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七七事变的重要成果(七七事变后的南京救亡运动)

七七事变的重要成果(七七事变后的南京救亡运动)7月14日,“南京工人福利委员会”举行常委会议,议定电请国民政府出兵抗日,并发起募捐劳军活动,组织志愿运输队到战区服务。南京各工厂的工人开展了捐献一日工资运动。同一天,“南京百货业同业工会”也发起捐款慰劳前方将士活动,仅十九家商店就捐款1240元。7月12日,南京各民众团体举行联席会议,通电全国,号召各界奋起抗战。7月13日,“南京女子学术研究会”“女子文化月刊社”“妇女共鸣社”和“妇女会”等南京妇女团体率先联合致电前方抗日将士,赞扬他们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表示“誓为后盾”。南京就是当时中国的缩影。南京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从7月9日开始,得知“七七事变”后的南京社会各界民众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掀起了空前的抗日救亡热潮。

今天是“七七事变”84周年。如今,山河日新,国力日强,但曾经的苦难不能忘,无数牺牲不敢忘。铭记这一天,悼念同胞,永怀先烈,吾辈自强!

本文原发《团结报》,作者为经盛鸿、黄郁萱、孙倩,经授权转载。

七七事变的重要成果(七七事变后的南京救亡运动)(1)

图源:人民日报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北平卢沟桥,对中国驻防此地的第二十九军挑起武装冲突,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紧急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此后,全中国抗日救亡热潮迅猛高涨。

南京就是当时中国的缩影。

南京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从7月9日开始,得知“七七事变”后的南京社会各界民众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掀起了空前的抗日救亡热潮。

7月12日,南京各民众团体举行联席会议,通电全国,号召各界奋起抗战。7月13日,“南京女子学术研究会”“女子文化月刊社”“妇女共鸣社”和“妇女会”等南京妇女团体率先联合致电前方抗日将士,赞扬他们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表示“誓为后盾”。

7月14日,“南京工人福利委员会”举行常委会议,议定电请国民政府出兵抗日,并发起募捐劳军活动,组织志愿运输队到战区服务。南京各工厂的工人开展了捐献一日工资运动。同一天,“南京百货业同业工会”也发起捐款慰劳前方将士活动,仅十九家商店就捐款1240元。

7月15日,南京各机关、团体的代表300余人召开会议,成立“首都各界抗敌后援会”,推举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审计部、“妇女会”“南京工人福利委员会”等21个机关、团体为执行委员,统一领导南京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发起组织战地救护队,并迅速开办了一个救护训练班。南京各界许多妇女与学校的女学生踊跃加入了这个训练班,学习止血包扎、固定骨头等战场救护知识。7月16日,首批报名参加战地救护队的青年学生就有200多人。

1937年7月17日,南京文化界知名人士100多人举行集会,商讨抗日救亡事项。议决:第一,成立“首都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推田汉等29人为筹备委员;第二,推举谭惕吾等5人为代表,要求国民政府即日出兵抗日;第三,电请全国文化界一致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并电请全世界文化界同情和支持我国抗战。

1937年7月18日,“首都华侨教育总会”等8个华侨团体联合成立了“首都华侨抗敌后援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当时南京各大中学校正在放暑假期间。1937年7月20日,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各大中学校的暑期留校同学200余人集会,成立了“首都学生界抗敌后援会”,选举祁式潜为总负责,陈士方等人为负责。祁式潜是南京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多年积极分子。他从小生长在扬州,曾祖祁隽藻是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官员,有“三代帝王师”之称。后考入南京钟英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被选为学生罢课代表。同年秋,考入金陵大学。1935年华北危机时,他参与组织南京学生界救国会,当选为执行委员。“首都学生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后,组织学生到市中心新街口、夫子庙等闹市区,进行宣传演讲活动。女同学排练、公演了抗日时事话剧,并开展捐献五万条毛巾活动。

1937年7月28日,“首都各界抗敌后援会”举行第二次执委会讨论抗日救亡工作,并致电国民政府,要求从速出兵抗战。

南京的新闻传媒走在前面

在这股抗日救亡热潮中,南京的新闻传媒走在前面。南京的新闻传媒从7月9日起,不仅迅速报道了北方的战事与国民政府的对日交涉,更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中国社会各界、特别是南京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热潮,鲜明地表明了他们支持抗战到底、绝不屈服、反对妥协投降的态度。

