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一中校园景(巢湖一中往事五年耕耘路)
巢湖一中校园景(巢湖一中往事五年耕耘路)其一,他热爱学校、忠诚教育事业的精神矢志不渝。他经常给我们说,在学校工作就是在干一种少名利、多奉献的事业,当你看到所培养的一批批学生成长为有用人才后,你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从肥东到巢湖的工作经历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也是一直安心在学校里干到退休。 1982年8月,我到母校报到时,首先见到的是吴为杰副校长。他是我的老领导,在我读书时就是教导处副主任,也是一位发表有学校管理专著的教育专家。吴老对我比较了解,对我是信任和器重的;在我上班后就要我挑重担、做难事,去经受工作锻炼。在我负责校团委工作及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后,他更是悉心进行传、帮、带,使我能很快适应工作。他在主编学校的《教学资料汇编》时,要求我经常写教学心得和工作体会文章,并帮助修改后刊登在上面,对我提高工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很大的促进。吴老是母校我所敬重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在我们读高
作者:杨庆木四、怀念师友诉衷情
我在母校工作的五年期间,得到了众多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我和大家在一起相处也是很有缘份的。
1982年8月,我到母校报到时,首先见到的是吴为杰副校长。他是我的老领导,在我读书时就是教导处副主任,也是一位发表有学校管理专著的教育专家。吴老对我比较了解,对我是信任和器重的;在我上班后就要我挑重担、做难事,去经受工作锻炼。在我负责校团委工作及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后,他更是悉心进行传、帮、带,使我能很快适应工作。他在主编学校的《教学资料汇编》时,要求我经常写教学心得和工作体会文章,并帮助修改后刊登在上面,对我提高工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很大的促进。吴老是母校我所敬重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在我们读高二时曾教过一个学期的政治课,教学水平是很高的。他长期从教、治学育人、谨言慎行的形象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对我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我在调动工作离开母校后,还常去看望他,并聆听他的教诲。对他的教导之情,我是銘记在心而难以忘怀的。当时学校主持日常工作的陈发林副校长也是一位领导能力强、理论水平高、民主作风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好领导。他在一中工作时间虽然不长,却深受广大師生的尊敬和爱戴,对我的关怀和帮助也是很大的。在我负责校团委工作时,他时常听取我的工作汇报并给予具体指导。在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兴修水利劳动和文明卫生城创建活动时,他参加其中和大家一道劳动;在我们发动师生为灾区学生捐献学习用品、或为特殊困难同学献爱心时,他也慷慨解囊、捐钱献物。他的率先垂范行动,极大地教育了我们,也鞭策我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陈发林同志在和我们的相处中,用自已的模范行动展示了一位优秀党的领导干部的形象,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1984年8月,我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后,有幸在万炳传校长领导下,和程绍铭、贾忠慈两位副校长合作共事。我当时是较年轻的,得到他们很多的关心和帮助,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万校长作为学校党政一把手,在工作中显示出他成熟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我们的好班长。万校长还是一位老教育工作专家,在办学治校和培养人才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对我教育、启发和影响较深的有很多方面:
其一,他热爱学校、忠诚教育事业的精神矢志不渝。他经常给我们说,在学校工作就是在干一种少名利、多奉献的事业,当你看到所培养的一批批学生成长为有用人才后,你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从肥东到巢湖的工作经历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也是一直安心在学校里干到退休。
其二,他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总是用一种韧劲和毅力来克服。我所知道的是,无论在一中还是在财校,他的工作过程都是不平坦的,但他总是凭着一种不畏难和不气馁的精神把工作推向前进。我在他领导下在这方面也是有所收获的,就是遇到困难不退让,勇挑重担向前进。
其三,他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处理政务讲究细致,对文字工作要求精益求精。1985年春,在一中开展整党工作时,他要我执笔撰写学校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报告。他先讲报告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框架,我在学习文件和领会精神后起草初稿;然后,他指导我逐段逐句进行修改,并在一起分析研究如何把握中央精神与学校工作实际的结合;经过多次修改、征求群众意见后才拿出正式报告。最后,他在全校大会作对照检查报告时,得到大家的好评。这对我来说既是理论学习上的提高,也是文字写作能力的锻炼。
其四,他工作中思路清晰、把握大局,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重视培养中青年干部,坚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营造民主、团结的气氛,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博大胸怀。
