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再看《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乌台诗案”对东坡而言是一场巨大恶梦,“轼始得罪,仓皇出狱,死生未分,六亲不相保”。然若一直充满怨念,就越不容易重新出发,眼前迎霜傲雪“的皪梅花草棘间”的梅花,给了诗人力量。独立坚毅的梅花,就是苏轼知己。但梅花因强风摧残,自开自落,早已将往昔雄心壮志消磨殆尽。虽如此,落花清溪仍陪伴诗人,“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挚友陈慥(字季常)更在黄州岐亭(湖北省麻城县)相迎,陪伴东坡走一百多里路程。苏轼、苏迈父子在陈家休息五天后便启程,继续前往黄州贬所。诗人寄情于梅花,这幽独、飘零的梅花,正是诗人身世的写照,花与人相怜相惜,人与花心意相通,从中透露出其人格内心的清高之志与失意

导语:梅花,是宋代诗歌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自然意象之一,亦为宋人精神的集体象征。宋代文人爱梅成痴,咏梅成风。梅的高洁、幽独,千百年来被我们所推崇,亦扩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丰富了梅花文化。而北宋咏梅之诗作以苏轼居冠,“东坡咏梅之作,脍炙人口者,较少『将自身站在旁边』,往往『将自身放顿在里面』,来表现其比兴寄托。

换言之,东坡咏梅佳作,大多藉题发挥,是主观的、表现的、写意的;较不侧重刻划形容,并非纯然客观的、再现的、或写实的。”的确,托物言志,比兴隐喻,使诗歌含有无穷之意,便为东坡咏梅诗所以千古流传的魅力所在。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1)

本论文拟从苏东坡咏梅诗,来探讨诗人在遭遇种种生命困境时,对自我生命安顿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以下从“寄情梅花,藉物咏怀”、“取法梅格,忠于自我”、“深厚莫逆,情义相扶”等三个部分依序阐述。

一、寄情梅花,藉物咏怀

苏轼天纵才情,雄峙于宋代文坛。然因有话直说的率直个性,得罪太多人。他因乌台诗案入狱,原已认定将死狱中,幸因宋太祖立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誓约,苏轼才免于一死。神宗元丰三年(1080)正月二十日,诗人由京城赴黄州途中,经过麻城春风岭,见到孤寂飘零的梅花,让苦痛充胀胸臆的诗人犹如遇到知己,并写下《梅花》诗二首: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乌台诗案”对东坡而言是一场巨大恶梦,“轼始得罪,仓皇出狱,死生未分,六亲不相保”。然若一直充满怨念,就越不容易重新出发,眼前迎霜傲雪“的皪梅花草棘间”的梅花,给了诗人力量。独立坚毅的梅花,就是苏轼知己。但梅花因强风摧残,自开自落,早已将往昔雄心壮志消磨殆尽。虽如此,落花清溪仍陪伴诗人,“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挚友陈慥(字季常)更在黄州岐亭(湖北省麻城县)相迎,陪伴东坡走一百多里路程。苏轼、苏迈父子在陈家休息五天后便启程,继续前往黄州贬所。诗人寄情于梅花,这幽独、飘零的梅花,正是诗人身世的写照,花与人相怜相惜,人与花心意相通,从中透露出其人格内心的清高之志与失意之悲。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2)

再看《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闭门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骂。

此诗作于元丰三年(1080)谪居黄州。乌台诗案的打击,让豁达的诗人“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为应识旧声”(《侄安节远来夜坐》),在黄州谪居初期,凄惶惊惧的诗人几乎闭门不出,他不知如何和世人相处,总到晚上月亮出来东坡才静静的出门散步。“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此时此刻只有“残梅”静静地陪伴着苏轼,贞静无争的梅花,寄托苏轼离群寓居黄州的幽独之情。在黄州的诗人,谢绝所有因慕名而来的访客,“闭门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骂”,只怕自己过于率直的个性,再次因祸从口出而又被人陷害身陷牢狱,他已准备隐姓埋名不与世人往来。苏轼咏梅,喜与绿竹相衬,如《和秦太虚梅花》中“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句,来看此诗: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谪居黄州第五年,谪黄期间是东坡文学上的丰收岁月,也是在这期间形成所谓的“苏门四学士”。秦太虚,即秦观(1049-1100),江苏高邮人,元丰末年改字为少游。诗人在《答李昭玘书》云:“轼蒙庇粗遣,毎念处世穷困,所向輙值墙谷,无一遂者。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3)

