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六西格玛为什么不好(六西格玛和精益六西格玛)
精益六西格玛为什么不好(六西格玛和精益六西格玛)很多企业日益认识到时间上的改进几乎与质量上的改进同样重要。缩短周期,减少时间差异,这与改进质量一样能提高一个公司的业务绩效。可以通过精益生产工具快速压缩周期,降低间接生产费用和质量成本。六西格玛不直接关注加快流程速度和减少资本投入,而精益生产方式则不太能直接使用统计方法和管理流程,所以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优化。精益不能用统计的方法来管理流程,而只靠六西格玛无法显著地提高流程速度或者减少资本投入,尽管二者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关注顾客价值与需要、注重团队实施改进、财务效果显著等方面是相似的,但其中一种管理方法的存在都需要另一种管理方法的融合和配合,才能得到一种更有效的行为和方式,使企业发挥最佳管理效果,于是精益六西格玛便应运而生了。经常会有人追问是几个西格玛,或者有客户和供应商直接让我们帮助他
0
六西格玛(Six Sigma)的概念是在1987年,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通信业务部的乔治•费舍首先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杰克•韦尔奇在全公司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并取得辉煌业绩,使得这一管理模式真正名声大振。
1996年,杰克•韦尔奇在谈到六西格玛时曾这样说过:“采用六西格玛是公司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项举动。”尽管六西格玛可以给企业巨大的成功,然而两年后,韦尔奇却道出了它的不足之处,“我们试图用我们的力量和六西格玛哲学将订货和最终交货之间的提前期缩短到12天。但问题是,正如有人说的,时间从来没有平均,客户仍会发现交货时间时长时短。有时对于一个订单,我们勇敢地承诺4天交货,而在另一个订单上我们却只能承诺20天。差异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西格玛是一种表示品质的统计尺度。任何一个工作程序或工艺过程都可用若干西格玛表示。六个西格玛可解释为每一百万个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是99.99966%。而三个西格玛的合格率只有93.32%。
经常会有人追问是几个西格玛,或者有客户和供应商直接让我们帮助他们推行六西格玛,六西格玛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神话化了。
从五个西格玛提高到六个西格玛也许要花费三倍或更多的成本,但费时费力,客户却感觉不到显而易见的效果。但自从精益的思想引入后,成本、时间、价值流则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精益思想强调时间,六西格玛强调质量。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判断标准是最高的性价比和顾客的满意度。一个简单陈述事实的报告需要三天,一个详细描述产品细节的报告需要三个月,两者相比没有孰优孰劣,关键在于客户需要的是什么。无论是对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都根据其需要来设计和改进流程。
精益不能用统计的方法来管理流程,而只靠六西格玛无法显著地提高流程速度或者减少资本投入,尽管二者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关注顾客价值与需要、注重团队实施改进、财务效果显著等方面是相似的,但其中一种管理方法的存在都需要另一种管理方法的融合和配合,才能得到一种更有效的行为和方式,使企业发挥最佳管理效果,于是精益六西格玛便应运而生了。
很多企业日益认识到时间上的改进几乎与质量上的改进同样重要。缩短周期,减少时间差异,这与改进质量一样能提高一个公司的业务绩效。可以通过精益生产工具快速压缩周期,降低间接生产费用和质量成本。六西格玛不直接关注加快流程速度和减少资本投入,而精益生产方式则不太能直接使用统计方法和管理流程,所以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