其五,他为人正派,作风朴实,清正廉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大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在一中当校长时,家中所钟爱的小四子应征入伍、离开巢湖后才告诉大家,这是防止大家前去送礼祝贺;他在财校当校长时,上下班很少用小车,总是要翻山爬坡步行500米乘学校交通车,这在当时县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中是少见的。
正是在万校长的培养与引导下,我才逐步成熟起来,最后成为了一名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他是我工作中的一位重要引路人。
这个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程绍铭和贾忠慈两位副校长对我也给予很大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我至今仍记取在心,难以忘怀。
程绍铭同志工作魄力大,不怕困难,敢于负责,为人热心、对教职工关心体贴、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他在教职工有很好的人缘和威信。1987年春,为了给家住上海的一位退休老教师落实政策解决遗留问题,他和我一道乘坐校办工厂运货卡车去沪,一路上风餐露宿也毫不在乎;我在调至财校工作后,1993年5月因病住院时,他作为一中校长带领很多同志前来看望,表达了母校领导和同志们的深情厚谊,这些都是使我深为感动的。
我对贾忠慈同志也是比较钦佩的。他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比较重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师资队伍的培养;自己虽有繁忙的教育行政管理任务,但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进行传、帮、带,指导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他是一名能干的教育行家和造诣较深的学科领头人,对我也有着影响和促进作用。在他主政一中时,我经常去学校看看,他都很热情地给予接待,我们相处是比较友好的。
程、贾俩位在万校长调离一中不久,先后接任学校的校长,为一中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母校的校史上也有着珍贵的一页。程绍铭校长于1995年夏调离一中后,在年底因病去合肥住院治疗,我曾和很多同志一样都前去看望;但到1996年春却不幸去世,我听说后到他家去吊唁,感到很是惋惜和悲伤。我十分怀念这位所尊敬的学长(他是母校1959届高中毕业生)。
我在母校工作时和众多的中层干部相处也很好,大家对我工作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使我能顺利在开展工作,对此我也十分感激。
首先提到的是李盛源同志,他当时是校长室秘书(即办公室主任)。盛源同志年长于我,对我极为友好,时时关照我。我在团委工作时,经常写材料请他修改,他热心给予指导;在校长室工作期间,我俩经常在一起交谈工作、研究材料、切磋文稿,也是相互提高、共同促进。盛源同志人品好,为人正直,工作任劳任怨、不计名利、乐于奉献,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绝不乱用,是学校放心的好管家。我调离一中后,我们俩之间还经常往来、相互关心,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同志情谊。
政教处的刘仕璜、龚义林两位主任是我在母校读书时的老师,但在我分工领导下的工作却是认真负责的。一中当时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做得很出色,他们是作出很大努力的。我在校工作期间,学生工作方面一直较为平稳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与他们二位忠于职守、勤于管教也是分不开的。
时任团委书记凤良华同志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好干部,他朝气蓬勃、积极热情、勇于创新、踏实苦干,是我工作中的一位得力助手。凤良华同志虽然在一中团委书记岗位上工作时间不长,但却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正是如此,市委领导才点名要他去办联办中专,他就担当重任去了。1986年8月,凤良华同志调至联办中专后,金必胜同志曾在团委工作一段时间,在我领导下工作做得也很出色。
教导处的几位主任中,朱儒奎、刘远明、程家根三位都是我过去的老师,我对他们极为尊敬,他们对我也很支持,协助我把所分管的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初中教学工作和初中招生工作做好,并细心安排好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当时因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经常要布置老师办公室打扫卫生和安全工作大检查,朱主任接受任务后都能很好安排各教研组、实验室、电教室和图书馆做好相关事宜,我们之间合作得也非常愉快。而柯显成副主任与我相配合抓初中教学工作也是很得力的,我们在一起抓了一次初中两个年级的语、数、外三科联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师生中影响较大,得到众多家长的好评。