独于文人胜士,多获所欲,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 在心已似槁木死灰的情境下,读到秦观于元丰三年(1080)所写的《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诗,顿时让东坡心情起波澜,此刻觉得秦观此诗胜于西湖处士林逋所写梅花诗,而有赏梅的雅兴。于“多情立马待黄昏”时刻,虽“江头千树春欲闇”,然诗人只欣赏“竹外一枝斜更好”的净白梅花。“无意苦争春”的梅花幽独不俗 ,犹如命运多舛的自己。诗末四句黯然而结,托物寓意,寄慨深远。

元丰八年(1085),苏轼五十岁。是年三月诗人过王伯扬家,观赏伯扬所藏赵昌花卉画作有感而写花咏怀,作《王伯扬所藏赵昌花四首–梅花》:

南行度关山,沙水清练练。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

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

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南行度关山,沙水清练练。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

殷勤小梅花,仿佛吴姬面。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

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此诗为题画诗。赵昌工画花果,名重一时。宋代李廌《德隅斋画品》言赵昌“善画花,设色明润,笔迹柔美。……徐熙画花传花神,赵昌画花写花形”,可见赵昌画的花卉生动逼真。

梅花从苏轼南行度关山时就陪伴着他,诗人先赞美赵昌所画梅花,犹如殷勤、美丽的吴地(今江苏、安徽一带)姑娘的清秀脸庞,淡雅可人。而末六句,诗人藉画抒怀,看着画中梅花,回首黄州接二连三的悲苦打击岁月仍令他惊恐万千,“老眼凄欲泫”。此时苏轼将自黄州量移到京都,虽有再次被重用的机会,但前途依然无法预测,让苏轼感叹着“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谪岭南惠州经过大庾岭,作《过大庾岭》云:“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受长生。”至建中靖国元年(1101),遇赦北归,再经大庾岭,作《赠岭上老人》:“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贬谪造成诗人生活巨大变化,藉梅岭景色抒写心灵的悲苦。而《赠岭上梅》诗写于同时: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梅岭上的梅花开尽飘落之后,便是百花盛开春天来临。遇赦北归,再经大庾岭的诗人这时候的心情是愉快的,也让诗人想起之前在大庾岭所遇一位以诗相赠的老者。诗人与老者都如梅花所结的梅子,不畏惧霜雪风雨打击,而后才能结成梅果让人品尝。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4)

又《忆黄州梅花五绝》:

邾城山下梅花树,腊月江风好在无?争似姑山寻绰约,四时常见雪肌肤。(其一)

一枝价重万琼琚,直恐姑山雪不如。尽爱丹铅竞时好,不如风雪养天姝。(其二)

虽老于梅心未衰,今朝谁赠楚江枝。旋倾尊酒临清影,正是吴姬一笑时。(其三)

不用相催已白头,一生判却见花羞。扬州何逊吟情苦,不枉清香与破愁。(其四)

玉琢青枝蕊缀金,仙肌不怕苦寒侵。淮阳城里娟娟月,樊口江边耿耿参。(其五)

此五诗乃诗人回忆谪居黄州时的梅花。邾城山下的梅花,不知在腊月时节,似雪的梅花是否依旧开花?“争似姑山寻绰约,四时常见雪肌肤”、“直恐姑山雪不如”、“仙肌不怕苦寒侵”。

东坡当时虽已白头但心未衰,他期待着“不怕苦寒侵”,宛若菇射山仙女的黄州梅花,能让作者寻觅到她。梅花的冰清玉洁、坚贞不移的特质,也正是诗人用以托物明志。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5)

