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高敏感(高敏感是种天赋)
如何摆脱高敏感(高敏感是种天赋)我是这样敏感的女子,所以经常脸红,并且会难过。一个人笑着笑着,也会流泪。 —— 安妮宝贝很多人失去了快乐,是因为他太敏感了。别人一句话、一个评论,就使自己生气一个月。—— 俞敏洪从自身出发,伊尔斯·桑德的这本书写给那些高度敏感、玻璃心、想太多和灵魂脆弱的人,帮助他们认清自我、发掘潜能、发挥优势。本书附有自评测验、行动清单、行动指南,帮助高敏感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并维持个人幸福感,更好地完成工作、享受生活。本书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英、美、德、法、日、韩等18个国家,用19种方法,教会我们对内安于独处、对外良好沟通。它的中文版在国内一经推出,便占据了畅销榜前三。
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只有在糟糕或者异常的情况出现时,它的优势才会转变成明显的劣势,因为那些不合时宜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没有比把高度敏感归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态的了。——荣格
《高敏感是种天赋》一书的作者伊尔斯·桑德,也是丹麦的一位心理咨询师。该书结合了他十多年的辅导案例和个人经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高敏感是种天赋》
伊尔斯·桑德作为高敏感型人格的一员,他一度深陷苦恼而不能自拔。直到他开始研究心理学,才找到了内心世界的平衡,开始充分享受敏感特质所带来的快乐,自己也成为了该领域的专家,并长期为高敏感人群做心理咨询和辅导。
从自身出发,伊尔斯·桑德的这本书写给那些高度敏感、玻璃心、想太多和灵魂脆弱的人,帮助他们认清自我、发掘潜能、发挥优势。
本书附有自评测验、行动清单、行动指南,帮助高敏感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并维持个人幸福感,更好地完成工作、享受生活。
本书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英、美、德、法、日、韩等18个国家,用19种方法,教会我们对内安于独处、对外良好沟通。它的中文版在国内一经推出,便占据了畅销榜前三。
什么是高敏感型人格?很多人失去了快乐,是因为他太敏感了。别人一句话、一个评论,就使自己生气一个月。—— 俞敏洪
我是这样敏感的女子,所以经常脸红,并且会难过。一个人笑着笑着,也会流泪。 —— 安妮宝贝
先看看以下情景,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
朋友或同事,没有立即回复自己的微信,你会不由自主地想是不是自己哪里不对了?
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或者过失,你闷闷不乐在心中,而不好意思指出对方的不足。
和男/女朋友相处的时间里,害怕面红耳赤地四目相对,哪怕意见不一、三观不合,宁愿委曲求全,默不作声。
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求学、交友,你会发现,自己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经历。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被认为是内心敏感的人,伊尔斯·桑德称之为高敏感型人格。
这是一种常见的人格特征,人群中,大约15%~20%的人具备这种人格特征。换句话说,每5个人中就有1人是高敏感型人格。
拯救全球15亿人的心灵之书
在主流的语境中,敏感这个词往往带有贬义。然而,伊尔斯·桑德指出,高敏感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是一种难得的天赋,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利用好这种天赋,敏感者能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为什么说高敏感是一种天赋?人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世界,这种努力可以使人类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没有人仅凭闭目、不看社会现实就能割断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他必须敏感,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必须有勇气与能力去面对新的事实,解决新问题。 —— 罗斯福
高敏感型人格,这些人具有敏锐而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更加细致地感知外界信息。在社会普遍认知中,敏感往往暗示被评判者玻璃心、太矫情。这种认知偏见,导致人们更关注负面影响,忽略了与生俱来的天赋。
高敏感型人格,对信息的接受和感知能力极强,他们的天赋主要表现在富有同理心,具有更强的危机管理能力、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比一般人更加强烈的责任感。
这些优势,对敏感者来说都是加分项。在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高敏感型人格确实会遇到许多困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总是处于这样的高敏感地带?如何做才能逃离,重新回到生活和工作中自己做主的地盘呢?
肯定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
高敏感的人,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困扰以及如何应对?在社会价值观和传统教育理念之下,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开朗、活泼、有活力、追求刺激、积极正面的。这也导致了很多比较内向的孩子在长大后,遭受到很多情绪、情感上的压抑和胁迫,形成高敏感者。
高敏感者在生活中的典型困扰,有三类:
1、完美主义,容易陷入焦虑和自卑。降低标准,展现真实的自己。
追求完美本不是一件坏事,但高敏感者对所有细节,都有极其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希望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极致。
他们有不健康的完美主义倾向,时刻紧绷神经,总是要照顾身边每一个人的想法,要求自己全力以赴,不能犯错等等,为此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和精力。
更严重的是,这种高标准会导致自卑,当事情发展不顺利,没有达到预期标准,他们开始从自身找原因,进而自责。越是自卑,又会对自己要求更加苛刻,如此循环。
怎样才能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呢?作者的建议是,降低自我要求,做真实的自己,敢于展现真我,进入良性循环。
学会说“不”是高敏感者必备的生存技能
学会说“不”是高敏感者必备的生存技能。书中,以职场人莱恩为例展开讲述。
同事总是在办公区域大声打电话,这让莱恩很不舒服。但是,莱恩又不敢向同事提出,担心说了之后同事会不高兴,如果因此破坏了同事关系,显得自己不好相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莱恩实在无法忍受,鼓起勇气告诉同事。结果,同事的反应出人意料,感谢莱恩的及时提醒,如果能早一点说出来就更好呢。
经过这次经历,莱恩和这位同事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他在同事的面前也更加放松,更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了。他也拥有了更多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而非总是陷于内心纠结和思想斗争当中不能自拔。
如果你习惯严于律己,突然降低标准会让你无所适从,作者建议从小事情着手。比如,聚会的时候,不必时刻留意别人的需求,更加轻松自然地享受当下,允许自己犯一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这样的自己更真实,别人也更喜欢。
2、人际关系被动,委屈自己、成全他人,学会掌握交流中的主动权。
高敏感者在和别人交流时,尤其是争论的时候,经常败下阵来。事后,他们不断回想事情经过,臆想当时应该作何反应,这是因为他们反应慢吗?