在校工会担任副主席多年的黎中庆老师是我的高三语文老师,他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勤于事业、精于教学、严于律己,既是辛勤工作的老黄牛,又是受人尊敬的好师长。我在校工作时也常麻烦他:在召开学年总结表彰大会和举办学校体育运动会时,总是要请黎老师义务为我们书写奖状,因为他的毛笔小字写得极其漂亮。只要我找到他,他总是舍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地完成任务,对我的工作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也是非常感动的。我在工作中也经常联系总务处,这个时期是程良顶任主任。他是一位事业心强、责任心大的好同志。他家境较贫寒、住房也很差,但他对此却似乎不在意而一心扑在工作上,整天在校园里东奔西走,把一些师生急要解决的诸如房屋维修、水电改造等事安排得甚好。学校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时需总务处提供水、电、场地维修等方面的服务,他都配合得很及时。有一次晚上,我和他在校园里值班巡逻,突然发现有人在偷剪花园中龙柏树的枝条,他把小偷追得扔下装满枝条的两条麻袋跑走了,自己却伤了脚。他一度调出一中去联办中专工作,但后来又回到一中。他在工作岗位上患了重病住院时,我还去四康病房看望过他;只可惜病未治好而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
还要提及的是总务处在程良顶任职前后曾两度主持工作的成安玉同志。他是一中总务工作上的元老。在我读书时,他是食堂事务长;八十年代初任总务主任。他对学校的基建、维修和食堂工作十分熟悉和在行,在学校条件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尽力为师生做好服务,可以说是心系学校、心向群众。我于1982年8月到一中工作后急需解决住房安家,他非常同情,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从家属宿舍院子里挤出两小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以后又添一小间)给我安家,使我终于有个落脚之地,心里是十分高兴的。我在调出一中后还在学校住了五年多时间,他对我依然像在校职工一样,从各方面给予照顾,我是非常感激的。他退休不久即生病住院,且因病辞世;我虽然已离开学校了,但听到消息后还到医院病房中看望,到他家中灵堂去吊唁,以表达我对老同志的崇敬之情。
我在一中工作期间,也得到很多老师与职工的帮助与支持。对此,我也是铭记在心,念及难忘的。我初到学校在数学教研组里,得到老教师蒋其所、张承科等人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在团委工作时,徐守兰老师不顾教学任务重,家庭事务多,仍然尽可能为我分担一些任务;体育教研组长谢帮信老师和校卫生室王素霞医生在体育卫生工作上对我也是大力支持和协助;智恩老师兼代校广播室工作,在宣传上也给我很大支持;教务处的陶育琼、王瑞萍两位同志协助我做好初中招生工作,她们在招生审查时非常认真细心,使我较为放心。在我领导开展课外活动时,艺体组的唐传莉、丁新媛与赵莉婕老师也非常认真地做好学生的文艺宣传活动;图书馆的龙昌琴、谭韵琴和田素青同志配合做好读书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此外,总务处的李日毅、陶宗平与李本明等人配合做好学生的生活服务工作,校办工厂的汤修仁、侯帮宏协助做好学生的实习工作,都从各方面对我予以支持和帮助。最后还要着重提出的是,在我所分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众多的班主任老师给予配合、支持和帮助,他们对做好学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班主任是:徐海安、王雪成、张绍英、解维汉、刘远明、周自湘、汪湘昆、陈达宜、孙时倩、汪元中、陈季生、方斌华、刘咏红、叶红、王业斌、尚官瑞、张立潮、方厚庄、季必发、宋世容、王玉凤、潘孝斌、张登林、夏克华、高中英、任毅、宫能祥等,这其中的细节之处就不再讲述了。
在母校工作时间虽短,能得到这么多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友情相助,这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将永远珍重之。以上诸多领导和师友中,有人已仙逝云游九天,特拜献佛香一支;对仍健在的,谨祝安康以尽享幸福生活!
就在我专心致志干事业的时候,我的工作发生变化。1987年暑期,市委决定对城区几所中学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虽然市委考察组在考察中对我的评价是非常好的,市委分管组织和宣教工作的两位领导在找我谈话时对我的工作也是肯定的,但还是因为工作需要被调到市二中任常务副校长。当年十一月初,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张鼎文校长对我非常器重,也放手让我开展工作。但是,当时普通中学的财力极为困难,我怕自己接任当家后难挑这副重担,心中萌生离开的念头。在二中工作一年后,我自己主动要求经上级批准调到巢湖财校工作,并担任过副校长、校长。后来,财校等中专学校合并升格为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我任党委副书记直至退休。在我调离一中后的很长时间里,我还经常去母校走动,昔日的老师和同事也热情相待,大家在一起对学校共话发展,畅叙未来,对学校前景充满希望。如今,母校的领导和教职工已换了一茬又一茬;为了百年老校更加辉煌,后来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衷心祝愿现在诸位教职员工承传统、更跨步,百尺竿头创新篇,再为一中添光彩!(全文完)
后记:在结束本文之时,还需要作出一点说明的是:我到母校工作两年时就被提拔为副校长,当时有人说我有背景,并说市委方少祥副书记是我亲戚等语。这完全是凭空编造的,因为,我与这位领导就是想高攀也是搭不上的。事实上,在这所著名老校,我来校工作时间不长(时年37周岁,其实并不算很年轻)被提任副校长,当时有很多原因:其一,那时机构改革与干部年轻化是大趋势,使选拔年轻干部有一个好背景;其二,一中当时形势较复杂,有些也可提拔的人因为种种情况而不能上;其三,我在上大学前曾在青山中学干过教导主任,工作做得有成绩,在县里也有些知名度;其四,当时的学校领导对我的人品与才能较为认可;其五,我当时在一中两年的工作很出色,在市委考察组进校时,我虽生病住院及后来在家休养,但群众公信度较好。现在已时过境迁,讲以上这些话似乎是多余的,但把当时不好说,也无法说的事实讲清楚,我也就不背这个历史的冤枉名声了。这样,说这些也就不是多余的话了。特此补记于后。
2020年9月1日修改定稿
文章链接:
1、巢湖一中——我心中永存的校园
2、巢湖一中往事:悠悠岁月母校情
3、无限怀念您,张玉汉校长
4、励精图治开新篇 ——万炳传校长主政巢湖一中五年经历记
5、巢湖一中往事——良师益友园丁情
6、动乱的年代 悲伤的岁月 ——巢县一中文革时期的一些记忆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