二、取法梅格,忠于自我

苏轼赏爱梅花,亦忠于自我的人格。苏轼创发了“孤瘦雪霜”之梅格,塑造梅花比德于高洁品格之君子。苏轼于仁宗嘉佑五年(1060)二月,游许州西湖所作《许州西湖》一诗:“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乃最早所见诗人“梅格”之说。东坡“取法梅格,忠于自我”,以《红梅三首》、《和秦太虚梅花》、《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为其代表作。先谈《红梅三首》诗: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其一)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不应便杂妖桃杏,数点微酸已着枝。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不应便杂妖桃杏,数点微酸已着枝。(其二)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秾香已透肌。乞与徐熙画新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秾香已透肌。乞与徐熙画新样,竹间璀璨出斜枝。(其三)

元丰五年(1082)作。其一诗首二句为拟人,描写红梅晚开花的原因是“怕愁贪睡”。“冰容不入时”、“孤瘦雪霜姿”则表达红梅冰清玉洁、傲雪凌霜之“梅格”特质,也蕴含诗人清高的品格,“取法梅格”不愿随波逐流。“怕愁贪睡独开迟”至“酒晕无端上玉肌”六句,诗人从红梅外在的白里透红写到红梅内在的“冰容不入时”、“孤瘦雪霜姿”,是为知性描绘。

人生在世应要刚直守正,然而有时为了现实不得不通达权变,作“小红桃杏色”,但也不能失去自我,与世浮沉,亦得尚余“孤瘦雪霜姿”。诗末二句亦为知性描写,也成千古名句。其二、其三诗,描述料峭春寒里,“细雨裛残千颗泪”的红梅,仍不愿随波逐流“杂妖桃杏”,依旧保有高尚梅格“数点微酸已着枝”,用强韧的生命结出果实;而略诗丹粉秀姿妙发红梅,在绿意修竹间更显淡雅璀璨。三诗表现出红梅的神髓及品格。

另于元佑六年(1091)杭州所作《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七,亦为描绘梅格:

冰盘未荐含酸子,雪岭先看耐冻枝。应笑春风木芍药,丰肌弱骨要人医。

“冰盘未荐含酸子,雪岭先看耐冻枝”,点出梅格,以议论为诗。东坡此刻任职于朝廷,担任吏部尚书,贬谪黄州的切肤之痛并未击垮诗人,犹如梅花凛冽不屈的风骨,让他能重回朝廷报效国家。诗末二句则以木芍药(牡丹)的“丰肌弱骨”映衬出梅花的“耐冻坚强”,梅格精神就是东坡的人格精神。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6)

《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诗,梅花幽独亦在其中:

千花未分出梅余,遣雪摧残计已疏。卧闻点滴如秋雨,知是东风为扫除。(其一)

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飞霙要欲先桃李,散作千林火迫春。(其二)

蹀躞娇黄不受鞿,东风暗与色香归。偶逢白堕争春手,遣入王孙玉斝飞。(其三)

此三诗作于元佑七年(1092)二月,东坡在颖州任上。早春时节,许多花卉仍未绽放,只有梅花依然挺立,其幽香随着窗外细雨传递屋内,“人间只有此花新”。诗人此处仍将梅花与其他花卉区分,“蹀躞娇黄不受鞿,东风暗与色香归”。

再如《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写道: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绍圣元年(1094)十月二日苏轼和朝云抵达惠州,一开始寓居合江楼,十八日迁居嘉佑寺松风亭,松风亭周围多梅树,诗人喜爱梅树,常流连徘徊于树下赏花。是以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松风亭分别写下此诗与《再用前韵》、《花落复次前韵》三首咏梅诗。漫步松风亭,亭下盛开的梅花吸引诗人目光,此刻他却忆起往昔迁谪黄州,路经麻城县春风岭时的状况,感触万千,此诗首四句便是刻划这样的情绪。而从“长条半落荔支浦”到“月下缟衣来扣门”八句,描写梅花不畏刺骨寒风、冰清玉洁之姿。此亦诗人自我坚贞、不畏险恶环境的品格展现。而“海南仙云”、“月下缟衣”则从侧面渲染,虚处下笔,正如纪昀评“海南仙云”等句云:“天人姿泽,非此笔不称此花” 。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7)