非也,而是因为高敏感者在人际关系中深思熟虑、谨小慎微、考虑周全,所以起冲突的时候,他们会比较被动。如此境况,还体现在难以启齿拒绝别人,即使对方的要求有些过分,他们也会习惯性地委屈自己、成全他人。
书中提到,人与人交流,由浅入深可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短对话,浮于表面。纯粹的闲聊,作最浅层次的对话。对一些人来说,这种短对话模式是休闲放松的方式,却容易让高敏感者感到疲惫不堪。
第二层次:谈及共同爱好,交换信息、想法,讨论政治、家庭以及其他有意思的事情。
第三层次:会聊一些自己关于某些人、某些物的经历和感受。
第四层次:坦诚相待,赤诚相见。
相对而言,高敏感者更喜欢也更擅长深层次的互动,共同探讨有意义的话题,关注内心世界,感受灵魂的滋养。
比如,高敏感者如果不希望对话停留在浅层次,可以从打招呼,引导到讨论食物的喜好、个人爱好上来,甚至分享私人经历,用“我想知道你对我的感觉”直接询问对方的内心真实想法。
高敏感者更喜欢也更擅长深层次的互动
被动的人际关系中,高敏感者要学会勇敢地说“不”,并通过语言技巧掌握交流中的主动权。如果能够根据个人意愿,有意识地控制在不同层次间停留、切换,就能够在人际关系中掌握交流的主动权,甚至游刃有余。
3、容易被负面情绪淹没,调整认知,做情绪的主人。
高敏感者能够高度觉察到自己的内在情绪,非常善于共情,同理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他们很容易被各种强烈的复杂情感过度刺激,导致内心承受过多的痛苦、压力、焦虑等情绪负担,容易被负面情绪淹没。
作者为高敏感者提供的情绪管理方式是,改变自己的认知。他指出同一件事情可以唤起多种不同的情绪,关键取决于你对这件事的认知。
自媒体人呜喵也做过本书的测验,名副其实的高敏感者,正是被这样的情绪淹没过。单位每次办活动之前,她都会预设各种突发状况的解决方案,甚至预想了和合作伙伴不可能出现的状况。
同事一度怀疑她神经兮兮,被冠上“难相处”的罪名。恰恰是这样的性格,呜喵在这几年承办活动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发生过意料之外的事情。
换一个角度看待工作,这些情绪就不会对高敏感的呜喵产生任何影响,即是作者提出的“不是情绪决定认知,而是认知决定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丽斯提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强调认知、行为、情绪的关联性,治疗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技术都包含认知、行为和情绪三方面。
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使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其实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非理性看法,只要我们把非理性的看法转变为理性看法,就能从负面情绪中解脱。
当高敏感者深陷负面情绪难以自拔时,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控制情绪,也不是压抑或发泄,而是回到事情本身,站在理性的角度纠正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就像上述案例的呜喵一样,突出的业绩足以让她继续激情应对工作。
如何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与世界和谐相处?1、关爱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
高敏感者花了太多精力在处理外部世界的刺激,反而忽略了自身的需求,忘了关爱自己。作者建议高敏感者给自己写一封信,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人,用他人的视角,心平气和地和自己说说话,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批评自己。
书中提到一个叫苏西的高敏感姑娘,听了作者的建议去给自己写信的故事。苏西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苏西:你有犯错的权利。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犯错。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要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也没有人有权利因你的错误对你横加指责。我知道你一直以来都非常认真,尽可能地让身边的人都开心。我相信你已经努力了。这就够了,亲爱的苏西。揉揉自己的背,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感受你的价值。
给自己写一封信
作者建议,高敏感者把给自己的信放到随身携带的背包里,犯错的时候或者不愉快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就会慢慢和自己和解,在自我对话中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2、做一些无用的事,放慢生活节奏。发挥天赋,创造更多价值。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 贝弗里奇
高敏感者允许自己偶尔做点无用的事,也是在关爱自己。相对而言,高敏感者不喜欢待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刺激和资讯。这本无所谓对错,允许自己偶尔做点无用的事,用充足的时间调节情绪。比如带上耳机听音乐、闭目养神、散步、收拾房间。
这些看似无用的事 ,不会立即产生什么特别大的价值,只不过在这段时间,为大脑提供了整理信息的契机,是高敏感者最好的解压和充电方式。
高敏感者放慢节奏,发挥天赋,站得更高一些,去感受更多,创造更多价值,利用自己的感受力充分体会大自然之美,体会艺术之美。
具体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种植花花草草,观察它们的点滴变化,在树林里躺在吊床上聆听悦耳的鸟叫虫鸣,比如独自去听一场音乐会,和亲密的人去看一场电影或者画展等等,还可以把这些感受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写日记,写一首小诗,唱唱歌,或者直接讲给朋友听,或者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表达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比如插花、画画、雕塑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高敏感者会发现,敏感特质给自己带来的不是负担。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允许自己慢节奏的生活,偶尔做点无用的事,给大脑足够的处理信息的时间,利用自己敏锐的感受气道,敏感者也可以成为快乐而有趣的人,塑造更加丰富的灵魂。
结语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敏感的特质,研究高敏感型人格,不是为了给自己下定义、贴标签,而是为了发现自己身上敏感的部分,并学会与之共存的方法,改善其带来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与自我和这个世界相处。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