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还算良心吗(不知羞耻细思恐极)
国产还算良心吗(不知羞耻细思恐极)谁还记得,今日被模仿、被艳羡的“嫡庶尊卑”。而女配最终结局不幸,则是因为生了五个女儿。还吹进了网文影视。从四大名著到古偶甜剧,处处都是评头论足的身影。评断女主角幸运的标准是“生了四个儿子”。
短视频里,随手一刷就是“夫人”“主母”“嫡女”。
明明传统复兴,也算是好事。
怎么到了这儿,就拧成了封建糟粕味儿?
更让厂长想不通的是,“封建复兴”的风,不仅吹进了社交平台。
还吹进了网文影视。
从四大名著到古偶甜剧,处处都是评头论足的身影。
评断女主角幸运的标准是“生了四个儿子”。
而女配最终结局不幸,则是因为生了五个女儿。
谁还记得,今日被模仿、被艳羡的“嫡庶尊卑”。
都曾是史书上的具具白骨,食人血肉。
早已被砸碎了的封建棺材板,究竟为什么还会有人拼凑,修饰?
甚至成了新一代古装剧的评判标准?
01.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多逛逛,就不难发现。
“封建”“嫡庶”“阶级”已成为古风内容里的“流量码”。
明明是经典反封建的名著《红楼梦》,却成了“嫡庶神教”的教科书。
从林黛玉一个眼神里,就能分析出古代嫡子和庶母的尴尬关系。
更有人就此分析出,嫡庶尊卑的说法,就是曹雪芹原作里来的。
连87版《红楼梦》也成了给封建传统立碑列传的作品。
你看,尤二姐见王熙凤时,戴的是偏凤冠。
旁边平儿戴的也是偏凤冠。
这说明什么?
说明贾家是高门大户,正妻和小妾,就是不一样!
有了只言片语理解下的《红楼梦》做样板,就更有了照抄的底气。
越来越多的网文,把“嫡庶之争”视为“大女主爽文”的标配。
毕竟,《庶女攻略》这本小说,曾经在十年前稳坐起点宅斗文TOP1。
自此之后,“庶女逆袭”的风潮轰轰烈烈,“嫡女反逆袭”也不甘示弱。
影视剧很快也跟风赶上,进一步包装高门大院、朱墙碧瓦里的女人心计。
你是嫡女?
巧了,她、她、她也是。
再看看剧里的反派。
巧了,她、她、她都是小门小户,妾室养的。
在洞悉了宅斗剧的矛盾点之后,这种“唯阶级论”很快蔓延到其他题材里。
仙侠剧,妥妥的重灾区。
在人均帝君、上神、神尊的仙界,宅斗剧的“嫡庶”“妻妾”,那是压根不够看。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白浅、夜华,青丘女帝X天族太子。
多是仙一代联姻仙二代。
《香蜜沉沉烬如霜》的锦觅、旭凤,神二代X嫡太子。
是标准的仙侠家族联姻。
再到《千古风尘》,自己修炼的是上神,祖神钦点的是真神。
门阀世家VS科举清流。
随着港剧热度的回归,最后一个重灾区也来了。
TVB经典,豪门狗血剧。
生了女儿,一个马招娣,一个马来娣。
大小老婆、冠夫姓,生了孩子的才有地位,不准非姓马的人掌握股权……
这是很能代表国产影视当代的问题:
不见原创,只见翻拍。
不见创新,只见修饰。
曾经国产影视里的先锋、思考和前卫性,已经无处可寻。
02.影评人毛尖曾经大胆发言:
影视剧院就是全中国最封建的地方。
因为无力挖掘出剧情的核心矛盾,只能强行制造矛盾。
拜高踩低、欺贫爱富。
而当一味奉行“拿来就拍”网文影视化袭来时,更是将偷懒推向了极致。
舍不得原著的粉丝,又不肯放弃普通的影视剧观众。
所以,哪怕是近几年的热播大剧,也少不了割裂的现象。
一边是原作者声称:我不需要女读者。
一边是剧方忙着改编、涂抹、删除。
甚至还在剧里加了“男德班”的剧情,忙着和原作割裂分开。
按理说,每一部剧在开拍之前,片方都已经熟读原作。
难道片方真的不知道,原作并非讽刺封建男权社会的作品?
还是硬着头皮,也要把男性向爽文改成独立女性的剧集?
在这种割裂之下,就有了妻妾成群,但男主从未心动得离谱改变。
为了促进妻妾感情,男主三集就领便当地“急转弯”。
这,当然不是所谓的“独立”“女性互助”。
更像是在原本腐糟老朽的立意上,涂抹一层抹不平的白粉。
3.曾经的国产古装剧,一样是上及君王,下及平民。
甚至将天潢贵胄,一夜间按至泥泞间,更让人生出悲凉感。
说回国产古装剧的样板,87版红楼梦。
在大结局中,央视大胆改编。
贾府凋敝之后,贾宝玉独立于桥上,忽然间一位船妓向他呼喊。
任谁也认不出,这就是当年带着金麒麟,醉卧芍药中的湘云妹妹。
她大声呼喊着要宝玉赎她,每一个字都是泣血之言。
《大明宫词》里,武则天以最尖锐的眼神,看男女,看爱情,看功绩。
她曾经说:
你看到了吧,任何男人,柔媚的,阳刚的,任何男人,只要他处在女性的处境里,他就是个女人。
在个人功绩上,她是尖锐的,甚至是幽默的。
哪怕是曾经荣耀的TVB,类型剧先锋,宅斗、豪门、宫斗,翻来覆去地拍。
女性角色,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
最魔改的“神仙”,九尾狐妲己。
要说不靠妆容、努力搞事业,温碧霞版妲己绝对是第一人。
不像其他版本妲己,温碧霞的不少台词,都相当大胆。
甚至看不惯纣王沉迷酒色,自己批改奏章。
哪怕同样是帝王后宫的《金枝欲孽》,也不是在渲染“阶级论”“正妻论”。
她们深知,后宫之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每个人都是皇权之下的牺牲品,追求帝王的爱情,无异于一个笑话。
毕竟,连帝王自己都不过是个工具人。
都还记得真正的“民国太太”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巩俐吧?
真正把老爷子这个“工具人”做到了极致。
甚至不需要露脸。
点一盏灯,捶一次脚,就把封建权势的迷醉和恐怖发挥到了极致。
真正沉迷于其中的女人会怎么样?
恐怕,只有发疯的结局。
《少年天子》也是宫斗剧,但剧里没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痴缠。
反倒是句句台词,听着都是嘲讽。
太后教子,更是直言直语,把封建王朝的疯狂,都直接撕开。
古装剧对我们的意义,往往就是这么振聋发聩。
它的经典,不仅仅在于美人如云,服化道的精美。
更在于剧情里藏着的兴衰沉浮,台词里带着的世俗哲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无论是国产剧还是观众自己,似乎都太执着于美了。什么修炼千年、苦熬位分,都只是一个快进,一个闪回。就着滤镜下饭,自然不用体会平民的凄苦。开着美颜吃瓜,也不需要多么认真打磨的作品。相信今天,我们要再想复刻服化道不难。
将“古装丑男”一一变成俊男美女,也不是最难。但要国产古装剧再将那份沉重拾回肩上。担起历史的凝重和跌宕,以笔尖铸成深省。或许不是不能。已经是不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