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闭嘴才是最好的自己(真正的成熟从学会)
学会闭嘴才是最好的自己(真正的成熟从学会)其中,闭嘴时刻,是需要我们拿捏的恰到好处的。人活一世中,难免与他人沟通。而其中需要承载的,最重要的东西,便是“闭嘴”。虽然只有简简单单二字,可“闭嘴”是一个大纲,其中包罗万象:什么时候闭嘴,什么时候说话;闭了嘴不代表,闭上心,眼,耳。由此看来,学会闭嘴,当真不是易事。
文/时光
人这一生,是务必要经过许多个阶段的。
从呱呱坠地时对这个世界一事一物充满好奇,再到扎个小辫趟水攀树的探索,而后便到了挺拔俊俏或是可爱娇俏的青年时候,而唯有跨过“成熟”这个门槛,人才是真正的成年,有了独当一面的内心了。
“成熟”是一个瓷碗,其中得盛满许多东西,才能说是“盈”,才是真正的成熟。
而其中需要承载的,最重要的东西,便是“闭嘴”。
虽然只有简简单单二字,可“闭嘴”是一个大纲,其中包罗万象:什么时候闭嘴,什么时候说话;闭了嘴不代表,闭上心,眼,耳。
由此看来,学会闭嘴,当真不是易事。
人活一世中,难免与他人沟通。
其中,闭嘴时刻,是需要我们拿捏的恰到好处的。
如果他人正在倾述,你自顾自的随性插话,这不仅惹人厌烦,还会自讨没趣。
譬如,他刚说到:“我的感情出了问题。”
你还未等到人家铺开下句,便笑了笑:“那肯定是你的问题。”
如此循环下去,你的朋友必然皱起眉头,叹道自己怎么结交了一个不知礼数,不知倾听的人?
若是朋友知礼,尚会和你再交流几句,然后离开,以后的日子自然不可能再找你叙说心事。
但若是朋友急性子,拍了桌子骂了句便离开了。
所以说,学会闭嘴,安静一点,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
人在倾听他人讲述时候,是要闭嘴的,但是不要闭心、眼、耳。
朋友愿意找你倾述,必定是信的过你,这对自身来说是好事。
切莫要觉得麻烦,只需要在朋友讲述自己故事时候,不要轻易打断,却要十分专注的听,也要用心去感受朋友的情绪,做到共情的效果。
当他向你看来,你只需要以眼神抱之答案。
等他在进行叙述,时不时点头,面上该微笑时候微笑,当愁苦时愁苦。
待得朋友抛出一句:“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你再顺势而讲出自己的看法,情感话语需要真切实用,朋友必然当你是可交心的挚友,你也因为掌握合适的闭嘴时机而得到了友谊。
可有的人,却偏偏要犯“好为人师”的毛病。
自以为自己胸中韬略冠绝今古,无论遇到什么话题,都要做那“出头人”。
大嘴就此一张,呜呜渣渣的讲出许多道理,以为他人会投之以崇拜的目光。
三国时,曹操麾下有一位名叫杨修的谋士。
他自幼聪慧,实有些才华,可最后却落下个被曹操斩杀的下场,为何呢?皆因为他那爱表现的大嘴。
那一日,曹操率军攻打刘备,可是天时不合,连日大雨以致攻打不下城池。
曹操心中有些许愁闷,便坐在军营之中,用筷子拨弄碗中的鸡肋,苦苦思索着应该如何取胜。
恰在此时,杨修入了帐中,报了些军中之事,曹操心中本就烦闷,自是不愿意多做言语,只是“嗯”“嗯”作答,继续用筷按动鸡肋。
杨修自然将这一幕看在了眼里,道完军中情况后便退下去了。
过了一会,曹操听闻帐外嘈杂之声,起身走了几步掀开帐门,看见军士收拾物资准备撤退。
曹操大怒喝了一声:“战未胜,收拾为何!”
有将士便答道:“撤退是杨修谋士所说!”
原来,杨修看见曹操拨弄鸡肋。心中便暗自揣测:
“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主公必然有撤退之心。”
事实确实如此,可错就错在,杨修没有管好自己的嘴。
有些事情本便不是他能说的,一旦说了,便是僭越了。
最后杨修祸从口出,害得自己落得一个身亡下场。
杨修之错,今人也多有犯。
明知自己人微言轻,却非要冒大不韪,去做不该是自己做的事,插手自己不该插手的事情。
这便是不成熟的表现,过于表现自己,反而有一种小儿争物的幼稚之感。
当自己人微言轻时候,便不说话,闭上嘴,打开心,耳,眼。
多去思考自己的举止,多去听对自己有裨益的信息,多去看对自己有用的事物。
做一个人生路上慎言之人,古人多有告诫道:“小心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是从吃亏中得出的经验,后人自该引以为戒。
人世多少凶险,多少陷阱,一不小心踩了进去,许许多多都是和“好说”脱不掉干系。每当自己想要表达一个观点,且在心里三思而后行:“喜不喜欢说,需不需要说,适不适合说。”
一个成熟的人,深刻明白当闭嘴自然需要闭嘴,需要倾听时候便诚心倾听。
“说话”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学会闭嘴了,再去学会如何“说话”。
学会说话了,不惹人厌烦了,不给自己引来麻烦了,自然人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