走过人生的风雨,起初谪黄的苦痛难受,到此时宽容平静“妙意有在终无言”,这种体验犹似在岭南的“两株玉蕊”梅花,于“蛮风蜑雨”、“荆棘”的环境里,依然“幽光留夜色”、“冷艳排冬温”,亦是东坡以物喻志取法梅格。

三、深厚莫逆,情义相扶

苏轼喜欢结交朋友,一生中与好友互动频繁,“朋友往还,在他生活中居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待友真诚,而挚友在他遭受困顿时,也伸出双手协助他。

苏轼应制科试后,未久即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仁宗嘉佑六年(1061)十一月,诗人离京赴任,十二月十四日到达凤翔,此乃东坡从政生涯的开始。英宗治平元年1064)正月,诗人罢凤翔任还京。苏轼任职凤翔期间经常出游,探访友人。嘉佑八年(1063)二月,东坡游岐山令王绅家中隐堂,有诗:

《中隐堂诗》并叙:岐山宰王君绅,其祖故蜀人也。避乱来长安,而遂家焉。其居第园圃,有名长安城中,号中隐堂者是也。予之长安,王君以书戒其子弟邀予游,且乞诗甚勤,因为作此五篇。

其三:

二月惊梅晚,幽香此地无。依依慰远客,皎皎似吴姝。

不恨故园隔,空嗟芳岁徂。春深桃杏乱,笑汝益羇孤。

二月惊梅晚,幽香此地无。依依慰远客,皎皎似吴姝。

不恨故园隔,空嗟芳岁徂。春深桃杏乱,笑汝益羇孤。

东坡与岐山宰王君绅,皆为蜀人。王绅知凤翔岐山县,“自少喜读书,记问精博,为词章有条理。举进士不第,遂调凤州梁泉县主簿,初仕已籍然以廉勤闻。……君去之日,老幼妇女皆奔走涕泣,谓君何时复当此来也。” 22 “二月惊梅晚,幽香此地无”,指梅花的香味;“依依慰远客,皎皎似吴姝”指梅花的姿色,似吴地美女,安慰远地客人。苏轼似化身的梅花,来到王绅家,给当时在仕途逆境上的朋友打气。未料来年(治平元年 1064)三月,王绅逝世,年四十一。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8)

好友李常,是位严肃的学者,却又好酒喜游宴,他曾在元丰元年(1078)三月(李常齐州任满,徙官京东西路提点刑狱期间)到徐州探访苏轼 。元丰二年(1079)二月东坡罢徐州任,改知湖州。四月,诗人抵达湖州,《次韵李公择梅花》诗作于此时五月,在乌台诗案发生前:

诗人固长贫,日午饥未动。偶然得一饱,万象困嘲弄。寻花不论命,爱雪长忍冻。

天公非不怜,听饱既喧哄。君为三郡守,所至满宾从。江湖常在眼,诗酒事豪纵。

......

