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袁崇焕墓在哪里(北京袁崇焕坟茔被挖开)
真实的袁崇焕墓在哪里(北京袁崇焕坟茔被挖开)凭借此次的功绩袁崇焕就此声名大噪。不过此次威名远扬却没有为袁崇焕赢得什么好下场。当时的明朝皇帝崇祯是有名的嫉妒贤能之人。然后就被袁崇焕在宁远城指挥作战是,被大炮击中,主帅重伤之下后金只好撤兵,不日努尔哈赤就伤重不治身亡。这导致明代中叶与后叶的气候寒冷干旱,仅仅在16世纪明朝就发生了84次大规模旱灾。导致各地州府粮食产量急剧下降。使得明朝这个人口众多的帝国,接连出现大规模的动乱损耗了整体实力,让边疆游牧政权开始觊觎明朝的富庶。在辽东地区日渐衰败的情况下,后金便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大举入侵明朝的边疆。
人们提起明朝晚期,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在史书中曾被视作罪人的袁崇焕。
其被崇祯以莫须有的谣言为理由所诛杀枭首传边后,让后世的人们对于其坟墓中尸骸用金头敛葬深信不疑。
直到1966年一次对袁崇焕墓的挖掘行动,人们才知道这三百年来大家都上当了。
风雨飘摇中的晚期明朝16至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全球气候进入了著名的小冰河期。
这导致明代中叶与后叶的气候寒冷干旱,仅仅在16世纪明朝就发生了84次大规模旱灾。导致各地州府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使得明朝这个人口众多的帝国,接连出现大规模的动乱损耗了整体实力,让边疆游牧政权开始觊觎明朝的富庶。
在辽东地区日渐衰败的情况下,后金便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大举入侵明朝的边疆。
然后就被袁崇焕在宁远城指挥作战是,被大炮击中,主帅重伤之下后金只好撤兵,不日努尔哈赤就伤重不治身亡。
凭借此次的功绩袁崇焕就此声名大噪。不过此次威名远扬却没有为袁崇焕赢得什么好下场。当时的明朝皇帝崇祯是有名的嫉妒贤能之人。
尤其是当崇祯得知,袁崇焕以宁远城上以一万兵力,力敌努尔哈赤13万大军,最后还把努尔哈赤给打死了。其内心对袁崇焕的猜忌之心渐起。
要知道这位崇祯皇帝在位短短17年,就杀掉50名大学士和14名兵部尚书,可想而知其内政方针是多么的混乱。
果然在1629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率军从西路攻入北京近郊,迫使袁崇焕领兵回救。
在这时崇祯皇帝居然听信内臣谏言,认为袁崇焕拥兵自重,有谋反的嫌疑。
确实袁崇焕的作战方针是有将北京城比做饵料的意图,可要知道北京城池历经数代休整,早就是天下第一的防御要塞,就算皇太极有红衣大炮面对将近6米厚度的城墙,也是束手无策啊。
皇太极大军猛攻消耗实力到时候关宁铁骑一到,就可以伙同城内守军内外夹击大破后金军队。
这种看似切实有效的战役部署,唯一有一点不好之处就在于,将北京这个崇祯所在地变成了战场。
所以不少利益受损的清流大臣伙同内臣一同进言,要求彻查袁崇焕,还有有大臣认为皇太极这次越过宁远防线,就是袁崇焕故意的举动,他两人一定都沟通过了。
崇祯本身就对于袁崇焕名声显赫有些不满。再加上此时皇太极真的派人放出了想要和谈的意愿。这可就和某些城内清流的闲言碎语印证上了。
崇祯见此勃然大怒,当即将袁崇焕骗入城内逮捕入狱,随后不加以审理就在东花市斜街当中凌迟。
凌迟是什么啊?
就把人绑在大木桩子上,让人老练的刽子手,小刀割肉把人给活剐了,为了不让犯人提前因为失血而死,往往刽子手还会用热醋浇灌伤口,整个行刑时间往往会持续数个时辰乃至数天。
崇祯就打算用如此恐怖的手段,展现所谓的皇权威严,结果下场还不是吊死在煤山老歪脖子树上。
后来根据记载,袁崇焕身上肉被刮完后,头颅还被斩下,用盐巴腌渍传首边疆震慑那些明朝将领。
不过这种恐怖的做法,反而加剧了边疆将领的盲动心思。
许多将领一想,袁督师投笔从戎以身殉国落得个这么个下场,老子守边疆连粮饷都发不齐全,现在你还拿着这种东西吓唬我,那老子不干了,这种心态也从侧面影响了吴三桂的行为。
不过从此,袁崇焕的首级下落就变得十分扑朔迷离起来。
直到1966年袁崇焕墓穴被打开。
时代流转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打算规划改建老北京城。当时不仅仅是城墙要一段段要拆迁,许多有着百年历史的坟墓也在搬迁之列。
这时候有一家姓佘的住户,得知拆迁事宜后,连忙联系到章士钊等爱国志士,希望他们上书毛主席,希望保存自家已经镇守300余年的古墓。
原来佘姓住户的先祖,正是袁崇焕当时的贴身侍卫佘义士。他在当时得知家主袁崇焕被冤罪凌迟后,冒着被诛九族的风险,将袁崇焕的残存尸首偷回,埋在一处院落当中偷偷祭拜。
这位义士临终前,给早已不小的儿女们立下三道誓言。
其一,佘义士死后,埋在督师墓前。
其二,袁督师后代皆以侍北改姓,就由佘家人为督师守墓祭祀,无需回到故里。
其三,佘家人可以读书识字,但不可以委身北虏。
这件事到了清朝乾隆时期,才被众人所知晓,传到波澜史书的乾隆耳中后,大感其忠义希望赐官于佘家,以宣扬忠义。
佘家人虽然十分感动,但是还是恪守祖训,放弃这次当官的机会,继续以一家之力修缮与祭祀袁崇焕之墓。
不过到了新中国建立前,佘家人丁开始衰败,袁崇焕墓要不是仰仗康有为等社会人士帮助早就难以为继了。
所以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立马联系当时担任市长的彭真,同意保留袁崇焕墓,这才让这块墓地安定下来。
不过在之后的1966年的一次意外事件当中,让无数专家学者都感叹:三百多年的传说,果然是假的!
