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悯农 背景(悯农人太奢侈)

悯农 背景(悯农人太奢侈)《悯农》其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据说这一首还是从故纸堆里抢救出来的,远不如前两首有名。在封建时代,没有人口就意味着没有生产力。中国是农业国家,光有土地没有农民,是没有产出的,也就收不了税。没有什么政绩的李绅,并没有受到朝廷的责备。晚年在官场上却越混越好,一度做到了宰相的位置。随着官职的提升,他的人品也出现了问题,他再也没有青年时代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了,生活极度奢侈起来,讲排场,搞铺张浪费,他的俸禄就那么多,好多都是贪污得来的钱。据说李绅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吃鸡的舌头,光吃鸡舌头,不吃鸡肉。为了那么一点鸡舌脆骨,就要杀掉一只鸡,一顿饭一盘鸡舌,要杀掉多少只鸡呀?据史料记载,他每餐都要耗费300多只鸡,以至于他家的后院宰杀的鸡堆积成山,家里面吃也吃不完,有的都已经发臭了,在当时可谓臭名昭著,连皇帝听说了这件事也

小学阶段,所有人都学过《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也是任何做父母的在教育幼儿时常常背诵的一首诗,目的就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不要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悯农》还有另外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同样传颂于世。两首诗都体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不亚于杜甫、白居易一类大诗人的情怀。

我们在课本中选用这两首诗,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珍惜粮食、珍惜资源、不铺张浪费的好习惯。

但历史常常会与我们开玩笑。

历史上写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绅。李绅青少年时代,常常游历于乡间,看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一年,却吃不饱穿不暖,有感写下了《悯农》三首,其中两首就是选入我们教材中的 。后来李绅27岁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担任地方官时,对百姓苛刻、暴敛有加,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于是很多人就逃离本地,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甚至于要饭。手下人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却说,你看见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逃就逃吧,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多的是。以后这种事,不要报告给我。他完全不当一回事。

在封建时代,没有人口就意味着没有生产力。中国是农业国家,光有土地没有农民,是没有产出的,也就收不了税。

没有什么政绩的李绅,并没有受到朝廷的责备。晚年在官场上却越混越好,一度做到了宰相的位置。随着官职的提升,他的人品也出现了问题,他再也没有青年时代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了,生活极度奢侈起来,讲排场,搞铺张浪费,他的俸禄就那么多,好多都是贪污得来的钱。

据说李绅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吃鸡的舌头,光吃鸡舌头,不吃鸡肉。为了那么一点鸡舌脆骨,就要杀掉一只鸡,一顿饭一盘鸡舌,要杀掉多少只鸡呀?据史料记载,他每餐都要耗费300多只鸡,以至于他家的后院宰杀的鸡堆积成山,家里面吃也吃不完,有的都已经发臭了,在当时可谓臭名昭著,连皇帝听说了这件事也直摇头。

《悯农》其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据说这一首还是从故纸堆里抢救出来的,远不如前两首有名。


悯农 背景(悯农人太奢侈)(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