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到底是神瑛侍者还是顽石(贾宝玉前生是补天顽石还是神瑛侍者)
贾宝玉到底是神瑛侍者还是顽石(贾宝玉前生是补天顽石还是神瑛侍者)既然石头不是神瑛,而神瑛下凡后转世顾为了贾宝玉,那么石头下凡后成为了什么呢?于是那仙僧就大施魔法,让它变成扇坠般大小,镌上了字,把它带下凡,进入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见识了人间百态。因为,《红楼梦》第一回就写女娲补天,炼出了三万五千六百零一块石头,用完了三万五千六百块,剩下的一块没派上用场,就弃掷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该石头于是自叹无材补天,日夜悲号惭愧。后来一僧一道路过,石头乞求他们把自己携入红尘,去经历一番人间的悲欢离合、生死歌哭。
覃仕勇
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个“木石前盟”,但这“木石前盟”到底是谁和谁的“前盟”,却是一个不大容易弄得清楚的问题。
先说“木石前盟”,这里面的“木”和“石”分别指谁。
主流的说法是,“木”是指林黛玉,“石”是指贾宝玉。
因为,《红楼梦》第一回就写女娲补天,炼出了三万五千六百零一块石头,用完了三万五千六百块,剩下的一块没派上用场,就弃掷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该石头于是自叹无材补天,日夜悲号惭愧。
后来一僧一道路过,石头乞求他们把自己携入红尘,去经历一番人间的悲欢离合、生死歌哭。
于是那仙僧就大施魔法,让它变成扇坠般大小,镌上了字,把它带下凡,进入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见识了人间百态。
既然石头不是神瑛,而神瑛下凡后转世顾为了贾宝玉,那么石头下凡后成为了什么呢?
答案是明显的:石头化身为宝玉身上的那块通灵宝玉。
且看第一回,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同一回: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
再看下凡后,在第三回,宝玉见黛玉无玉,掷玉于地。脂评说道“试问石兄,此一摔,比在青梗峰下萧然坦卧何如?”
在甲戌本第八回宝钗借看宝玉所佩之玉,宝钗将玉“托于掌上”,此处有脂评说道“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梗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
可见,女娲弃石就是宝玉身上所配的通灵宝玉。
不过,也有一种观点,说神瑛下凡后转世者变做甄宝玉,石头借了神瑛相貌化作贾宝玉。
该观点比较新颖,但论据不够充分,此外不复细说。
弄清楚了“木石前盟”的“石”是指神瑛使者,亦即贾宝玉;但这“木”又是指谁呢?
通常的解释是,林黛玉前世就是绛珠草,绛珠草为了感念神瑛侍者灌溉之情,立誓要以一世泪水还恩,所以出转世下到了凡间。
书中也写得明白。
第一回,僧人讲述神瑛与绛珠草之间的情缘时,脂评发表感慨加以说明: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第三回: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甲戌本有脂砚斋侧批:正是想必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
不过,依然有人提出反对。
红学大师周汝昌在《红楼夺目红》中的《何来“前盟”》一节写:石是石头,自称人称,都没纠缠。木,是谁?什么木?严格说,木是树,不等于草。除非将“木”解为“植物”。
周大师最后给出了他和看法,所谓“木”,其实是指史湘云。
他的理由是:湘云姓“史”,原型姓李。姓李的原姓“理”。后逃生藏于一棵李树下,得以存活,遂改姓李。“李”是木,不是“草”。
他还借脂砚批“还泪”所说的:余变有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这方是“一芹一脂”、“余二人”的真谛。脂砚实即书中之湘云,本是李家女杰。
……
可见,《红楼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单单一个“木石前盟”就有多种看法,遑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