故山亦何有,桐花集么凤。君亦忆匡庐,归扫藏书洞。何当种此花,各抱汉阴瓮

李常(1027-1090)字公择,江西建昌人 ,为黄庭坚(1045-1105)的舅父,李常与苏轼交好,诗文往还甚多。东坡一开始,便以幽默自嘲的语气说“长贫”饥饿是诗人本色,然为了寻找美丽的花与观赏皑皑白雪,愿忍受各种痛苦,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之后提及好友李公择在担任鄂州、湖州、齐州太守时,“所至满宾从”,四处游山玩水,并和豪杰之士饮酒赋诗。而今“奉使今折磨,清比于陵仲”,不似往昔风光,让诗人感慨万千。“忽见”四句,写李公择因赏梅花有感,提笔赋诗赠与苏轼,公择的诗可解苏轼烦忧,让苏轼称赞。无奈朝廷党争激烈,现在失势的李公择有谁安慰?“何人慰流落,嘉蘤天为种”、“感时念羁旅,此意吾侪共”的道出,可见诗人似已有预感命运将有重大改变。“故山”六句,苏轼劝慰公择,希望将来可与公择一起归隐,过着亲自种梅花、抱瓮灌溉所种梅花的恬然隐居生活。藉由亲身栽种梅花并冀保持自我“本真的人性” 。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9)

挚友陈慥(字字常),是苏轼于签判凤翔任上时长官陈公弼(四川青神人)的幼子。乌台诗案结束,劫后余生贬谪黄州的苏轼,软弱、退却、苦痛不已,此刻的他更需要友人的扶持。好友季常在诗人谪居黄州时,不畏政治流言曾七次到黄州看苏轼,苏轼也去岐亭探访季常三次。诗人于《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二》云:“送君四十里,只使一帆风。江边千树柳,落我酒杯中。此行非远别,此乐固无穷。但愿长如此,来往一生同”,可知二人的友谊。元丰四年(1081)正月二十二日,东坡在岐亭道上见梅花,写下《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那时季常隐居在黄州的岐亭,苏轼也为好友写下《方山子传》。“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是描写季常妻柳氏生病初愈,梅花刚好落在柳氏乌黑的秀发上。而季常夫妇见苏轼来访仍热情款待。诗虽名为“戏赠”,乃诗人的幽默诙谐之作,然亦蕴含苏轼对陈季常人品的赞赏与肯定。之后东坡又写下《次韵陈四雪中赏梅》诗:

腊酒诗催熟,寒梅雪鬬新。杜陵休叹老,韦曲已先春。独秀惊凡目,遗英卧逸民。高歌对三白,迟暮慰安仁。

季常是陈公弼幼子,排行第四,苏轼和他关系密切,则称呼他陈四,他们常一起打猎,于“马上论兵及古今成败”(《方山子传》),陈慥游侠气概深深吸引苏轼,他的有情有义,让苏轼倍感温暖。又《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其一)

为君栽向南堂下,记取他年着子时。酸酽不堪调众口,使君风味好攒眉。(其二)

此诗乃元佑六年(1091)于杭州所作,表达诗人与朋友的情谊。关景仁对苏轼情深义重,将所栽种的红梅直接运到诗人家中,让诗人观赏。让诗人感动“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而后诗人更将红梅栽植于南堂。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10)

再看《蜡梅一首赠赵景贶》: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

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

此间风物属诗人,我老不饮当付君。君行适吴我适越,笑指西湖作衣钵。

此诗写于元佑六年(1091),诗人在颖州任上。蜡梅,非梅花类 ,据《本草纲目》卷三十六.灌木类载:“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蜡梅在此成为“禅老家”,不似“天工点酥”的梅花。虽如此,蜡梅依旧是“天工变化”所赐予自然界的花卉。东坡想到往昔在浙江杭州一片绿意的万松岭上的蜡梅,此刻已盛开如“黄千叶”,在“玉蕊”花色及“檀心”花心的陪衬下更显色香“两奇绝”,让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梅花于早春开花,蜡梅在寒冬吐蕊,而蜡梅的清香亦使诗人“夜闻梅香失醉眠”。实则,蜡梅就是好友赵景贶的化身。

除此之外,可附带一说的是,东坡咏梅诗,与好友互相唱和的尚有杨公济,如《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苏轼与杨蟠(公济)互相唱和的梅花诗有二十首之多。《宋史.杨蟠传》载:“苏轼知杭州,蟠通判州事,与轼倡酬居多,平生为诗数千篇” 由此可见。《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作于元佑六年(1091),东坡五十六岁,再次回到朝廷任职。而次韵十首其六:“君知早落坐先开,莫着新诗句句催。岭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来”;其八:“寒雀喧喧冻不飞,遶林空啅未开枝。多情好与风流伴,不到双双燕语时”;其九“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三诗,皆可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情谊与爱梅的深情。而《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三: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故应剩作诗千首,知是多情得得来。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11)

