到夜晚,宝塔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
宝塔山,是延安人民的母亲山,今天登上宝塔山,憧憬延安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