意外发掘在1966年那个人心动荡的时期,社会上突然流传起来,袁崇焕墓当中有着一颗用于替代首级的“金头”。
兴奋起来的社会人士,冲到坟墓边上将墓穴打开后发现,里面几乎空无一物,跟传说对不上号。
眼前的一幕不仅仅让周边赶来凑热闹的群众感到一次不可思议,也让许多研究明朝历史的专家学者感到震惊,为何此地会没有尸骨呢?
好在专家们回去调查历史相关资料后,发现在张岱的著名历史文集《石匮书后集》中讲述,当时袁崇焕因为被全城通告叛国通敌,百姓无不群情激奋,在执行刑法途中的那些残躯都被百姓抢夺殆尽,只有头颅还是完整的,这也能解释为何此地空无一物。想来佘义士收敛的仅仅是袁崇焕的些许衣冠埋入坟墓以作留念罢了。
虽说专家直呼上了300多年谣言的当,但此地是乾隆皇帝当年亲自下旨修缮的墓园,后世屡废屡兴,因此也被专家学者认为就算没有尸骨也具有较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但毕竟时代的大潮下没人能够幸免,佘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丁不再兴旺。看护墓园的责任也越发地沉重起来。但佘家人哪怕人丁衰败也并未放弃照看墓园。这其中就有17代守墓人佘幼芝。
1963年在佘幼芝与丈夫焦立江结婚后,不久就因为当时社会上开始轰轰烈烈的除旧运动。当时身为丈夫的焦立江就曾经劝说佘幼芝暂时放弃照看这座坟墓。本来家中有一座坟墓的事情,就让邻里之间数落不少闲言碎语。
但佘幼芝听完后,直接摆出一副这坟墓必须要守,不想守你可以走的态度。让焦立江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好在佘幼芝与她堂兄解释下,焦立江才理解这里对于佘家人有多么的重要。
认识到自己错误的焦立江也开始佩服佘家的忠义,此后对守墓再无怨言,哪怕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都未曾退缩。
不过人力终究无法回天,经过数次运动后,佘家老宅还是被外人所破坏,家中财物多有损失,祖辈积攒的文献也被收走。
不过佘幼芝并未气馁,反而通过不断地奔走,在1984年让墓园通过了国家的审核被定位给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重新修缮了袁崇焕墓。
在袁崇焕墓祠修缮一新重新对外开放后,佘幼芝剪掉了已经积蓄了几十年的发辫,当年在袁崇焕墓被损坏时就发誓,只要坟墓一天未修复,她就一天不剪头,今日也算是得偿所愿。
不过由于佘家老宅变成了文物单位,而为了保护文物着想,其中是不能有明火的,所以佘幼芝带着一家搬到了不远处的金鱼池小区,每日步行到袁崇焕墓进行清扫的工作。
做出此等壮举的佘家,其家境并不清贫的如两袖清风一般,由于在自己家里照看墓葬所以是没有工资的,家中除了一台14寸老彩电外,在无其他的电器。
不过佘幼芝对此倒是甘之如饴,每日就喜欢带着工具去清扫义园。北京市文物局见到佘幼芝年事已高,便提出要雇人一同照看义园,减轻佘幼芝的守墓负担。
佘幼芝却笑着拒绝并说:“雇人扫墓要花钱,太破费了,我这把老骨头还干得动。”
没办法,家里人都知道佘幼芝性格执拗不愿意给人添麻烦,过往就教导家人要念的国家的好,记得国家的不容易。
在女儿焦颖的口中佘幼芝,每天不是去打扫陵园,就是与家中的来客商量修缮袁崇焕墓葬的事宜。
所以身为长女的她很早就要既当姐又当妈,除了上学就是在家里帮忙操持家务。
可惜在2003年佘幼芝的儿子在二十八岁的放缓因车祸去世,佘家守墓人只好交于长女焦颖手中,也算了却了佘幼芝的一番心愿。因为这已经不是佘幼芝的个人意愿,而是一份传承了300余年的忠义信仰。
2020年,8月12日盛夏时节的一片蝉鸣声中,守护袁崇焕墓数十年的佘幼芝老人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身为袁崇焕出生地所在的广东东莞市石碣镇政府一同发表唁电,缅怀佘幼芝老人。
结语如今墓中“金头”的谣言已经被证实不过是民间的传说罢了,至于袁崇焕真身在何处?恐怕三百多年风风雨雨早就将其存在所抹消。
如今的袁崇焕墓寄托的不再是仅仅展现所谓古代名人事迹,而是更为深刻更切实地展示中华民族过往历史中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
就像佘幼芝老人生前所讲的那样:
“这是我们先祖留下的遗言和遗志,我们没有向人索取,我们只是一种奉献精神。有人问,你守着个坟头干嘛,守着俩图堆儿?并不是这俩土堆儿的问题,守的是什么,守的是忠孝,守的是忠义,守的是忠贞,守的是奉献,守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守的是道。我们是为了这个,才守了300多年。”