经历了政治仕途的大起大落,让诗人思乡心切,“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故应剩作诗千首,知是多情得得来”更表达诗人爱梅的深情涓涓而出,永远不变。同首诗其十: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此时诗人在朝廷服务,哲宗元佑元年至元佑八年(1086–1093)是苏轼仕途顺遂时期,他仍不忘邀梅花同饮,仍旧思念四川故乡,毕竟“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三三云“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二句“惘然不尽,情思殊深”,可见人对花的深情。另一首《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也写于这时期:

寒厅不知春,独立耿玉雪。闭门愁永夜,置酒及明发。忽惊庭户晓,未受烟雨没。

浮光风宛转,照影水方折。鬓霜未易扫,眉斧真自伐。惟当此花前,醉卧黄昏月。

元佑八年(1093)东坡五十八岁,在这一年诗人生命中重要的两位女人,王闰之与太皇太后高氏先后辞世。此时虽仍在朝为臣,苏轼似已预感命运将要再次改变,而“闭门愁永夜,置酒及明发”,久久无法入睡。哲宗绍圣元年(1094)四月,章惇当宰相,第一刀便挥向苏轼,削去诗人翰林学士官衔,贬为英州太守。纪昀评此诗云“不着『梅』字,而神意是梅”;赵克宜曰“收笔醒出同赏意,更不多着语,高绝。”

实则,在经历了“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忧患岁月,诗人的人生体验更加深刻,眼界更加扩大,加上挚友们的扶持,亦让他产生力量继续往前走。

苏东坡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12)

四、结论

宋代文人爱梅,尤其苏轼对于梅花之情感更是深厚。东坡的一生,几乎与祸患相始终,但命运的拨弄并未击倒东坡,并在贬谪黄州时,积极歌咏梅花,亦在咏梅诗中表达诗人安顿生命的方法。

  • 首先:在“寄情梅花,藉物咏怀”一节,诗人或将梅花视为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坚毅的挚友;或将所咏的梅花投入自我身世的感慨、人格胸襟与自甘幽独的内在,如《梅花》诗二首、《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和秦太虚梅花》、《忆黄州梅花五绝》等诗,这些描写多为一笔双关,写花亦写人,藉物咏怀。
  • 其次:在“取法梅格,忠于自我”一节,因诗人具有“清风皎冰玉,沧浪自湔洗” 的品格,曾云“冰盘未荐含酸子,雪岭先看耐冻枝”、“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奈何遭遇党争之祸,时不我待下狱遭贬,一贬再贬苦不堪言,但诗人未逃避痛苦,他知道只有承受最深的痛苦,才能从苦痛的恶梦中彻底得到解脱,生命总会在被撕裂处重新改写。《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乃寄寓诗人取法梅花清高的品格,忠于自我之贞洁情怀。
  • 最后:在“深厚莫逆,情义相扶”一节,无论是东坡对挚友,或挚友对东坡,若遭遇困顿,彼此均会伸出友谊之手相互扶持,犹如梅花的深情陪伴。如李公择、陈季常、关景仁、赵景贶、杨公济等人的情谊,亦让诗人铭感于心。透过咏梅诗的创作,让作者可以重新整理负面情绪,抒发情怀,许多困境虽然当下已无法改变,但藉由反思、书写,慢慢让诗人的心灵趋于平稳,远离哀伤,转逆境为顺境。

总之,苏轼深蕴的情思在梅花的身上,找到了寄托、慰藉;更在咏梅诗里,以自己的生命经验、勇气与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安顿生命的方式,这是珍贵且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苏东坡传》林语堂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成都市:巴蜀书社。

《王维摩诘所说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原著出版年代:后秦)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市:上海书店。

《苏东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