1937年7月9日,由陈铭德、邓季惺主持的南京著名民办报纸《新民报》,在首先报道卢沟桥事变的同时,发表社论《九一八之前夕来到矣》,揭露了日本妄图再制造一个“九一八事变”、灭亡全中国的狼子野心;同时发表正在南京的剧作家田汉的文章《决心》。在这篇文章里面写道:

卢沟桥的炮声含有示威作用……中国的生机在坚决的对日抗战,不趁此奋然而起,天下盖无不可忍之事,而中国生机殆有断绝之虑。

以后,该报又连续发表了《对日抗战到底》等社论。该报的《新民副刊》则连续用通栏大字,刊出鼓吹抗战的口号:

“我们要打就打个你死我活”

“抗战!抗战!抗战!抗战!抗战!”

“请政府即日领导全国民众抗战到底”

“我们反对妥协,拥护全盘抗战”

“每座房子都成为战堡”

该报的《社会服务版》则发动抗日献金、组织抗战医疗队等。

南京另一家民办报纸《救国日报》社的社长龚德柏,还迅速写成《中国必胜论》《日本必亡论》等,在报上发表,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与抗日斗志。他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聘为少将参议。

国民政府机关报《中央日报》也连日刊登抗日救亡的消息与报道。1937年7月21日,该报第2张第3版,刊登一则感人的报道,题为《敌忾同仇,下关永宁街菜市一卖菜人输财御侮,将五年来积蓄三百元悉数捐出,中央财委会转汇前方并予嘉奖》。

设在玄武湖公园的“中央电影摄影场”,派出摄影记者与编导人员,冒着危险,到北平战地采访拍摄,回到南京日夜加班制作,迅速摄制完成了纪录片《卢沟桥事变》,真实而较完整地记录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前后过程,及时而有力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借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真相与野心,在中外放映。

南京的记者们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同时,还以其他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7年7月16日,“南京新闻记者协会”派代表来到丹凤街10号,见到正寄居在这里的剧作家田汉,称他们准备举行一次慰劳前方抗日将士的募捐义演,请田汉写一个话剧剧本,由记者们主演。田汉立即应允,当晚就动笔写作,几天之内,就写成一个四幕话剧,取名为《卢沟桥》。他还请来著名导演洪深、马彦祥等人任导演,请来上海、南京的一些著名演员参加演出。所有人员都无报酬。南京各报都派记者跟踪报道。经过紧张排演后,话剧《卢沟桥》选择南京著名的四大剧场,即大华大戏院、世界剧场、首都电影院和新都电影院,为公演场地,准备于8月9日开始公演。在公演之前,该剧的几支插曲,如《送勇士出征歌》《卢沟桥》《卢沟月》等,先陆续在报纸上发表,戏未登场就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民众传唱,大大加浓了南京的抗战救亡的社会氛围。

确立“持久消耗战略”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7月8日,国民政府外交部派亚洲司科长董道宁,赴鼓楼旁的日本驻华大使馆,向日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要求日军停止违法背信行动,不要扩大事态。

南京国民政府在对日方进行严正的外交交涉的同时,积极进行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准备。

1937年7月底、8月初,为了研究与确立对日的方针与最高国策,统一全国上层人物的思想,国民政府决定召集全国的党、政、军要人与各地军政首脑,包括国民党内各派系首领以及中共领导人,来南京会议,共赴国难。1937年8月1日,蒋介石通过一直与中共方面秘密谈判的代表张冲,密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即飞南京,共商抗日大计。

1937年8月9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飞至南京,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代表,就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进行谈判,很快取得了重要成绩。在这前后,白崇禧、阎锡山、余汉谋、何键、何成浚、顾祝同、刘湘、黄绍竑、龙云等,分别飞抵南京。南京乃至全中国呈现出一派团结御侮抗日救亡的景象。

因战事紧急,1937年8月7日上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国府礼堂提前召开国防会议。当晚8时,国民政府在中山东路的励志社礼堂,召开更加绝密的国防联席会议。

这次国防联席会议,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决心抗战”的最高国策和“持久消耗战略”,明确把持久战作为抗日战争的总战略,通令全国,对中国此后的抗战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以国共合作为核心,中国人民神圣的全面抗战开始了。

来源:紫牛新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