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园区规划图(大金庄变身西部新区)
康庄园区规划图(大金庄变身西部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 大金庄长期作为大金乡、大金人民公社、西郊办事处驻地。20世纪50年代 村内即有盐店、饭店、药店、百货店 后机关、事业单位陆续入驻 曾驻有济南西郊公安分局、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邮政所、粮所、银行、信用社、学校等。大金庄村西依峨眉山 与担山屯村为邻 东有腊山河蜿蜒流过 南隔经十路与腊山相望。全村东西长3公里 南北长1.6公里。据记载 大金庄建村已有600余年历史。济南西郊的大金庄村知名度很高 不但老济南人几乎无人不晓 在外地人眼里 大金庄也是济南市的一个地标性村落。这里不仅水土肥沃、物产丰饶 还曾有一个规模庞大的集市 覆盖了周边上百公里的区域。新中国成立后 大金庄村民从过去的吃不饱、穿不暖 慢慢过上了相对宽裕的生活。2009年 大金庄所在的西客站片区开始拆迁改造 崛起许多高楼大厦 变身生机勃勃的济南西部新区。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里是农业大村
如今 西客站片区崛起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一院三馆”。记者 王鑫 摄
1960年 大金庄小麦丰收的场景。
2009年4月 大金庄南片区鸟瞰。王琴 摄
生活日报记者 郭学军 陈红瑞
济南西郊的大金庄村知名度很高 不但老济南人几乎无人不晓 在外地人眼里 大金庄也是济南市的一个地标性村落。这里不仅水土肥沃、物产丰饶 还曾有一个规模庞大的集市 覆盖了周边上百公里的区域。
新中国成立后 大金庄村民从过去的吃不饱、穿不暖 慢慢过上了相对宽裕的生活。2009年 大金庄所在的西客站片区开始拆迁改造 崛起许多高楼大厦 变身生机勃勃的济南西部新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里是农业大村
大金庄村西依峨眉山 与担山屯村为邻 东有腊山河蜿蜒流过 南隔经十路与腊山相望。全村东西长3公里 南北长1.6公里。据记载 大金庄建村已有600余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 大金庄长期作为大金乡、大金人民公社、西郊办事处驻地。20世纪50年代 村内即有盐店、饭店、药店、百货店 后机关、事业单位陆续入驻 曾驻有济南西郊公安分局、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邮政所、粮所、银行、信用社、学校等。
值得一提的是 因水源丰沛、土壤肥沃 大金庄曾是济南西郊著名的农业大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大金庄农田灌溉、小麦丰收的镜头曾经数次上报纸 因此广为人知。
1970年前 大金庄村主要有三条街道 两条东西街一条南北街。有意思的是 村内东西南北的道路均不通往村外 在村内拐弯。1993年 村内道路才全部实现硬化 但村外依然是泥土路。一直到2009年2月26日全面启动拆迁 大金庄的发展变化才驶入快车道。
最盛时有10万人来大金庄赶集
大金庄集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初具规模 每逢农历四、九开市。菜市、杂货、肉市、牲口市……人们戏称 除了没有人贩子 贩卖什么的都有。
槐荫区兴福街道大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勇介绍 2009年大金庄拆迁前 集市的面积很大 沿大金庄街到经十路口都是做买卖的。村民以农业为主 也有不少人在集市上做点小生意 开个小门头。
“记得每年一到腊月初四 一集赶着一集 年味越来越浓。” 金勇笑着说 尤其是到了腊月二十四 人们成群结队地就来了。西边到梁山 北边到济阳、商河 南边到济宁、临沂 东边到淄博 甚至更远的商户都来这里赶集。集市上人山人海 叫卖声此起彼伏 估计有10万人。
“2011年大金庄集取缔了。村民们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 不少人感到不适应 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金勇说 可现在 大家都过上悠闲宽松的日子 再也没有以前那种迷茫和不理解了。
原来全是土路 如今地铁一号线已通车
过去 村民住的多为土木结构的房子。新中国成立后 村民住房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从土坯房、混砖房、前出厦房 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简易楼 慢慢变好。
2011年7月 京沪高速铁路通车 济南西客站落地大金庄地区。高大气派的高铁西客站已成为济南西部的标志性建筑 是进入济南的西部门户。另外 山东省会大剧院、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美术馆 济南市文化馆等大型文化展示场所 也都陆续建成启用。现代化的大酒店有好几座 造型设计各具风格。还有国际宜家家居等大型超市也在这儿落户了。不久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校区也交付使用了。济南国际医疗中心也在西客站西部启动建设……
再看整个大金片区地面上的道路 宽敞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 光主干道就有七条 支线更是数不清 大路两旁绿植茂盛。另外 大金片区还有两个高速公路的上下口 若要到外地旅游 开上车很快就能上高速。再说地下 穿越大金庄片区的济南地铁一号线也已经通车 以后可以坐地铁直接到东郊遥墙机场了。
“原来的大金庄全是土路 一下雨泥泞不堪 一刮风尘土飞扬。”金勇介绍说 村里有个常年在外地住亲戚家的村民 一年回来一趟 如今来了以后根本就找不到路了。
村民除了安置房 还有生活保障房
现在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好了 生活方式也变得更文明和现代化了 连村里的年轻人找对象也提高门槛了。金勇笑着说 现在找对象要求对方要有学历 有文化素质。由于本地生活条件好 村里的姑娘也不愿意外嫁了。
大金庄村的老百姓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原来出门吸尘土 现在出门吸氧气。”这是因为现在周围绿化好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多了 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据介绍 大金庄拆迁后 村民都住进了免费的安置房。另外 每一位村民还有30平方米的生活保障房 共有20万平方米 由集体统一运作 不对外出售 收益用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保障 平均分配。再加上家门口的企业多 村民就业、创业的很多 村民还有其他的收入 日常生活没有问题。大家闲暇之余娱乐生活很丰富 有好多人参加舞蹈队 生活其乐融融。
八旬老人常去黑虎泉打泉水沏茶喝
“我今年活到82岁 做梦都想不到 我们这个地方发展这么快!”82岁的金洪钧老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楼房客厅里 深有感触地说 十年以前 要是沿着经十路往西走的话 济南市立五院以西几乎没有高楼。可现在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数都数不过来。
“现在多好呀 想吃啥买啥!马上要过中秋节 刚刚儿媳妇给我送来了村里发的200元过节费。”金洪钧老人说 新中国成立前 过个中秋节连包子都吃不上。而现在 吃穿不愁 冬天有暖气 夏天有空调。老年人出门坐公交车还免费 想去哪去哪。
金洪钧老人现在还有一个习惯 就是抽空坐着免费的公交车 带着水桶到黑虎泉打泉水喝。黑虎泉的水 琵琶泉的水 白石泉的水他都喝过。每次打回来泉水以后 煮上一壶清茶 坐在自家客厅里品尝 那个美啊 真让人羡慕。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